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山核桃资源在华东地区开发利用的调查研究

2013-10-10 07:05李晓储陈厚照
江苏林业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江苏省

李晓储,陈厚照

(1.江苏省农业委员会老年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江苏 南京 210036;2.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1153;3.江苏省林业局,江苏 南京 210036)

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K.Koch)又名美国薄壳山核桃、长山核桃,原产美国,是胡桃科(Juqlandaceae)山核桃属重要的优质林果、果材兼用的生态经济树种。树形高大,树姿优美,木材坚实,材质优良,价值高。果壳薄,出仁率高;种仁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对人体有很高保健价值[1-3]。近年来,全国有关省区,尤其是引种较早的云南、江苏、浙江、安徽等省都掀起了发展薄壳山核桃种苗业的热潮,希望通过果用林园艺化、集约化、经济化的栽培手段与现代农业设施,促进薄壳山核桃果用产业化[4-7]。江苏省已出现许多培育薄壳山核桃种苗的公司,并由江苏省植物研究所(中山植物园)、南京绿宙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等研发单位组织进行小规模果用林示范栽培[5,7]。江苏省林业局先后在省林业三项工程、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中立项进行研发。2012年江苏省泗洪县把薄壳山核桃果用林开发作为重要扶贫项目,新近营造近460 hm2的果用林。盐城市等沿海地区有关部门也积极筹备在适宜的林地繁苗种植薄壳山核桃。

为了科学发掘薄壳山核桃树种资源,使栽培利用发展方向正确,少走弯路,特此进行专题调查研究,评价薄壳山核桃的发展潜力、应用前景与模式,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1 调查研究概况

1.1 调查研究区域

调查研究区域为江苏省苏北泗洪、盱眙,沿江六合、浦口、江宁、句容,苏南宜兴、溧水 8个县市(区),地处北亚热带、中亚热带以及北亚热带与暖温带南缘过渡带3个气候带,在气象学上是薄壳山核桃引种栽培的适宜区[5,9]。

1.2 调查研究对象

先后调查研究了南京绿宙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薄壳山核桃研发室2个专业研发机构,实地考察了南京绿宙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六合科技示范基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盱眙科技示范基地。

实地考察了宜兴市万阳园艺场、句容茅迪公司、句容茅山经典中草药培育公司、江宁区淳化新兴社区胜业合作社、泗洪县峰山园艺场、泗洪县瑶沟乡、上塘镇垫湖村、向阳水库、天岗湖乡潘岗村等9个企业(村社)和宜兴市林场、溧水县林场2个国营林场。果用林栽培情况。同时,还对南京市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引种的薄壳山核桃大树进行了生长调查。共调查中山陵景区、雨花台风景区、白鹭洲公园、南京市太平北路、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宁区东善桥),以及宜兴市林场等6处的现存大树(35~76年生),计520株。对其应用潜力进行分析评价。

1.3 相关材料收集

咨询走访了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专家,收集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和浙江省建德市林业科技中心薄壳山核桃果用林栽培的研发资料,以及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2012年9月赴美国专题考察果用林有关资料,供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薄壳山核桃资源发掘利用潜力

2.1.1 薄壳山核桃的生长潜力 江苏省是我国最早引种薄壳山核桃的地区之一。南京地区引种已有近100 a的历史,多为植物学界科研及教学人员20世纪50~60年代从北美地区引种,种植于风景区和用于城市行道树绿化。据报道,市区现有2 000株成年实生薄壳山核桃大树资源[5,7]。调查表明,薄壳山核桃具材用、绿化苗用生产潜力,完全能适应南京地区的气候与土壤条件,正常生长发育,长成参天大树。15~17 a后开始结实,持续结实至今60~70 a以上[5,8](见表1)。51~60 年生行道树树高 19 ~24.5 m,胸径35.2~49.8 cm。51年生庭园大树平均树高17.5~19.0 m,胸径44.2~62.4 cm,76年生单株树高28 m,胸径79.1 cm。零星种栽的35年生大树(宜兴良好山沟立地)平均树高19.0 m,年均胸径30.4 cm。51年生片林栽植的大树平均树高15.0~19.6 m,平均胸径35.0~46.3 cm。

表1 薄壳山核桃引种绿化大树生长调查

在农田栽培条件下,5年生幼树平均树高4.0 m,胸径4.5 cm。山溪旁优良立地,11年生自然下种幼树树高6.0~7.5 m,胸径13~14.0 cm;已达绿化用树标准(见表2)。

表2 薄壳山核桃实生幼树的生长

2.1.2 薄壳山核桃果用栽培的潜力 调查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具有果用生产潜力。据报道,美国原产地10~20年生生产型果用园,每公顷产果1 500~1 800 kg[3-5],而浙江省建德市林场 28 ~30 年生小面积果用园的产果量2 250~3 450 kg。本省南京中山植物园76年生庭园大树的单株产量,高的年份100~115 kg(占地仅333.5 m2)(见表3)。可见,在适宜立地发展薄壳山核桃果用林,采取集约化、园艺化栽培措施可以在盛果期达到或超过美国原产地一般生产型果园的生产水平,发展薄壳山核桃果用林,以促进其果用产业化也具有较大的发掘潜力。

