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山
一、当下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都特别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很大提高,但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来看, 部分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科课程过深、专业性强,缺乏班级管理、教育科研、多元评价模式、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实验和团队合作等现代教师急需加强的能力缺乏训练。教师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很多人对教育的本质和价值理解不够,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基础理论知识不足。这既反映了师范教育专业训练薄弱,教育课程不受重视,也反映了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的研究不够重视等倾向。二是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来看,社会和家长、教育部门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的身上被罩上许多神圣的光环。但是现实中的部分教师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之下,教师事业心、进取意识、敬业奉献精神急需加强。三是从教师的职业心态和社会地位来看,教师群体职业认同感和社会地位低,职业压力大,福利待遇较差,导致部分教师职业倦怠感强;不愿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因循守旧,知识面狭窄,这种状况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很难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层出不穷,以教改推动学校的发展、以教研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已成为促进中小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行为,这种科研立校的理念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接受。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是校本教研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学习者和研究者。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让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通过校本研修改变教育观念,把握教育规律,发展自己的素质,使之成长为具有良好师德和现代教育专业水平的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1. 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校本教研为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教师个人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机遇。因此,学校要想方设法调动学校领导和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投身到自身的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中。这样的研究才具有强大的动能和生命力。学校要想方设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条件,从管理层面、制度层面入手,为校本教研搭建平台,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调动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使教师在工资、职称和评优等方面得到真正的实惠。当然,我们不应把教研的根本目的定位在学校与个人的名利上。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应是改善教育品质、提高育人效益——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这才是校本研究的真正目的。
2. 专题培训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指导形式。校本教研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专题培训能帮助教师找到校本研究的方向、动机和方法,帮助教师排除教学研究的障碍,缩小理论与现实教学的距离。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培训应更加经常化。培训的重心放在充分调动教师的内在动力上,落脚点放在具体教育实践上。培训的形式应以参与式和互动式为主,强调共同研究。通过专家引领、外出学习、教学反思、专题讲座、名师指点、同伴互助等形式解决教师在教学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种培训方式,教师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发挥主体作用,释放其潜能,从而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达到校本培训为校本教研提供服务的目的。
3. 校本教研要以课堂为源头。课程改革以后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来自于课堂,所以进行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必须把着眼点放在课堂上,如果离开课堂搞教研,那么这样的教研活动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究竟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笔者认为,问题的来源就在课堂上,课堂是教师研究教学的源头。课堂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基础的信息,这些信息又来自于多边的,有教材提供的信息,有教师提供的信息,也有学生提供的信息。所以,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个“多边对话”的过程,这个“多边对话”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这个“天地”中教师可以自由的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