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娴
【摘要】語文是小学生认知世界、了解历史、感受大自然、体验生活、培养情感的基础,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关键,是提高其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有力途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师生互动是新课程改革中涌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提高其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师生互动
小学阶段是学生兴趣爱好、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精神的培养与和谐发展的关键期。学习语文能为其发展开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对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均可起到重要作用。由于小学生心理处于特殊阶段,虽然对任何事物保有好奇、好学的心理,但持续时间短,无法持续“保鲜”,因此学习效率不高。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恰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闪光点”。如果教师能够借助于互动的形式,充分地发掘小学生的思想的“闪光点”,让他们的思想在课堂中碰撞、接触,并从互动中获得启发,思维进一步得到活跃,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存在的不足
师生互动由来已久,最简单的就是课堂提问,但往往深入不多,应用不充分,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浅尝辄止型。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其内容也应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其他教学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更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比如课堂中就简单地提几个问题,也不分析和总结学生回答错误的原因,让学生一直处于困惑中。
2.单一型。目前教师普遍应用的是教师个体与学生集体、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的方式,对于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群体等多向主体互动比较少。比如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个别针对性指导等。如此无法真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无法了解其掌握知识的程度,无法促使其取长补短,继而导致学生能力良莠不齐。
3.缺乏情感型。老师的鼓励往往是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师生互动中若能倾注情感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现实中,教师在互动中往往以获取自我满足感为目的,对学生缺乏鼓励,比如学生答不出时,就对他们进行侮辱或罚站;当学生听不懂而提问时,就对他们嘲讽;当学生合作讨论,有说有笑时,就对他们批评;当教师与学生交流时,教师面无表情、语气生硬等等。如此便会让学生不敢参与互动,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沦为”只带耳朵的听众。
二、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师生互动开展的必要前提。一直以来,老师在学生眼中是高高在上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甚至是“圣神不可侵犯”的,如此便让师生关系紧张,更谈不上学生向老师提出要求、观点和建议。要想让学生主动、愿意参与互动,必须为其营造民主、信任、尊重的互动环境。
2.给予场景模拟,让学生“想动”。由于小学生具有喜爱直观、生动事物和抽象逻辑思维带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在以师生互动为课堂教学手段的同时,应配合教学内容进行场景模拟,以使小学语文课教学变得更加引人入胜,增强小学语文课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思考的欲望。比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如何让学生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理解爬山虎的叶子和脚,则是难点。
3.通过体验,让学生“会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好奇,对每件事物都,极力想尝试。教师应适应其心理特点,在学习课文中多让其体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性的认识,则会有助于加深理解,且印象深刻。比如在学习《曹冲称象》时,准备好水盆、玩具象、石子、秤等工具,让学生按照课文中描述的步骤进行实际操作。将学生分为三组,让其进行比赛,看哪组速度最快,称得最准。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并激发学生想象有没有其他更简便的方法。
4.给予鼓励,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由于学生的能力有差异,课堂的反应能力也不尽相同,往往理解能力好的表现为参与活跃,而一些后进生常容易沉默,表现的机会也少。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给中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对教师的畏惧,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总之,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其教学既充满着难度与不可预测性,又存在着丰富的创造性与无限的可能性。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参考文献:
[1]王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语文学刊.2012(06).
[2]韦清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的体验[J].现代教育科学.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