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红英,李焕喜,陈丽君
(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广东江门 52903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领域中至今未解决的疑难疾病之一[1],若治疗不及时,致残率高,因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在治疗上也出现了很多改进和发展,髓芯减压、骨瓣移植等多种保髋手术疗法治疗该病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2]。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骨伤科二区对64例ONFH患者应用保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理想,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68髋),男46例(48髋),女18例(20髋);年龄43.2~79岁,平均年龄(55.3±5.3)岁;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分期[3],ⅠA 期15髋,ⅠB期23髋,ⅠC期9髋,ⅡA期7髋,ⅡB期6髋,ⅡC期4髋,Ⅲ期4髋;按病因学分类:激素性17例(20髋),酒精性23例(23髋),特发性24例(25髋);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髋、膝关节疼痛、麻木感伴关节活动受限或跛行,患者均接受过保守治疗,但病情未缓解并继续恶化。
1.2 保髋手术治疗方法 对ARCOⅠ期、Ⅱ期坏死范围小于1/3的患者,用多孔钽棒植入加游离髂骨植骨术,其余患者接受小直径多孔道经皮钻孔减压引流术。
1.3 疗效评价指标
1.3.1 Harris功能评分[4]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髋部评分标准,包括疼痛、活动功能、下肢畸形以及活动范围四部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为差。
1.3.2 VAS评分[5]白纸上划1条线,线长约10cm,从0到10划十等分,0为不痛,10为剧烈疼痛,让患者根据自我感觉在横线上做一标记,根据标记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该长度即表示疼痛的程度。
1.4 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获得一期临床愈合,平均住院时间(13.5±2.8)d;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患者无股骨颈骨折、感染、血管和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髋关节Hariss功能评分和VAS评分结果见表1;术后12月,优51例,良10例,可2例,差l例。
表1 64例患者各随访阶段髋关节Hariss功能评分和VAS评分(±s,分)
表1 64例患者各随访阶段髋关节Hariss功能评分和VAS评分(±s,分)
项 目 术前 术后1月 术后3月 术后6月 术后12月5 91.23±3.43 VAS评 分 7.80±1.10 3.80±1.10 3.40±1.20 2.40±1.20 1.2 Hariss评分 53.15±3.41 86.30±4.71 91.63±3.22 91.89±3.4 0±1.20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髋部疼痛且有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迫切想通过手术恢复患肢功能,解除病痛,但由于对手术知识的匮乏,因此忧心忡忡,情绪紧张。护理人员对患者作好心理疏导,讲解手术治疗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疑问和顾虑,从情感上支持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安全平静地接受手术治疗。
2.1.2 术前适应性锻炼 为让患者适应术后的康复训练,术前指导患者进行适应性功能锻炼,如膝关节屈伸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背伸及拓屈练习、扶拐上下楼梯等。
2.2 术后护理
2.2.1 制动和固定 术后安置患者仰卧位,持续皮肤牵引,重量1~2kg,维持患肢外展15~30°中立位,患肢用软枕抬高15~30°,使膝关节略屈曲以减轻切口疼痛和解除因肌肉痉挛对股骨头的挤压,防止股骨头塌陷和软骨受损[6],两腿之间放梯形软枕,防止患肢外旋、内收[7];为保证牵引效果,嘱患者不自行增加牵引重量。
2.2.2 病情观察 患者在术后1~6h病情变化较大,因此,术后连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手术部位渗血情况,注意引流液的色及量,并观察有无脉搏细速、唇色苍白、寒颤、肢体湿冷、烦躁不安、精神紧张等休克早期症状。本组8例在术后0.5~2h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前兆,经补液、输血等对症治疗后好转。
2.2.3 切口疼痛护理 麻醉作用消失后,切口会出现疼痛。切口疼痛和不适有很多因素引起,如咳嗽、呕吐、活动以及敷料过紧、牵引不当等,要尽量避免并加以控制;术后24h内冰袋冷敷术区,以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出血和周围软组织的水肿;术后1d开始进行红外线照射,2次/d;患者疼痛时用VAS法评价,轻度疼痛给予心理安慰,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转移注意力,重度疼痛时用止痛药。本组7例出现剧烈疼痛,VAS评分(6.8±1.2)分,按医嘱予曲马多2ml或帕瑞昔布40mg肌内注射,疼痛缓解。
2.2.4 并发症的预防
