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惠英
(山西省太原市崛山文物保管所,山西 太原 030051)
窦大夫祠,是为祭祀春秋时期晋国贤大夫窦 所建之祠,位于太原市西北25 km尖草坪区上兰镇。该祠修建年代不详,但在唐诗中已有“游访曾经驻马看,窦 遗像在林峦”的诗句流传至今。现祠重建于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重修于蒙古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明、清两代不断修葺。其建筑风格和结构手法既有一般建筑之共性,也带有本地区的强烈的地方特色。建筑物所用琉璃制品造型美观、雕琢犀利、内容丰富独特。窦大夫祠文物区域不但是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它的人文文化和历史文化底蕴也非常丰富,是发展文物旅游业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源。2001年6月,该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窦大夫祠所遗存建筑造型美观,结构精巧、独特。窦大夫祠后殿与献殿构为一体,后殿面阔五间前廊式,单檐不厦两头造,于明间檐柱辟板门,次、尽间设破子棂窗,板门门盘题有“大元国至元十二年”字样,其门制作手法浑厚,造型大方,是现存元代板门中为数不多的原物;后殿廊部面阔三间,明间东西廊柱亦献殿之后檐柱。献殿面阔,进深各一间,方形。单檐厦两头造,殿内藻井由斗拱叠加而成,并四面设神龛,制作考究、雕刻华美,是元代不可多得的小木作实物资料,充分反映了当时民间匠工的创造智慧。南殿面阔五间前廊式,北向檐柱施以减柱、移柱造,面阔三间。献殿、后殿、南殿柱额用材粗大,柱头卷刹,刹面鲜明,是元明建筑典型作品。
窦大夫祠是一处具有历史意义和强烈地方特色的传统式建筑群,其修缮设计主要依据现存各单体建筑风格及做法特点进行的复原设计。施工中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山西省《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山西省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古建筑修缮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北方地区)》中的相关规定。在对窦大夫祠建筑群保护修缮的过程中,严禁随意性,管理人员要做到严格把关。
如表1所示。
表1 窦大夫祠须维修建筑一览表
如表2所示。
表2 修缮中需更换及加固部位主要材料规格表
祠内建筑物毁坏的性质和部位基本相同,因此本措施适用于祠内各建筑物的修缮。施工中必须坚持尽量使用原构件的原则;对部分糟朽或裂缝不太严重的构件,须剔糟粘补、灌浆和铁件加固延续使用;如糟朽严重不能继续使用的木构件,须严格依照原构件的质地、规格、特征和制作手法进行复制。在对墙体拆砌、加固时或揭瓦瓦屋顶时必须严格按照原有风格实施,不得改变原状,保证历史的真实性。
现状考察祠内各建筑墙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裂缝,且整体变形,因此修缮时须整体考虑,杜绝只注重表面和局部效果,忽视墙体内部的坚固性。
修缮时,采取整墙拆砌、局部拆砌、选择性拆砌,剔糟、挖补、灌浆加固及整体整修的施工方法。
3.1.1 整墙拆砌
针对墙体中下部的局部空鼓、碱酥、鼓胀、裂缝较大,而加固又不能彻底排除隐患,以及基础下沉严重,同时墙体的砖多数完好的墙体。在拆除过程中,须做到轻拆、轻放,尽量保证原砖的完整性,砌筑时尽量使用原有砖件。
3.1.2 局部拆砌
针对碱酥、空洞、鼓胀范围较大,经局部拆砌又可以排除危险的墙体。该方法只限于墙体上部使用。
3.1.3 选择性拆砌
