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702所自主研发的70吨超大推力电动振动台在天津大型运载火箭研制基地顺利完成了测试工作,其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推力为国外现有最大推力35吨振动台的两倍,成为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电动振动台。
据了解,702所自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进行电动振动台的研制,不断突破技术难关,成功研制了推力从10公斤到35吨的电动振动台,以及总推力达到140吨的多台并激振动试验系统,为我国的火箭、卫星等产品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地面试验验证的重要设备,70吨超大推力电动振动台的研发成功,将为我国空间站、重型运载火箭等新一代航天器的研制创造有利条件,也为我国军工和民用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试验装备保障。
作为我国首次比较全面地开展海上风电涂料环境适应性的研究项目——“明阳海上风电涂料在我国湿热海洋地区环境适应性评价”,近日在广州正式启动。该项目将规范我国海上风电涂料产业,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我国海上风电发展。
该项目是国机集团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海上风电机组在我国湿热海洋地区环境适应性技术研究”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中的重要部分,计划系统研究各类涂料在我国湿热海洋下的环境适应性规律,明确适合海上风电的涂料防护方案。
6月28日,“航天科工集团测控中心测试性实验室”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一院航天测控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据悉,实验室旨在针对某型飞机机载系统的“四性综保”(可靠性、测试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工程,尤其是测试性量化评估的需求,采用第三方试验评估的手段,对产品设计、定型阶段的质量进行验证和评价,发现问题,提出更改意见,完善设计指标。
测试性评价是产品质量保证与提升的重要手段,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作为航天系统内获得装备测试性验证试验承研资格唯一单位,实验室的获批标志着航天测控公司具备承接第三方评价业务的资格,实现了从武器装备保障领域向科研生产领域的跨越。
近日,ARJ21-700飞机襟翼子翼疲劳及损伤容限试验全部完成。这实验是一项适航验证试验,主要验证复合材料襟翼子翼的疲劳寿命和损伤容限特性,为复合材料襟翼子翼的使用寿命、检修周期和检查大纲的确定提供试验依据,同时为复合材料襟翼子翼是否满足适航条款CCAR-25部中的25.571条提供试验依据。实验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引入第1阶段损伤,完成2倍目标寿命的疲劳试验,完成极限载荷试验;第二阶段,引入第2阶段损伤,完成2倍检查间隔的疲劳试验疲劳试验,完成限制载荷试验;第三阶段,大损伤引入,完成限制载荷试验。
2013年7月1 日,完成了襟翼子翼疲劳及损伤容限试验第3阶段大损伤引入;7月10日,通过了试验设施的制造符合性检查并圆满完成了RJ21-700飞机襟翼子翼第3阶段限制载荷试验,标志着 ARJ21-700飞机襟翼子翼疲劳及损伤容限试验圆满完成,这也是新支线项目中第一个按计划完成的适航验证疲劳试验。该试验的圆满完成,有力推进了项目研制进程,为ARJ21-700飞机顺利交付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报道,AC352直升机尾梁静力、疲劳试验于5月底获得成功。本次试验是中航工业直升机所首次在民机领域完成部件级的缺陷容限试验和剩余强度试验。业内专家认为,此项试验的成功具有划时代意义,表明我国直升机的强度设计向前跨越了一步。同时,在缺陷的制造、缺陷容限分析试验和剩余强度试验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将为我国发展先进民用直升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项试验是AC352直升机尾梁静力试验中对结构考核最为严酷的一种受载情况,欧洲EASA和中国CAAC适航标准均对此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破坏试验之前需要在预估的应力最大位置做冲击损伤,这使得尾梁破坏试验需承受较大风险。
在顺利完成带明显可检缺陷的2000小时定检周期疲劳试验后,直升机所设计人员对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最终的破坏试验提供保证。
为了实现晶间腐蚀试验的自动化控制和自动保护,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1所材料与工艺可靠性研究室成功研发出新型晶间腐蚀试验系统。该系统是201所自主研发的第三代产品,成功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该系统不仅使试验操作更加便利,而且降低了工作强度,更重要的是该系统实现了循环冷凝技术,使节能减排真正落到了实处。
