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庄矿田鲁溪地区铀矿找矿前景分析

2013-10-10 03:59冯志军
关键词:辉绿岩硅化铀矿

陈 翠, 冯志军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广东 广州 510800)

下庄矿田是我国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位于贵东岩体东部,贵东岩体为印支-燕山复式花岗岩体。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后加里东隆起与湘、赣、粤北海西-印支拗陷带的交接部位,属于南岭纬向岩浆岩的中带,由鲁溪岩体、下庄岩体、帽峰岩体、笋洞岩体、隘子岩体和司前岩体等组成。经过多年工作,贵东岩体东部共发现18个铀矿床,构成了著名的“下庄矿田”。本文研究地区位于下庄矿田西南部,主要处于笋洞岩体内(图1)。

1 地质背景

鲁溪地区(含334矿床)位于下庄矿田西南部,主要处于笋洞岩体中,2003年以来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重新对贵东岩体东部的岩体进行了年代学测定,测试结果显示,其中的笋洞岩体属于燕山早期岩体,成岩年龄为(189.1±0.7)Ma(杜乐天,2001)。笋洞岩体主要由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局部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普遍发育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

下庄矿田内基性岩脉(主要为辉绿岩)十分发育,主要有北西西向、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三组(图2)。其中北西西向鲁溪-仙人嶂辉绿岩组与中心段辉绿岩组横贯鲁溪地区。鲁溪-仙人嶂辉绿岩组走向 270°~300°,倾向 NE,倾角70°~85°,长约8 000 m,宽在5~100 m之间,中部收拢,东西两端撇开,结构面呈舒缓波状,局部为锯齿状,见片理化,局部充填角砾岩;中心段辉绿岩组产状走向为270°~285°,倾向 NE,倾角为 65°~80°,长约 8 000 m,宽10~40 m,形态较分散,结构面呈舒缓波状,局部“S”状扭转、锯齿状。

区内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强烈发育,主要为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及其下盘一系列次级构造。

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是区内主要成矿构造。产状走向15°~40°,倾向 NW(SE),倾角为75°~85°,区内出露长约4 000 m,宽1~20 m,呈分支复合。该断裂带有东西向、北东向扭裂隙组成,局部充填辉绿岩脉。

其下盘主要次级构造主要有:北北东向的303、301、302硅化组带,S8号带等;北东向的 S9、S10、S11硅化带等;近南北向的15、16号硅化带。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及其下盘主要次级构造与北西西向的鲁溪-仙人嶂辉绿岩组相交。其相交复合部位是铀成矿的有利部位。

图1 贵东花岗岩体地质简图Fig.1 The geologic map of Guidong granite body

2 成矿条件

张展适等(2005)通过研究下庄矿田不同花岗岩体的主量元素含量及参数,指出下庄岩体、笋洞岩体均富铝、硅和碱,A/CNK大于1.1,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具有U含量高、Th/U比值低及岩体中晶质铀矿含量高等特点(程华汉等,2000)。通过野外观察、室内显微镜研究表明,下庄矿田成矿最好的帽峰岩体和下庄岩体普遍发生较强的蚀变作用,蚀变作用使岩体晶质铀矿发生明显的溶蚀,使之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粗糙等现象(邓平等,2003)。杜乐天等查明晶质铀矿占了花岗岩全岩铀的85%以上(张珂等,2011),说明花岗岩中的晶质铀矿是铀成矿的铀源。程华汉等进行的裂变径迹研究表明,铀是由黑云母蚀变成绿泥石的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并被新生成的绿泥石等矿物所吸附(张展适等,2005)。这同样说明铀来自花岗岩,且只有经历较强蚀变作用才能改变花岗岩中铀的赋存状态,使其由固态变成活性。

综上所述,经历较强蚀变作用的强过铝质花岗岩,是下庄花岗岩体形成铀矿前提条件。鲁溪地区位于贵东岩体东南内接触带——笋洞岩体内,笋洞岩体化学特征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且普遍发育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作用。故笋洞岩体有较好的成矿物质基础。

