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兵,岑 波,谭安娜,李红玲
(武汉脑科医院 长江航运总医院超声科,湖北 武汉 430010)
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血管性疾病,手术切除是根本的治疗方法,但病灶位置较深,定位困难,盲目手术探查常可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2009年9月—2011年12月我们在术中超声引导下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10例颅内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男4例,女6例;年龄8~57岁,平均40.2岁;其中病变位于额叶深部6例,位于顶叶深部、颞叶深部、小脑半球、小脑蚓部各1例;6例以症状性癫痫起病,1例以脑出血起病,2例以头痛起病,1例外伤后头部CT检查偶然发现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所有病例术前均经CT、MRI(强化)检查,术后经病理学确诊。
采用Aloka α-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为神经外科专用笔式探头,频率7~11 MHz,可探测深度15 cm。术前常规消毒探头,术中探头涂耦合剂连同导线套上无菌橡胶套,去骨瓣后,利用生理盐水做耦合剂,探头置于硬脑膜上或直接置于皮层表面,轻柔地做多切面扫查,根据病灶深度、大小,选择相应探头频率,测量距脑组织表面的深度,并完整显示整个病灶毗邻组织,开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病灶内部及外周的血流情况,选择距离病变最近的脑沟,作为术者最佳的手术入路,在显微镜下锐性解剖脑沟内的蛛网膜,在超声引导下,向深部分离探查病灶,并在手术中实时监控病灶切除情况,手术结束前以无菌生理盐水充满残腔,再次探测有无残留病灶和凝血块。
应用术中超声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切除10例颅内深部海绵状血管畸形病变过程中均准确找到病灶并定位,病灶大小分别为1.21~7.10 cm,距皮层深度为0.35~2.81 cm,准确率100%,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晰强回声光团,内部回声不均匀,中心呈蜂窝样改变,其中2例合并囊性变,1例周边可见低回声水肿带,彩色多普勒示病灶内部多无血流信号,少数周边可见少许血流信号。所有病灶全部切除(图3,4),均经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畸形。
术后1例出现轻度运动性失语,1例出现左侧肢体及左侧面部轻度瘫痪,经理疗后3周基本恢复正常,其余8例病人恢复良好,无感染、再出血及死亡病例。术后3~6月均行头颅增强MRI复查,影像学证实全切除(图2),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
海绵状血管畸形为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病变主要由窦样扩张的血管腔组成,其血管壁缺乏平滑肌及弹性纤维层,无明显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病变多位于幕上,以额叶、颞叶、基底节处居多。主要表现为癫痫、头痛及神经功能障碍[1]。MRI具有特征性表现,病灶中央多呈圆形或分叶状混杂信号,周围由于出血后含铁血黄素沉着而呈低强度信号环,T2加权像上尤为明显,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图1)。DSA则在鉴别诊断方面有意义。
由于病变引起癫痫及反复出血,目前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2-3]。准确找到病变是手术关键所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一般病灶较小,多位于皮层较深部位,部分病变毗邻功能区,开颅后在脑表面多无法看见病变,寻找病变时容易迷失方向,在没有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时,手术医生只能根据病变邻近的脑部解剖标志帮助定位,结合术者临床经验进行手术,术中往往会给脑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特别是在找不到病灶时只能扩大脑组织切除范围,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不可避免造成神经功能的副损伤,增加颅内发生血肿的风险。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4],X线神经导航系统虽然可以解决手术定位难题,但费用昂贵,操作复杂,而且不能克服术中由于颅内压改变引起的脑组织漂移带来的影响,使术中的精确定位出现偏差,制约其临床应用[5],术中超声避免了上述缺点,具有携带方便,实时显像,安全无创,费用低廉,不受脑组织漂移的影响,可反复使用等优势逐步代替了X线神经导航系统。自8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6],近年来国内对于超声在神经外科应用也在逐步开展和探索中[7-8]。
我们应用7~11 MHz笔式术中探头,具有体积小、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的特点,适宜于术中定位。手术打开颅骨后,在皮质表面扫查到病灶后,了解病灶与脑沟、脑裂的距离,选择距离病灶最近的脑沟、脑裂进行精确定位,在手术进程中,多次超声引导,以最短的、副损伤最小的切口直达病灶,避免切口扩大,引起周围神经功能区的损伤,同时超声能实时监控病灶切除情况,直至全切除。术毕,用生理盐水充满残腔,用超声再次探测有无病灶残留及血肿发生。
海绵状血管畸形多有完整的包膜,其典型术中超声图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强回声,中心多呈蜂窝样改变,由于畸形内反复出血,内部回声多不均匀[9]。其图像与术前CT、MRI图像对比,大小、形态基本相似,与Veithoven[10]报道一致,但超声提供的实时图像更细腻(图1,3)。不仅能显示病灶轮廓,而且还能显示病灶与周边结构的关系以及血流情况,为术者提供许多相当有价值的信息。
本组10例海绵状血管畸形的患者,在术中超声引导下均精准定位,无一例出现与超声有关的并发症,既切除病灶,又缩短了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但超声不能穿透颅骨,不能用于术前定位;它所呈现的图像为非标准扇形切面,这就要求医生熟练掌握脑组织的非标准断面解剖结构;在空间和对比的判断上,远不如CT、MRI影像;随着声波的衰减,深部的病灶图像质量较差。空气、金属、棉条等对超声成像影响较大,容易形成伪影[11],影响诊断,这些均有待不断积累经验加以完善改进。
[1]Moriarity JL,Clatterbuck RE,Rigamonti D.The natural history of cavernous malformations[J].Neurosurg Clin N Am,1999,10(3):411-417.
[2]Brown RD,Flemming KD,Meyer FB,et al.Natural history,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tracrani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J].Mayo Clin Proc,2005,80(2):269-281.
[3]Sachin B,Doris L,Recinos PF,et al.Cavernous malformations:natural history,diagnosis and treatment[J].Nat Rev Neurol,2009,5(12):659-670.
[4]Gralla J,Ganslandt O,Kober H,et al.Image-guided removal of supratentorial cavernomas in critical brain areas:application of neuronavigation and 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Minim Invasive Neurosurg,2003,46(2):72-77.
[5]Griffith S,Pozniak MA,Mitchell CC,et al.Intraoperative sonography of intracrani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how we do it?[J].Ultrasound Med,2004,23(8):1065-1072.
[6]Van Velthoven V,Auer LM.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imaging[J].Acta Neurochirurgica,1990,105(1-2):5-13.
[7]吴南,冯华,王宪荣,等.术中颅脑B超辅助下的显微手术[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5(9):823-825.
[8]王怡,王涌,杨永明.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2):227-228.
[9]何文,姜笑千,王硕,等.颅脑占位性病变的术中超声应用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电子版,2006,3(2):80-83.
[10]Van Velthoven V.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imaging:comparison ofpathomorphologicalfindingsin US versusCT,MRIand intraoperative findings[J].Acta Neurochir,2003,85(Suppl):95-99.
[11]周大彪,赵继宗,王硕,等.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动静脉畸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4):1688-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