针对局部鼓裂、碱酥、鼓胀、风化脱落的部位在墙体中下部,而整个墙身主体保存较好的墙体继续使用。本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须做到边拆边砌,切记全拆再砌,以防人为塌落。择砌时,每次拆砌的长度不得超过50~60 cm。若只拆砌里、外墙的表砖,其长度不得超过100 cm。
3.1.4 剔糟挖补
用于局部碱酥的墙体。先用凿子将需修复的部位剔除,所剔部位应是单个整砖的倍数,然后按原墙面所用砖的规格和手法重新砍磨制作,砍磨后按原做法进行补砌,墙内须施白灰膏填实。
3.1.5 灌浆加固
墙体裂缝较大的情况采取此办法。
3.1.6 整体整修
当全部墙体砌筑、补砌完毕后,对整个墙体进行检查,统一勾缝,统一作旧。
按原墙所用砖规格制作,保证砖的压力在75号以上,且砍磨规整、砌筑规矩、清理整洁。
3.2.1 黏接剂
砌筑墙体时白灰糯米混合灰浆,将糯米煮烂加入白灰膏中搅拌均匀后施用。白灰糯米浆配比(重量比)为白灰膏∶糯米=100∶30.白灰膏须提前6个月淋好的陈白灰。
3.2.2 墙面砌筑
根据庙内建筑物墙体原有的砌筑手法进行砌筑,面砖砍磨细丝灰缝,灰缝为3~4 mm,且保证墙体不变形、不错位。
3.2.3 墙体加固
对墙体裂缝较宽的部位,施以聚乙稀醇水泥溶液灌浆加固,灌浆步骤为:表面处理、剔糟清理、封缝灌浆。首先剔除墙体糟酥物,然后进行清水冲洗缝内杂物。冲洗时须控制水流量,防止水过量致使基础软化。
梁架、椽飞和望板是中国传统式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施工时必须注意构件的安全性。如果落架,要做到轻拆、轻放,确保大、中型木构件原有的完整性,特别是受力构件和受力部位。
对梁枋、柱额、檩椽等大构件出现的劈裂、糟朽等现象,须剔糟补制、高分子材料加固处理延续使用,不得随意更换。
4.1.1 梁、柱、檩、额等大木构件的补修加固及复制
对劈裂和糟朽程度还不足以影响屋顶构件荷载的梁枋、柱额、檩条等构件,采取局部加固、剔糟补固和防腐的措施进行处理。其做法据劈裂程度和裂缝大小而定,裂缝小的将缝内杂物和尘土清理干净之后,施环氧树脂或鱼鳔粘固,若裂缝较大的即粘固后再加铁箍1~2道;对糟朽不太严重的构件,只做清理和渗刷防腐剂即可;对糟朽严重,甚至影响其整体受力及展示效果的,要进行剔除、补制黏接加固和加铁箍处理,同时进行渗刷防腐剂。
针对一些劈裂、糟朽、变形现象非常严重,且失去自身作用直至不能继续使用的少部分构件,坚决更换,不留任何隐患。更换时,坚持选用与原构件材质相同的材料。制作时,必须以原构件的做法及风格为本进行复制,不得改变原构件的材质和风格手法。
4.1.2 献殿藻井复制、加固
对献殿藻井的复制,须按照原遗相同或相对应的部位构件进行复制,做到风格一致,安装严实合缝。对藻井中须加固部位,尽量做到隐蔽性加固。
4.1.3 灌浆加固
对梁袱、檩条、额枋裂纹、通缝、糟朽现象的处理。剔糟清理后,灌注环氧树脂溶液。灌浆时分两步进行,第一次为预灌,因旧构件裂缝中尘土较多,清理后可能留有余尘。第二次为灌浆,是为了解决余尘与浆液溶解及对裂缝处表面进行渗透,防止灌浆后黏接体出现两层皮现象。
在对各建筑构件修补加固前,要把好材料的质地和质量等级关,认真做好每一个工作环节。
4.2.1 选材
庙内现存遗构梁架及檩枋、椽飞用材大多为落叶松,门窗装修多为红松,因此选一级落叶松和一级红松。加固用铁箍之规格宽8~10 cm、厚0.5 cm扁铁,铁钉为人工打制的方钉,环氧树脂选用 E-44(6101号)。
4.2.2 材料配比及构件加固
为保证环氧树脂的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第六章第九节“梁枋、柱的化学加固”的规定进行操作。但为使环氧树脂黏接剂更好地渗透裂缝处和黏接体的表面,在灌浆加固、黏接之前,应用较稀的料在黏接体表层涂刷,使其渗透至深层。为确保原构件的有效使用,根据不同构件和不同糟朽、裂纹及劈裂程度,采取不同的加固措施。
4.2.2.1 柱子的加固
对柱子残损断裂超过1/3者,须予以更换;毁坏在1/3以内的,须整修、墩接加固继续使用。在无需大落架的情况下,采取临时支撑使梁架得到稳固,然后局部拆除墙体露出柱子,逐个检查。
4.2.2.2 梁额的加固
