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油田杜84块馆陶超稠油油藏SAGP开发研究

2013-10-18 06:00刘振宇张明波周大胜孙玉环王胡振
特种油气藏 2013年6期
关键词:段塞馆陶油气藏

刘振宇,张明波,周大胜,孙玉环,王胡振

(1.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000;2.中油辽河油田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引 言

曙一区杜84块馆陶组油藏为巨厚块状边、顶、底水的超稠油油藏,是辽河油田超稠油生产的主力区块之一。但由于馆陶组油藏属于中深层超稠油油藏,其埋藏深,压力高,在SAGD开发过程中,驱替同体积的原油所需消耗的蒸汽用量是浅层的1.5倍,蒸汽向上覆岩层的传热速度快,热能消耗大,油汽比低[1-3]。同时 SAGD 生产是连续注汽,蒸汽超覆现象非常明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一旦蒸汽超覆至顶水区域,就会引起顶水下泄,对SAGD试验甚至整个油藏开发生产带来非常不利的后果。因此,在目前阶段采用SAGP开采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顶水油藏的开采效果及经济效益,对于SAGD试验的成功以及高效开发馆陶组油藏具有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

1 SAGD先导试验区基本情况

曙一区杜84块馆陶组油藏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油藏类型为巨厚块状边、顶、底水的超稠油油藏[4-6]。其中SAGD先导试验区含油面积为0.15 km2,石油地质储量为249×104t,共有直井39口,水平井4口。2005年2月23日陆续转入SAGD生产。先导试验区内有4个井组,采用直井与水平井组合布井方式。SAGD阶段采出程度为20.6%,累计采出程度为33.1%,开发方式转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现阶段开发矛盾分析

(1)油汽比低。馆陶组油藏埋藏深,在SAGD开发过程中为保证生产井具有足够的沉没度,需要保持较高的蒸汽腔压力,而SAGD开发主要利用蒸汽的潜热加热油藏,较高的操作压力造成蒸汽干度降低,热利用率、油汽比低[7-8]。

(2)蒸汽腔上升过快,存在顶水下泄风险。馆陶组油藏为边、顶、底水的超稠油油藏,内部为不发育泥岩隔夹层。从纵剖面上看,目前蒸汽腔高度累计上升为31 m,距离顶水还有55 m空间。因此目前亟须减缓蒸汽腔上升速度。

3 SAGP开发技术

3.1 开发技术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SAGP方式开发,从注入井注入非凝结气体(N2)在蒸汽腔顶部聚集,降低蒸汽腔上部温度,降低蒸汽向上的传热速度,降低蒸汽腔的上覆速度,促进蒸汽腔侧向扩展,增加蒸汽的横向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9-10]。并且N2充填于蒸汽腔中,占据了蒸汽原有的体积,可以使蒸汽用量降低,油汽比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顶水油藏SAGD开采效果及经济效益。

3.2 SAGP参数优化设计

数值模拟以及物模研究表明,注N2能够降低蒸汽腔上部的温度,促使蒸汽横向扩展,抑制顶水过早进入油藏,但泄油速度也随着降低。

(1)采用段塞注入N2方式。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1)表明,当N2随蒸汽连续注入时,累计采油量较高,油汽比相对较低;当蒸汽连续注入,N2间隔注入,间隔注入时间定义为段塞尺寸,即段塞式注入时,随着段塞尺寸的增加,累计采油量虽有所降低,但降低幅度较小,油汽比成抛物线型变化,为了使泄油速度保持在合理水平,油汽比又可达到最高,采用段塞注N2方式,段塞尺寸为4个月时比较理想。

表1 注入N2段塞的效果预测

(2)蒸汽腔上部注入N2。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蒸汽腔上部注入N2时,回采N2量低于下部注入N2时的回采量,由此可知,回采N2量只与N2注入位置有关,与注入速度关系不大,70%以上的N2在注入N2期间采出,因此,采用蒸汽腔上部注入N2方式开采。

(3)N2注入量优化。采取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优化N2/蒸汽比,综合2种优化方法,最终确定注入地下的N2体积为地下蒸汽体积的1%。

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发现,当蒸汽的注入速度取120 t/d,井底蒸汽干度为70%时,最优注入地下N2体积/蒸汽水当量比为0.4~0.6,折算体积比为1.4%。

目前现场操作压力为3 MPa,饱和蒸汽温度为230℃,蒸汽的比容为66 m3/t,2个井组日注汽量为700 t/d,井底蒸汽干度为70%,地面温度为0℃。根据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可知,如果N2与蒸汽同注,油藏条件下,N2的注入体积与蒸汽体积比为1%。通过数值模拟优选井组共需N2注入量(地下体积)为18.4×104m3,地面体积为300×104m3,相当于5个N2段塞的量。

4 SAGP实施方案及试验效果

4.1 方案实施

2011年7月10日至2011年8月2日,选择了杜84馆平11、馆平12井组的杜84-56-158井为注N2第一段塞,注N2井段为614.7~620.7 m,对应垂深为608.8~614.8 m,接近蒸汽腔的顶部位置。