目前,国内相关实验室所用的晶间腐蚀试验装置极其简陋,在进行晶间腐蚀试验过程中需要用大量流动的自来水进行冷却,极大地浪费了水资源。新型晶间腐蚀试验技术采用循环水冷凝系统,通过压缩机对循环水进行制冷,实现对冷凝水的循环再利用,不依赖外来水源,使冷凝水得到多次循环利用。试验过程中,冷凝水用量从3吨/次降至0.01吨/次,节约用水量高达99.7%。另外,循环冷凝技术还可避免因停水而造成的潜在危险,极大地保障安全生产。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812所采用红外灯阵技术顺利完成某型号飞行器正样真空热试验,标志着八院红外灯阵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此次试验的成功同时也标志着八院空间热环境模拟试验技术的又一次突破,该技术将在今后逐步应用于我国探月三期工程、空间站项目等重大航天科研领域。
据悉,红外灯阵技术目前在国内基本采用平板式设计,此次对于曲面构形的飞行器采用红外灯阵模拟外热流,并作为瞬变热流模拟的主要手段,在国内尚属首次。
科研人员向型号总体提出了采用红外灯阵作为整器试验的外热流模拟手段,并成立外热流精确模拟攻关团队,确立技术难点,梳理实施途径,经过多个阶段的标定试验,不断对红外灯阵的模型及控制方法进行完善,最终圆满完成了此次试验。
5月中旬,由南海舰队航空兵某部技师丁庆贤牵头研制的某型机“连续波喇叭口功率检测仪”通过鉴定,并在部队推广使用。
此检测仪可以对飞机控制传输信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系统内部各种性能参数,既解决了不挂装导弹不能检测连续波功效的弊端,又能及时进行数据校修,确保飞机连续波送给导弹的调节信号和谐,有效保证导弹的可靠性、安全性。同时,也使单枚导弹挂装后的调节校准时间比过去缩短了2/3。
日前,普惠公司军用发动机部总裁贝奈特·科洛斯维尔表示,普惠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对下一代变循环推进系统部件的自适应风扇进行试验。试验活动由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的自适应发动机技术研发(AETD)计划支持。
去年10月,美国空军授予普惠公司3.35亿美元研发资金以资助AETD的研究工作。贝奈特表示:未来数月内将在俄亥俄州代顿市的AFRL压气机研究院内运转该风扇。试验将一直进行到2015年,之后,将对包括压气机、燃烧室和高压涡轮在内的自适应发动机核心机进行试验,然后2016年进行整机试验。
AETD将成为下一代战斗机发动机的基础。这项工作也将试验新技术用以更新F135发动机。美国空军希望变循环发动机能够在多变的工况下依然保持较高的效率。
据外媒报道,氮化镓(GaN)开始取代砷化镓(GaAs),作为研制新型雷达系统和干扰机的T/R(收/发)模块等军用电子器件的材料。工业界的观察家早已预测,一旦材料更容易生产,且解决可靠性问题,新型半导体将取代老式的GaAs技术。
美国海军新一代干扰机(NGJ)吊舱以及空中和导弹防御雷达(AMDR)这两个重要项目都需要发射高功率信号,依靠新材料才能满足性能目标。与GaAs设备相比,GaN晶体管可以在更高的温度条件下运行,在电压更大的条件下工作。
雷声公司刚被选中研制NGJ吊舱的技术,该公司称,新材料效率提高数倍,对于相同尺寸的器件,GaN射频功放提供的功率比GaAs多5倍。少数高功率GaN MMIC(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可以用于取代大量低功率GaAs MMIC,相同功率的GaN芯片尺寸显著下降。
美国海军的AMDR项目将取代洛·马公司SPY-1相控阵雷达,AMDR也采用GaN技术。以上两个项目仅仅是冰山一角,一旦GaN技术成熟,将在众多领域开始取代GaAs技术。以雷声公司为例,正在培植人造钻石的片材,与基于GaN的半导体结合使用后,可以进一步增强冷却性能。如果能够实现,该技术将成为未来雷达、通信和电子战系统的核心,这些系统将比目前更小且更高效。
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主导开发的低噪音超音速客机的试验机在富士重工业公司位于宇都宫市的工厂亮相,按照计划,试验机将于今年夏天在瑞典进行首次飞行试验。
超音速飞机在飞行时会对空气产生冲击波,产生称为音爆的巨大声响。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投入4.5亿日元(约合446万美元),研发低噪音的超音速飞机。
新亮相的试验机为铝合金制,全长约8米,机体部分最大直径约50厘米,重约一吨,机头是细长的尖头,主翼和尾翼等的形状采用了能遏制声音产生的设计。试验机内部还搭载了飞行控制装置和通信设备等。
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预测,如果低噪音超音速客机技术趋于成熟,利用此技术制造的商用超音速客机的噪音,只有已经停飞的协和式超音速客机的四分之一。
按照计划,今年夏天,试验机将在瑞典被气球带到距地面约30公里的高空“放飞”。届时,试验机将利用重力,以1.3马赫的超音速滑翔。由于撞击地面后就会损坏,所以试验机的飞行是一次性的。
2013年后半年,欧洲航天局将在西班牙的天文台使用激光与NASA的月球轨道器通信。前期的实验室测试为10月在太空演示验证铺平了道路,届时NASA的“月球大气与粉尘环境探测器”(LADEE)将开始绕行月球。
LADEE携带一台可以发送和接受激光脉冲的终端,欧洲航天局特内里费岛上的光学地面站将得到升级,增加一个辅助单元,并与两台美国地面终端协同工作,将利用红外光束以前所未有的发射速率发送数据,其波长与在地面光纤电缆中使用的波长相当。 欧洲航天局月球光学通信链项目经理称,LADEE准备于9月中期发射。
欧洲地面站将与两座NASA地面站一道,执行与LADEE月球任务的通信工作,旨在为未来的火星及太阳系其他星球任务验证光学通信的成熟度。试验于7月在瑞士RUAG公司的设施内进行,使用了新型的探测器和解码器系统、测距系统和发射机。一支由马萨诸塞州技术研究所、林肯实验室和喷气推进实验室支持的NASA团队,带来激光终端模拟器,而RUAG公司和丹麦Axcon公司建造仪器用于测试两套设备的兼容性。 跨机构的光学兼容性试验是此类型的第一次试验,并建立了上行和下行链路以及测距措施。第一次与LADEE的连接预计于LADEE发射后4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