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研究

2013-10-20 06:40:14河北省老年病医院050011王少颖刘翠青曹坚樊艳华王青青张丽华李净兵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18期
关键词:附表高尿酸血尿酸

河北省老年病医院(050011)王少颖 刘翠青 曹坚 樊艳华 王青青 张丽华 李净兵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它与心脏疾病及恶性肿瘤构成人类三大死因。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大规模动物、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造成及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有学者认为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相关。但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及其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旨在研究脑梗死患者尿酸水平对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病变严重程度的研究,为防治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7月年在河北省老年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发病3天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4例,男67例,女47例,年龄51~82岁,平均(67.8±1.6)岁,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且全部病例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的检查结果,分为4组。排除血液病、肝肾功能不全、痛风等疾病。

1.2 诊断标准 脑梗死的诊断参照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1980年全国正常人血清尿酸水平调查均值男≥420μmol/L,女≥360μmol/L,绝经期后女性尿酸水平接近男性,本组资料中女性均为绝经后,故本文统一男女高尿酸血症标准≥420μmol/L。

1.3 方法

1.3.1 血标本采集 禁食12h后清晨取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的尿酸、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血糖,除外心、肝、肾疾病者。

1.3.2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全部病例颈动脉超声检测均由专人操作,使用飞利浦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L12-5)MHz。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探头沿颈动脉走向,自下而上做连续纵、横切面扫描双侧颈总、颈内、颈 外动脉,分别于双侧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1cm、颈动脉窦部及颈内动脉起始段1cm处测量,并对斑块程度分级:0级为无斑块,I级为单侧斑块≤3.0×3.0mm,II级为单侧斑块>3.0×3.0mm或双侧均有斑块,至少有一侧斑块≤3.0×3.0mm,III级双侧斑块均>3.0×3.0mm[1]。

1.3.3 方法 将各项检测指标数值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分析,所有变量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均数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别以斑块范围及严重程度分级与血尿酸作比较。

2 结果

114例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年龄、性别、血脂、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血尿酸水平比较,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高尿酸血症者百分比升高,并且血尿酸浓度也呈上升趋势,与正常颈动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即III级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0级组(P<0.01),I级、II级患者血清尿酸亦高于0级(P<0.05),见附表1、附表2和附表3。

附表1 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一般资料比较(±s)

附表1 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年龄 性别(男/女) 血糖0级(36例) 65.34±1.38 21/15 5.53±0.48 I级(14例) 66.23±1.12 8/6 5.43±0.56 II级(30例) 64.19±1.52 18/12 5.34±0.68 III级(34例) 67.20±1.01 20/14 5.60±0.13 P>0.05 >0.05 >0.05

附表2 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脂水平比较(±s)

附表2 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脂水平比较(±s)

组别 TC TG LDL-C HDL-C 0级(36例) 4.45±0.76 1.65±0.83 2.76±0.88 1.08±0.76 I级(14例) 4.72±0.33 1.77±0.76 2.65±0.76 1.21±0.10 II级(30例) 4.63±0.76 1.80±0.16 2.89±0.34 1.17±0.45 III级(34例) 4.88±0.45 1.69±0.45 2.79±0.67 1.19±0.63 P>0.05 >0.05 >0.05 >0.05

附表3 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尿酸的变化(±s)

附表3 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尿酸的变化(±s)

注:与0级组比较,**P<0.01;*P<0.05。

组别 例数 血尿酸0级(对照组) 36 286.33±2.34 I级 14 327.51±1.45*II级 30 344.29±3.21*III级 34 447.41±2.31**

3 讨论

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且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但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直接发病原因,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传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糖、血脂等。近年来,尽管对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取得一定进展,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因此有必要寻找传统危险之外的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的危险因素,了解其发病机制,并对其进行监测及干预,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国内外有关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报道较少,且有存在相反的结论。关敬树、罗明、党晓霞等研究[2][3][4]均认为尿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密切相关,尿酸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姜涛等的研究[5]结果却发现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不明显,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主要与年龄和胰岛素抵抗相关;张小兰等研究[6]则认为由于高尿酸血症常与一些代谢紊乱,如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并存,故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血清尿酸升高可能是一种伴随现象而非独立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受诸多因素影响,如高胰岛素血症、脂肪降解、肾脏病及许多临床综合征,这些疾病或病理状态可能互为因果或协同效应,血清尿酸水平可能反映并整合了不同的危险因子及其可能的相互作用。且有研究表明尿酸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抗氧化剂又是促氧化剂,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7][8]。

但本研究结果证实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程度之间有明显关系,III级颈动脉斑块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只有I级和0级无颈动脉斑块的患者(P<0.05,P<0.01)。

血尿酸是一种嘌呤代谢产物,嘌呤代谢异常、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使血中尿酸浓度增高称为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可能是:①尿酸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升高的尿酸水平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和脂质的过氧化,并伴随氧自由基生成和参与炎症反应,影响了血管内膜平滑肌功能,导致其增生,随之出现纤维化和动脉内膜增厚,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加速其发展[9]。②尿酸与血管炎症:血尿酸可以激活白细胞,促进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并且和体内一系列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提示尿酸可能参与了血管炎症反应;且血尿酸结晶易析出沉积于血管壁,直接损伤血管内膜,诱发血管炎性反应,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③尿酸与血管内皮细胞: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的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0],且有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尿酸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并且可能是血浆抗氧化能力的重要决定因子[11],但在动脉粥样硬化晚期,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先前的抗氧化作用转化为促氧化,加重组织损伤,且有研究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期和易损期,血管内膜表现为酸性,并且局部抗氧化剂减少,氧化应激增加,从而导致内皮功能受损;此外高尿酸血症时循环血小板活化也会导致内皮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血清尿酸亦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通过测定血尿酸水平可推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发生的风险,如能在人群中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并进行必要的干预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危险,达到预防卒中的目的。

猜你喜欢
附表高尿酸血尿酸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52
附表
岩石学报(2021年9期)2021-10-29 10:22:22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7:36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附表
地球学报(2021年1期)2021-01-26 07:59:12
警惕这些药物导致高尿酸血症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湖南饲料(2018年3期)2018-07-03 06:17:58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益寿宝典(2018年5期)2018-01-28 09:59:49
湖南省2017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名单
湖南饲料(2017年3期)2017-07-18 11:15:37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