此外,鲁溪地区构造十分发育,北西西向的基性岩脉——鲁溪-仙人嶂辉绿岩脉横贯鲁溪地区,北北东向的下庄硅化断裂带及其下盘次级构造与之相交汇。张珂等(2011)指出,下庄矿田的含铀热液沿北西西向基性岩脉(鲁溪-仙人嶂辉绿岩脉)断裂运移距离较小;同时,由于北东 北东东向断裂规模不大(301号带),容易构成容矿构造;而北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下庄硅化断裂带),形成含矿热液的主要运移通道,是下庄矿田的重要导矿构造(张成江,1990)。故可推测,当沿下庄硅化断裂带向上运移的含矿热液遇到鲁溪 仙人嶂辉绿岩脉时,便于铀被还原而富集,含矿热液进入301等硅化带时,铀被“拥堵”而滞留,两者均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前人研究得出,这一期间具有四次重要的拉张活动,其时代分别距今 140 Ma,124 Ma,90 Ma,140 Ma(李献华,1990,1992;李献华等,2007),经研究 335矿床的成矿年龄为(93.4±2.1)Ma,该年龄介于105 Ma和90 Ma之间,说明该次铀成矿与90 Ma左右的拉张活动有关,而其中337矿床的成矿年龄为135 Ma,说明成矿年代与拉张活动之间存在滞后现象(朱捌等,2006)。说明基性岩浆活动与铀成矿存在同期或者先于铀成矿活动可能。

图2 鲁溪地区地质简图Fig.2 The geologic map of Luxi area

3 成矿类型

鲁溪地区已发现的334矿床,最初定为硅化带型铀矿床。矿体在空间上严格受硅化带控制,主要产出于301号带下盘。矿体呈透镜状,长度一般为20~47 m,真厚度一般为1~5 m,矿石类型主要为沥青铀矿-方解石型;热液蚀变主要有赤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和粘土化等。

随着1970年代“交点”控矿类型的突破与发展、认识的深化。经过新一轮钻探揭露,在下庄硅化断裂带下盘次级构造301、303号断裂带与鲁溪-仙人嶂辉绿岩交汇部位发现了“交点”矿。“交点”型铀矿形成原理如下:

来自上地慢的中基性岩浆,携带富CO2热液,在上升侵入过程中活化富含铀的花岗岩;而当晚期富硅质碱质构造热液活动发生时,在大气和降水作用下,花岗岩的物理化学条件产生改变,辉绿岩中的FeO是铀很好的还原剂,从而易形成富大铀矿。

①在北西西向深大断裂控制下,类似大陆玄武岩浆沿构造上升侵位形成中基性岩脉,沟通了地幔与地壳浅部,连通了热液循环系统,带来了深源物质和热源,促进了铀的成矿热液形成。

②脉岩浆在地幔条件下富含CO2接近饱和状态,上升侵位时释放出大量富含CO2的流体,在辉绿岩中形成1~2 mm眼球状碳酸盐矿物和绿泥石组成体;在近岩脉花岗岩中碳酸岩化,随远离岩脉而逐渐减弱,消失规律性,明显为成矿期热液活动提供∑CO2,成为热液侵出已固花岗岩中四价铀的主要络合剂的来源。

③辉绿岩脉的铀含量平均值较高,富铀系数达6.98,同时与 Cu,Pb,Zn 关系最密切,相关系数0.96,铀的高密度富集提供了铀源,这表明:当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围岩中铀与铜、铅、锌活动组分一起进入结果,对铀成矿有利。

④脉岩机械物理性质与花岗岩石差异很大,在构造影响下,很容易破碎,产生裂隙为成矿热液活动及铀沉淀提供足够的空间场地。

“交点”型铀矿定位于构造与辉绿岩脉相交部位,矿体严格受构造与辉绿岩脉复合轨迹控制,辉绿岩的厚度往往与矿体的长度一致。

本区产出“交点”型矿体受反接及重接复合轨迹控制,矿体呈薄板状赋存于构造带内与上下盘附近,品位较高,较大矿体较稳定,小矿体平行于较大矿体成群产出。矿石类型主要为沥青铀矿 石英赤铁矿型、沥青铀矿-碳酸盐萤石型和沥青铀矿 石英黄铁矿绢云母型;常见矿石结构有胶状、球粒状、肾状和葡萄状等;热液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赤铁矿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萤石化等。

