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利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内唯一一所开办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高职类院校,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创办至今已有26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持续推进,学院着力打造精品专业,力争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核心就业竞争力,以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建设。
加快理念创新,增强改革力度
办学中,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根据“大专业、小方向”的专业方向设置原则,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学院领导意识到,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让学生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又能够使其在某一个领域内有所特长。为此,学院加强专业改革的力度,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入手,打造核心专业。
为给核心专业的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学院在教学基础设施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不断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增加图书资料。根据“长期性、综合性、实效性、互惠性”的原则,学院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扩大校外实习的规模,为毕业生就业拓展更为广阔和稳定的平台。同时,学院进一步优化教学计划,精心设计实践性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性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比例。
实践中,学院不断增强改革力度,进一步强化了教学质量意识,建立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重新修订核心专业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从根本上确保教学质量。
打造核心专业,提升综合实力
以往,学院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是基于学科体系的,并且采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的固定教学程序,而打造核心专业的第一步就是要从根本上打破这种固化的教学程序。为此,学院在实践中积极打破原有学科、课程之间的界限,以技能培养为出发点,平行设置专业课与基础课、理论课与实践课。
实践中,学院以任务为中心,将所有与实际工作有关的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之中,尤其是将国际上最新的技术知识融入其中。并且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能力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在讲、学、练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
建构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应当以教、学、作为一体。既要充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形成。学院计划在三年内实现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包括“电气机车乘务作业”“电力机车控制系统的调试、故障检测与维护”“电力机车空气制动机运用与故障处理”等。在此过程中,学院与企业共同确定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案以及评价标准,坚持以“工学结合、学训一体”为原则,突出实用性,具有针对性,体现操作性。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方法上,学院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以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职业资格标准的技能点作为教学的核心,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模块,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改革教学考核。学院认为,符合当前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考核方式,不仅要能够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更要突出学生的技能水平。在考核方式上,采用书面考试、现场实作考核、小组研讨、提问、故障测试以及处理等方式。在考评机制上,根据开设课程的不同特点来确定,重点是突出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加紧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教材向来十分紧缺,而现行教材存在着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不利于核心课程的打造。因此,学院组织编写了《电力机车乘务作业》《电力机车控制系统的调试、故障检测与维护》等多部适用于当前铁路电气化专业的教材。同时,学院组织精兵强将,编制了与这套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从而实现了核心课程教材的数字化发展,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建立核心专业教学资源库。整合当前专业教学资源,成立专业教学资源数据库是核心专业发展的关键。在建设中,学院将现有教学目标、专业标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等整合处理,最终形成专业教学标准子库、专业教学素材子库、自主学习型课程子库等几个重要的教学资源数据库,为职前培训、职后提升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培养学科带头人,扩大“双师”规模
核心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为此,学院决定采用内培与外聘相结合的模式,为每个核心专业培养专业带头人,同时培养后备专业带头人一名,从而形成校企合作、层次合理的专业人才梯队。
培养骨干教师。实践中,学院引进电力专业高级工程师1名,电力牵引运用部门或牵引供应电方向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或工程师2名,本科院校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2名,内部培养5名骨干教师,使之具有副高以上职称,高级职业资格或有两年以上企业顶岗工作的经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新技术发展动态,对本专业教学工作有深入研究,实际操作技术过硬。通过三年建设,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达到了90%。
扩大“双师”规模。学院首先建立了系统性的“双师”培养运行机制,每年重新考核现有“双师”的资格。同时,鼓励教师参与实验室的建设以及新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参与项目设计。安排教师进入专业对口企业,挂职锻炼,并且为其创造机会参与高职师资培训或铁路专业院所培训,争取考取铁路机务行业特许资格证书,以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学院还制定了激励机制,为双师素质教师提供晋升职称、出国培训、工资津贴等方面的优厚待遇,保证双师素质队伍的稳定,为核心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
在人才发展战略上,学院认为不仅要走出去,同时也要请进来。为此,学院从企业中聘请从事制造、检修及运用工作的高级技师、工程师等高素质实用性人才,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参与专业教研活动,在确保本专业及专业群兼职教师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实施动态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打造核心专业群,提升学院软实力
在打造核心专业的基础上,学院整合现有学科资源,着力打造核心专业群,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践中,学院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资源共享,降低实训基地的建设成本。进一步扩大教师队伍的优势,增强核心专业的竞争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搭建专业群平台,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在借鉴电气化铁道技术核心专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加快专业群建设,尽快完成专业群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核心专业群主要包括铁道信号专业群、铁道车辆专业群,计划在三年内将其中的“车站计算机联锁”打造成院级精品课程,把“铁路客运组织”和“车辆运用”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完成《车站计算机联锁》《区间信号》《车辆运用》等6本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根据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群中各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学院将“区间信号”“车辆制动机”“铁路客运组织”3门课程作为专业群平台课程,依据铁路行业的要求及特点,对专业群平台课程进行特色包装,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实现资源共享。
下一步,学院将本着“五个一流”的要求,打造以电气化铁道技术为核心的专业课程,实现基础课程精品化、专业课程特色化,在课程内涵上投入更多的建设力度,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最前沿的铁路技术引入教学,及时转化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教学成果,以更好地为提升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水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