2.2.4.1 压疮 为预防患者长期卧床、牵引制动导致骶尾部、足跟、内外踝等处发生压疮,术后每2~3h协助患者翻身,翻身时专人固定患髋注意避免过度屈曲内收[8],定时检查足跟、内外踝等处皮肤,并做好记录和交接班。本组患者均未发生压疮。
2.2.4.2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在骨科大手术常见,发生率40%~70%。一旦发生下肢DVT,早期出现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晚期则遗留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DVT后遗症。预防下肢DVT的发生,是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术后密切观察下肢皮肤感觉、色泽及肢端动脉搏动情况,注意有无水肿及下肢胀痛感,适当抬高下肢,以利静脉回流;麻醉消失后,鼓励患者作股四头肌收缩,术后1d开始用气压泵治疗,2次/d。本组患者均无下肢DVT形成。
2.2.4.3 腹胀及便秘 术前禁食、禁水,手术过程中刺激腹膜引起神经反射性反应,手术麻醉后胃肠功能受到抑制,都是术后腹胀、便秘的原因。术后为了防止腹胀、便秘,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按摩腹部,有腹胀者灌肠或肛门排气,以促进胃肠蠕动。本组未发生腹胀、便秘。
2.2.5 康复训练
2.2.5.1 术后早期(术后3d内)早期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促进切口愈合,防止关节黏连。术后6h开始,进行患肢股四头肌静力等长舒缩运动,每次持续3~10下,每日2~3次,护士检查患者股四头肌舒缩方法是否正确,即把手放在膝关节上方感觉到髌骨向上方移动、肌肉绷紧为正确。术后第1天开始,指导患者行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每组20次,10~20组/d;术后第3天开始,借助CPM机进行髋、膝关节被动锻炼,即将患肢平放于CPM机上,起始角度为0,或患者所能耐受的最小角度,逐日增加角度,每次锻炼30min,至术后1周左右,髋关节活动范围30~85°,可停用CPM,以主动运动为主。
2.2.5.2 术后中期(术后3d~3周)患肢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可加大运动量。进行直腿抬高练习,使患肢直腿外展,患肢抬起后维持5~10s,然后复原,重复10~20下,4~6次/d。手术7d后,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坐位练习,把患肢移近床边,靠近床沿放下后端坐,双手后撑,髋关节屈曲<80°,4~6次/d,每次30min。
2.2.5.3 术后晚期(手术3周后)手术切口及周围组织已愈合,可加强患肢外展、外旋和内收功能锻炼。术后3周不负重扶双拐下地练习行走,术后6个月可部分负重行走。
2.3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详细记录髋关节疼痛程度、疼痛性质及疼痛时间,定期复查;继续进行康复锻炼;继续使用拐杖和助行器,在X线检查显示股骨头骨密度均匀、骨小梁恢复后即可弃拐行走,时间在术后6月~2年不等;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半年内宜卧床或使用轮椅,患肢不负重,禁止使用拐杖下地;戒烟酒;勿滥用激素;减轻体重,避免肥胖;注意安全,防止髋部骨折。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保髋手术治疗,并发症少,疗效较好。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适应性锻炼;术后护理重点为做好制动和固定,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低血容量休克,重视切口疼痛护理,加强压疮、下肢DVT、腹胀、便秘的预防护理,并做好康复锻炼指导,同时重视出院指导,以促进患者康复。
[1]Ecker MI,Lotke PA.Spontaneous osteonecrosis of the knee[J].J Am Acad Onhop Surg,1994,2(3):173.
[2]陈述祥,董锐.成人股骨头坏死的评估与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8):1529-1531.
[3]Mont MA,Hungerford DS.Current concepts review:nontraumatic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J Bone Joint Surg,1995,77(3):459-474.
[4]Harris WH.Traumatic arth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an endresult st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1969,51A:737-755.
[5]Petersilge WJ,DLima DD,Lker RH,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100consecutive Harris-Galante porous total hip arthroplasties.4-to 8-yeas follow-up study[J].J Arthroplasty,1997,12(2):185-193.
[6]洪华,刘金凤,杨瑞贞.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67.
[7]赛小珍.骨伤科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1.
[8]胡春乐,陈康乐,丁丽敏,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家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护理与康复,2008,7(5):38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