4 成矿潜力分析

鲁溪地区同时存在硅化带型与“交点”型两种铀矿化。前人在301号带浅部皆发现了硅化带型铀矿体,而301号带北段与辉绿岩脉交汇部位,共圈出五个“交点”型铀矿体,提交了远景储量。由于构造规模较大、矿体沿倾向方向沿深稳定,且矿体规模较大、品位较富,故推测其深部存在较大的找矿空间。301号断裂带东西两端的302、303号带(与301号断裂带近等间距展布)通过浅部初步揭露,均存在硅化带型铀矿化。此外,302和303号断裂带均与鲁溪-仙人嶂辉绿岩组相交,通过浅钻揭露见到较强铀矿化。依据下庄矿田“交点型”铀矿化的成矿规律,推测302和303号断裂带带与辉绿岩脉交切复合部位存在“交点”型铀矿化;由于钻孔控制深度较浅、勘查网度较稀,推测其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而北东东向的S8、S9号带等与辉绿岩脉交汇部位有综合晕圈存在,16号硅化带地表有矿化显示。这些点带地表工作程度较高,但缺乏深部揭露。故该区点带值得进一步工作,以探测深部是否存在盲矿体。

近年施工的钻孔 ZK46-1、ZK54-1在 -150 ~-280 m标高段分别见有三段“硅化带”型工业铀矿化(图3)。

其中2008年施工的 ZK46-1孔在 -150 m、-168 m和-185 m标高处分别见到较好的工业铀矿段,揭露了下庄断裂带深部硅化带型铀矿化的情况。分析认为下庄断裂带不仅是导矿构造,更是含矿构造,且具有蚀变场厚、多期次活动和多层矿化的特点。这一发现,为该地区新一轮找矿突破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述,本区处于强过铝质花岗岩中,经历了较强的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作用,有较好的成矿物质基础。且该区构造断裂十分发育,北西西向的基性岩脉——鲁溪-仙人嶂辉绿岩脉是该区成矿围岩,横贯该区,地表出露规模大、分布广。同时,下庄硅化断裂带及其下盘次级构造都与之反接复合。这一系列反接复合部位都是“交点”型铀矿化有利部位,十分值得进一步工作。因此,笔者认为鲁溪地区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具有发展成为小-中型铀矿产地的潜力。

图3 下庄断裂带纵投影图Fig.3 Vertical map of Xiazhuang fault

5 结论

(1)鲁溪地区的笋洞岩体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具有U含量高、Th/U比值低及岩体中晶质铀矿含量高等特点,且普遍发育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蚀变作用,花岗岩中的活性铀是成矿的铀源。故鲁溪地区具有较好的铀成矿物质来源。

(2)鲁溪地区构造发育,北西西向基性岩脉横贯该区,地表出露规模大;北北东向的下庄硅化断裂带规模较大,且其下盘次级构造十分发育,并都与北西西向基性岩脉存在相交汇部位。

(3)鲁溪地区同时存在硅化带型与“交点”型两种成矿类型,为该区找矿方向提供了多样性。较好的岩石化学条件与构造条件,说明鲁溪地区存在较大的找矿前景。

程华汉,马汉峰,向伟东.2000.利用裂变径迹方法研究碱交代作用中铀赋存状态的变化[J].铀矿地质,16(5):291.

杜乐天.2001.中国热液铀矿床基本成矿规律和一般热液成矿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邓 平,沈渭洲,凌洪飞,等.2003.地幔流体与铀成矿作用:以下庄矿田仙石铀矿床为例[J].地球化学,32(6):520.

李献华.1990.诸广山岩体内中基性岩脉的成因初探[J].科学通报,16:1247-1249.

李献华.1992.诸广山中生代花岗岩的成因[J].广东地质,7(2):1-13.

李献华,李武显,李正祥.2007.再论南岭燕山早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与构造意义[J].科学通报,52(9):981-991.

朱捌,凌洪飞,沈渭洲,等.2006.粤北石土岭铀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矿床地质,25(1):71-82.

张珂,闫亚鹏,赖中信,等.2011.下庄矿田构造特征及与热液铀矿化的关系[J].地学前缘,18(1):118-125.

张展适,华仁民,刘晓东,等.2005.贵东花岗杂岩体的稀土元素特征及与铀成矿关系[J].中国稀土学报,23(6):749-756.

张成江.1990.贵东岩体花岗岩中晶质铀矿的特征及其找矿意义[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7(3):10.

猜你喜欢
辉绿岩硅化铀矿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SN 地区辉绿岩下弱信号宽方位采集与成像
阜平辉绿岩饰面石材矿废石利用简析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柴北缘牦牛山地区辉绿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铀矿地质勘探设施治理分析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东宁暖泉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关系探讨
关于铀矿地质退役设施的长期监护
UExplore_SAR软件在铀矿地质勘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