对梁额裂缝较小的用户环氧树脂溶液灌注,之后施木楔补平。对裂缝较大者灌注后加铁箍锚固,方法与锚固柱子相同。
4.2.2.3 糟朽的处理
对糟朽深度在3 cm以内、长度不超过100 cm、宽度不超过15 cm,且糟朽程度未超过整个构件面积1/4的,采取整体防腐、剔补加固的方法。
4.2.3 构件复制
对糟朽、断裂严重,甚至不能继续使用的构件,需予以更换。对于更换时没有特殊情况的,必须按原构件的材质、手法和风格进行复制。
4.2.4 椽、飞望板
在更换椽子时应注意,先换檐椽,后换脑椽和花架椽,这样做是为了保证少换椽子。将所换檐椽经过整理加工后用作脑椽和花架椽,所复制的椽、飞施落叶松材质。望板须全部更换,复制时施厚2 cm的落叶松板材,柳叶缝看面刨光,铺钉牢固。
4.2.5 门窗装修
用红松木按原物复制。
瓦顶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寿命。现存建筑屋顶渗水严重,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在屋顶施工时选料和施工工序不到位,加上年久失修造成的。因此,本次施工必须认真选料、工序到位,防止隐患。
苫背是屋顶工程重要工序之一,即用防水、保温材料在望板上做垫层,其功能是用于室内保温和调整屋面曲线。具体做法是在望板铺钉完毕后,先于其上摸2 cm护板灰,用于保护望板,其配料为泼灰和麻刀加水调匀而成,材料配比(重量比)为泼灰∶麻刀=20∶1.之后开始苫灰背,灰背所用材料是黄土和泼灰掺麦秸加水搅拌匀施用。为减轻屋顶荷载、保温效果和防止屋顶生草,所用黄土须深层土,并且配料时加大泼灰比例,其用料配比(体积比)为泼灰∶黄土=60∶40.灰背厚度控制在6~30 cm之间。操作时须将灰土麦节搅拌匀,抹灰时须挂屋顶弧线绳子,边抹边找匀屋顶弧度。苫完灰背后,于其上抹压一层厚度为2~3 cm的麻刀灰,且于其上“打拐子”以防止瓦面下滑。
苫背之后开始瓦瓦、调脊及安装吻、兽,待灰背七八成干时,开始冲陇拴线铺灰,将中间三陇底瓦和两陇筒瓦瓦好,然后由中间往两边瓦。瓦瓦时须挂线,檐头挂勾头、滴水线,上下挂瓦陇线,滴水距连檐12 cm左右。调脊和安装吻、兽时须设桩,以起到稳固的作用。
瓦瓦工序完成后开始捉节夹陇。先将瓦陇清理干净,并将瓦节中的灰剔出一部分,然后清理干净,淋水少许,用小麻刀灰掺烟煤在筒瓦及筒瓦与底瓦相接处勾抹压实。
木构袈制作、安装完成且干后,即可油饰断白及作旧处理。在进行这一工序前须将所有木构件施桐油钻生,然后进行油饰、作旧处理。
建筑物内地面施方砖砍磨错缝铺墁,院中地面必须先硬化地面,再施方毛砖铺墁。室内外墁地的砖全部用30 cm×30 cm×6 cm青砖铺墁,且施工时将砖下部四角砍除,保证灰浆饱满,做到平整稳固。
根据原物情况进行加固、补修、搅拌拆砌及整体拆砌,做法参照建筑的墙体实施。
古建筑的维修工程,科学性、技术性很强。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保存古建筑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同时要力求不失误或少失误,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元代建筑窦大夫祠的修缮保护,坚持了“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这也是多年来在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重要经验。一方面实地勘测研究,要掌握其原有构造、法式特征、制作工艺和残损原因,然后进行修缮设计,制订加固措施,付诸实施。另一方面,在修缮过程中应尽可能地保存和使用原有构件,已残构件尽量修补加固后继续使用,保持原有的材质材种、工艺手法整旧如旧,严格保持古建文物的原状、原貌、原构。这样的修缮保护工作,不仅保护了珍贵的古建文物,积累了经验,而且在古建筑保护科学技术方面增长了知识,掌握了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