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雨,李 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科的常见病,以慢性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1]。COPD患者病情出现急性变化,超出每日变异数,称之为COPD急性加重期。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急重,常危及生命,需改变治疗方案[2]。茶碱一直作为哮喘和COPD的经典治疗,但同时也存在治疗窗狭窄、代谢不稳定等缺点[3]。多索茶碱作为新一代的甲基黄嘌呤衍生物,文献报道其扩张支气管平滑肌的能力是氨茶碱的10多倍[4]。本研究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多索茶碱的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106例,均按照统一的标准[5]诊断为COPD急性加重期。其中男71例,女35例;年龄57~84岁,平均(71.3±4.8)岁;病程5~21年,平均(11.7±3.5)年;同时伴有高血压11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15例。患者均对该试验知情同意,且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无激素依赖者,无急性心梗,排除孕妇和对茶碱类过敏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基础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低流量吸氧、祛痰、抗感染、β2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100 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300 mg多索茶碱;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100 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300 mg氨茶碱。疗程均为7 d,治疗过程中不使用对茶碱代谢、吸收、排泄有影响的药物。
1.3 评价指标及方法 记录患者从治疗前1 d及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结果、肺功能检查结果及肝肾功能、心电图、血脂、血糖等,并观察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按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指南修订版(2005)将治疗结果分为:显效:患者喘息、咳痰、咳嗽症状缓解或显著减轻,哮鸣音减少或消失,日常活动不受限;好转:喘息、咳痰、咳嗽症状减轻,哮鸣音减少,患者可耐受;无效:喘息、咳痰、咳嗽症状基本无变化,哮鸣音强度、范围无变化或稍减轻。显效和好转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见表1。
2.2 肺功能及血气分析 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肺功能指标及血气分析结果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 FEV1、FEV1/FVC、SaO2、PO2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2 两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FEV1(L)治疗前 治疗后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SaO2(%)治疗前 治疗后PO2(mmHg)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3 1.3±0.2 2.3±0.2* 47.2±6 68.3±6* 81.3±14 97.8±13* 57.4±4 71.2±5*对照组 53 1.3±0.3 1.9±0.1* 48.1±6 61.4±7* 81.7±18 91.5±12* 56.3±4 65.4±6*t值 2.05 3.54 3.55 7.324 3.375 7.294 3.328 7.315 P值 0.937 0.047 0.942 0.003 0.953 0.004 0.964 0.003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胃肠道不适2例,胸闷心悸1例,心律失常1例,兴奋失眠2例,头痛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2%;对照组出现胃肠道不适12例,胸闷心悸6例,心律失常3例,兴奋失眠3例,头晕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χ2=6.32,P <0.01)。
COPD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是目前全球第4位死亡原因[6]。临床表现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并呈进行性发展。以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的病理改变为主。吸烟、空气污染、氧化应激、感染、炎症介质等多种因素参与了COPD的发生发展[7]。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浸润患者的肺实质、气管及肺血管,并释放多种炎症介质,使气管长期处于损伤-修复的循环中[8-10];气道内胶原含量增加、瘢痕组织生成,最终引起患者气道重塑、狭窄,气流受限。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气道平滑肌可逆性痉挛,气流受限严重,如果诊治不及时,可能发展至呼吸衰竭[11]。此时患者的治疗应以抗感染、激素、扩张支气管、解除气管痉挛为主。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松弛气管平滑肌、解除支气管痉挛、缓解气流受限是COPD治疗的主要措施。
氨茶碱是常用的茶碱类药物,其不仅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还能加强膈肌收缩力、兴奋呼吸中枢、降低肺血管张力、强心等。但研究发现,其治疗窗狭窄,代谢不稳定,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12]。多索茶碱是氨茶碱7位氮结合二氧戊环产物,是新一代的甲基黄嘌呤衍生物。除具有茶碱类药物的优点外,很多方面研究均显示多索茶碱优于氨茶碱。陈志远等[13]发现,非开胸手术时多索茶碱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力学,改善通气。多索茶碱具有比氨茶碱更好的抗炎、抑制炎症介质的作用,对IL-10、TNF-α、IL-8等多种炎症介质有抑制作用[14];动物试验发现,其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的支气管收缩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能抑制白三烯的产生[15]。多索茶碱不影响钙离子进入细胞,也不影响细胞对钙的存储和释放,因此对心脏的毒性较小[16],而且,其具有解除支气管痉挛的能力[17-19]。多索茶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其他肺外系统受体的亲和力较氨茶碱低,影响较小;治疗窗也明显宽于氨茶碱,安全性高[20]。本研究中多索茶碱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氨茶碱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氨茶碱组。有报道,1~10 mg/kg多索茶碱使用量会对心律产生影响,而多索茶碱的正常使用量是300~600 mg/d,因此,对心律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很小;且当使用量小于50 mg/kg时,对胃肠平滑肌的影响也可以忽略。但邱淑佳等[21]报道,多索茶碱在与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左氧氟沙星联用时出现精神错乱症状,临床应引起重视。
[1]范秀,潘海燕.炎性递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2012,7(11):1485-1486.
[2]彭敏,蔡柏蔷.美国胸科协会和欧洲呼吸协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5):394-397.
[3]南倩倩.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TNF-α、IL-8 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6):963.
[4]史瑞峰,廉志宏,王晓平,等.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5):5448.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6]颜新彦,王光,姜好,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及心肌肌钙蛋白测定的意义[J].中国医药,2011,6(12):1498-1499.
[7]尹义平,胡苏萍,郭光云,等.小剂量氨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医药,2011,6(7):786-787.
[8]雷震,左莹.孟鲁司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80例疗效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6):342-343.
[9]施国华,施劲东,刘子龙,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医学,2012,19(5):467-469.
[10]刘颖,刘汉,周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3923-3926.
[11]程冕,王绪卫,吴四迎,等.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09,7(10):1070-1071.
[12]代菊英.氨茶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09,3(2):120-121.
[13]陈志远,吴健华,王玉珍,等.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或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开胸手术时呼吸力学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6):723-725.
[14]吴晓东,唐良法,江莲.多索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7):885-886.
[15]汪瑛,李春琦,韩英娥.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7,22(17):1264-1265.
[16]Shukla D,Chakraborty S,Singh S,et a1.Doxofylline:a promising methylxanthine deriva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asthm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09,10(14):2343-2356.
[17]Yao YY,Liu DM,Xu DF,et al.Memory and learning impairment induced by dexamethasone in sensecent but not young mice[J].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07,574(7):20-28.
[18]Singh RR,Moritz KM,Bertram JF,et al.Effects of dexamethasone exposure on rat metanephric development:in vitro and vivo studies[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2007,293(13):548-554.
[19]Kjetil H,Sem TK,Ellen S,et al.The prolonged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effect when dexamethasone is added to a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rofecoxib)before breast surgery[J].Anesthesia&Analgesia,2007,105(8):481-486.
[20]Page CP.Doxofylline:a“novofylline”[J].Pulm Pharmacol T-her,2010,23(4):231-234.
[21]邱淑佳,丁惠昌.多索茶碱引起精神错乱3例[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5):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