方案设计第一段塞注N2地面体积为63×104m3,注N2时间为31.5 d,日注N2地面体积为2000 m3/d。受施工条件限制,实际日注N2量为2625 m3/d,比设计日注N2量稍大;实际注N2时间为24 d,比设计注N2时间缩短;累计注N2地面体积为63.0×104m3,与设计相同。

4.2 试验效果

杜84馆平11、12井组作为SAGP先导试验区域,与杜84馆平10、馆平13井组连片发育,具有统一的温度、压力系统。因此,评价考虑了杜84馆平10、馆平13井组的整体情况。

截至2011年11月5日,SAGP试验已生产了120 d,与注N2前相比,阶段注汽量减少了3.6×104t,阶段产液量减少了0.69×104t,阶段含水下降了1.4%,油汽比由0.20上升到0.26,阶段油汽比提高了0.06,采注比由0.83提高至1.05。

4.2.1 N2主要分布在气腔顶部,蒸汽腔上升停止

温度观察井监测资料显示,试验区注入N2后,蒸汽腔的整体温度迅速下降,汽腔顶部温度下降最为明显。观察井监测温度曲线显示蒸汽腔顶部出现“突变台阶”。说明N2主要集中在油层顶部,阻止了蒸汽腔继续上升(图1)。

图1 观察井温度、深度监测曲线

4.2.2 充填气腔蒸汽用量减少,油气比提高

注N2后关停1口注汽井,平均日注蒸汽量减少74 t/d,但蒸汽腔没有萎缩,同期对比,产液量下降幅度不大,产油量基本持平,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4.2.3 含水率下降

SAGP具有与蒸汽驱基本相同的驱油效率,且克服了蒸汽冷凝的不利影响,有效地降低了油层含水。第1段塞N2注入后,同期对比,4口水平井含水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馆平10、馆平11井下降明显。

4.2.4 N2回采率较低

严格执行取样化验制度,井口回采N2的浓度与距离注汽井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近浓度越高,自馆平11、馆平12井组向外依次减小。

第1段塞N2注入后所测的浓度比注入期间要低1%。2011年6月20日在SAGD-3计量站安装了气体流量仪,自2011年7月10日注N2开始至目前的累计气体流量约为240×104m3,N2注入量为63×104m3(100℃,0.15 MPa),根据输送液量比例计算馆陶油层8口水平井回采N2量为8.6×104m3(25℃,0.1 MPa)。N2回采量仅为13.7%,回采率较低。

低回采率证实了大部分N2进入了蒸汽腔,未被生产井采出,起到了填充蒸汽腔的目的,也验证了N2作为注入气体选择的可行性。

5 结论

(1)通过现场试验,初步说明SAGP开发技术可以较好的应用于曙一区杜84块馆陶油层超稠油的开发,解决在SAGD开发过程中注汽量高,热能消耗大,油气比低等问题。

(2)采用段塞注入N2的方式,段塞尺寸为4个月时,油藏的泄油速度比较合理并且油气比最高;采用在蒸汽腔上部注N2方式最优;最终确定注入地下N2体积为地下蒸汽体积的1%。

(3)SAGP开发过程中,N2主要分布在汽腔顶部,可有效降低汽腔顶部热损失,提高热利用率;充填汽腔的蒸汽用量减少,油汽比得到提高;克服了蒸汽冷凝的不利影响,有效降低油层含水,从而降低了含水率。

[1]汪国文,孟巍.蒸汽与天然气驱(SAGP)[J].特种油气藏,2000,7(2):48 -49.

[2]殷方好,郑强,等.稠油油藏吞吐后转氮气泡沫驱[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32(2):114-117.

[3]宋跃华.杜84块SAGD先导试验成本发生规律研究[J]. 特种油气藏,2009,16(S0):193 -195.

[4]刘福余.曙一区超稠油开采特征及开发对策[J].特种油气藏,2002,9(6):1 -5.

[5]武毅,张丽萍,等.超稠油SAGD开发蒸汽腔形成及扩展规律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7,14(6):40-43.

[6]张忠义.杜84块馆陶组油层砾岩层识别与分布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5,12(2):22-24.

[7]尤洪军,王宏远,刘洪涛,等.温度观察井系统在超稠油SAGD开发中的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3):99 -101.

[8]张忠义,杨新标,冯昕.辽河油区曙一区杜84块馆陶组超稠油油藏封阻机理及封阻能力[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6):23 -25.

[9]杜殿发,石达友,等.超稠油油藏水平井产量的预测方法[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6(5):76-78.

[10]杨淑梅.馆陶油藏SAGD井组复合驱阶段动态调控技术[J].特种油气藏,2008,15(S0):150-152.

猜你喜欢
段塞馆陶油气藏
一种全浸式油气藏工程课程设计方式研究
一种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堵水方法
连续型油藏形成的条件与分布特征
组合段塞工艺解除凝析气井水锁伤害实验评价
关于岩性地层油气藏地质理论分析与勘探技术探讨
春天的省会是馆陶
馆陶四月
馆陶到底有多馆陶
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探析
邯郸作家峰会在馆陶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