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彩萍
笔者认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当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五育并举,和谐发展”,也要求我们全体教师把德育思想的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去。中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我们一定要努力发现、挖掘其中的德育价值,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
中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学者认真推敲、精选的,反映了祖国昔日的灿烂辉煌,今日的蓬勃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自豪与骄傲;各地的名山大川,风土人情又把祖国装扮得多姿多彩、分外妖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宗璞的《废墟的召唤》、沈从文的《边城》、徐迟的《黄山记》等优美篇章,都是培养学生爱我祖国、爱我大好河山、爱我社会主义的好文本。
《白毛女》一剧中,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与先进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祝福》一文中,作者通过展现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愤怒的鞭挞封建社会对人的戕害。从而激发了学生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爱之情。像具有这种德育功能的文章还有《阿房宫赋》、《项链》、《春之声》、《警察和赞美诗》、《龙须沟》等。这些作品或反映旧社会的黑暗与不幸,或将新旧社会进行对比,突出新中国的美好,或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做比较,都是能够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的好文章,让学生在欣赏文章的同时,情不自禁地燃起他们心中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培养学生正确做人、明辨是非的道德情操
中职语文教材中不乏具有这种德育功能的文章。当代中职生中,有为数不少的同学自私、怕苦,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性格缺陷:如想法单纯幼稚,干活拈轻怕重,处事自私自利,事后推卸责任等。这些性格缺陷,如不及时完善,它们就将成为他们人生路上无法估量的障碍。
文章《我很重要》、《我为什么而活着》,首先告诉学生:人活在这个世上,便有价值,这份价值不仅为自己所有,更为亲人、朋友、社会所有。因此,我们应珍惜生命,重塑生命,升华生命。《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宽容》序言、《善良》、《人生的境界》等文章,都告诉学生:德行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之本,“知孝”、“感恩”、“行善”、“向真”应是一个人提升自身修养的无止境界。
三、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
进行德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中职教材中的课文如余秋雨的《都江堰》一文中的李冰父子那种“为人民造福”的为官之道,反映了一种崇高的政治品质;柯岩的《汉堡港的变奏》讲述了中国海员以敬业精神、科学态度和工作热情赢得外国人尊敬的故事;《依奇克里克》描述石油人不畏艰险、艰苦创业,创造辉煌事业的事迹。这些文章不仅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更让学生感受立足岗位、奉献社会、铸就成功带给我们的尊严和快乐。像这样的例子在课文中是很多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充分发掘,合理使用。
四、培养学生捍卫祖国尊严、利益的高尚道德情操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临危受命、勇赴强秦、斗智斗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上与秦王针锋相对,坚决捍卫了赵国的尊严;《苏武牧羊》、《林则徐虎门销烟》、《正气歌》、《我是中国人》等等教材中的民族英雄、英勇事迹怎能不感人泪下,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他们把个人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心系国家民族大义,一腔热血,照耀汗青。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是我们中华儿女学习的榜样。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用好、用活这些教材,恰当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必将强化学生的这种思想感情。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利己主义,自我中心较为严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任务就很艰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就很好的担负起了这份重任。它不是呆板的说教,而是形象的感染,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时候,便在心中筑起那份以集体利益为主、国家利益为重的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