表3 薄壳山核桃果用栽培的产量

2011~2012年,南京绿宙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山植物园等研发单位通过引种选择测定,认定马罕、波尼、威奇塔(8年生单株产果5.10~5.90 kg;每公顷产果1 377~2 400 kg),肖肖尼、威斯屯(6年生单株产量4.20~4.80 kg,每公顷产果1 764~2 016 kg)等5个薄壳山核桃良种。同时,浙江省也通过无性系试验测定与成果鉴定,审定2个良种;9年生单株产量3.78~5.93 kg;认定6个优良嫁接无性系品系,5年生单株产量3.69~5.61 kg。这些良种都具有早实丰产特性。小面积示范栽植,早期(6~8 a)产果量接近或超过美国一般性生产果园每公顷产量的水平(见表4)。并鉴定了1个单株选育的品系(茅山1号),正待观测投产期的产量(见表4)。故在适宜立地发展薄壳山核桃果用林,采取集约化园艺化栽培措施可以在盛果期达到或超过美国原产地一般生产型果园的生产水平。

2.2 本省研发薄壳山核桃的现状

本省虽是全国最早引种薄壳山核桃树的地区,历史上曾在1955~1956年,1970~1973年2次进行引种栽培,但无论材用、果用栽培因历史原因至2005年才开始发展。良种选育仅南京中山植物园20世纪70年代初才对已结实的15~17年生121株大树通过生长性适应观测和结果性状测定,从中初选出钟山25、钟山26、中山35、钟山85、钟山114等6个品种供生产应用[8]。而初选的良种又因嫁接繁殖困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未能有效应用。

目前,南京绿宙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集产、学、研一体,已在南京市六合区建成面积40 hm2以上的省级良种繁育基地。收集美国引进品种51个,国内选育品种22个,实生优良单株112个,计185份创新种质资源。初选出6个适合本省及周边邻省栽培的优良品种,其中认定3个。建成集资源圃、采穗圃、品种园、容器苗圃、果用示范林为一体的良种繁育体系。技术上突破了果用苗嫁接难关,形成了高效嫁接扩繁体系,年产实生砧木苗20万株,优良品种嫁接容器苗10万株以上。率先在江、浙、皖等5省用自产苗安排28个示范点,进行林果兼用模式栽培,园林绿化模式栽培,园艺化果园模式栽培,果茶间作模式栽培等试验示范。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也开展了相关研发,进行了品种资源收集、品种选育、果用苗快繁、园艺化栽培等试验研究。现已认定威斯屯、肖肖尼2个品种,并在盱眙山芤丘陵台地建成6.67 hm2种苗繁育与园艺化栽培试验基地。

面上调查情况表明,栽培果用林的单位绝大多数是经济实力雄厚的涉农企业,这些经栽培设计示范的果用林(园)均未结实投产。林场和乡村均在政府2012年林业专项造林资金补偿扶持和中央财政林业推广示范项目支持下,才启动造林。故全省薄壳山核桃资源发掘利用尚处于初始阶段。

表4 近年浙江、江苏2省选育的薄壳山核桃良种的初期产量

()号内数值为江苏省农科院嫁接苗,栽后的实际年龄。

表5 薄壳山核桃果用林栽培的情况

2.3 发展薄壳山核桃存在的问题

2.3.1 对薄壳山核桃发展潜力缺乏全面科学认识,资源发掘欠合理 薄壳山核桃具有生态景观绿化、优质用材、优良生态经济(优质果用)多种功能。引种历史虽近100 a,但因研发滞后,当前生产经营单位对资源发掘利用欠正确理解,偏重果用开发,且处于初始阶段。绿化与用材利用迟至2011~2012年才启动。建设发展的生产基地、产业定位、区域布局、建设重点、研发目标等规划正在制定中。资源发掘离产业化利用还有相当距离。

2.3.2 果用林盲目发展,带来一定负面效应,影响了果用资源发掘利用 因社会上对果用林潜在经济效益过高的宣传,研发单位多重视育苗技术攻关与苗木销售,忽视造林关键技术与早实丰产栽培示范,以致部分地方出现不慎重选择适宜立地条件,不采用良种配置,不经过引种栽培试验测定就大面积发展的现象。个别地方甚至出现用实生裸根苗冒充果用嫁接苗,用伪劣苗木、伪劣品种供种,不按授粉结实品种配置的问题,造成栽植成活率低下、生长不良、开花不结实等损害果用林发展的负面影响,影响了果资源发掘利用的积极性。

2.3.3 资源发掘急需建立完整的科技支撑体系保障 虽然本省是薄壳山核桃生长适宜区,且南京、江阴、宜兴等地引种较早,但材用、绿化用的研发正处初始阶段。果用林研发经多年持续攻关努力,刚突破苗木嫁接扩繁技术瓶颈,完成了部分引进品种的选择测定及良种认定,而集约化、园艺化早实丰产栽培技术集成尚处在研发阶段。无论果用、材用、绿化用栽培的科技支撑体系均未建立。因此,亟需建立完整的资源发掘利用科技支撑体系。目前,受国家林业局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根据试验测定结果,正在制定早实丰产栽培的技术体系标准;相关研究成果已荣获2012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届时,能供本省结合当地条件借鉴应用。

2.3.4 国有林场的示范作用尚未发挥,发掘利用具有潜力 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参与薄壳山核桃资源开发利用的单位85%以上是私营涉农企业(且近半数偏重扩繁种苗)。本省国有林场很少开展薄壳山核桃种植。全省现计有69个国营林场,营林面积达10.65万hm2。发展材苗两用林、材果兼用林、果茶混交林(复层经营林)具较大潜力;推广示范果用林良种也具专业技术优势。但现在只见宜兴市林场少量引种(130余株),溧水县林场2012年春才新造茶果两用材26.67 hm2,其他场圃大多未营造薄壳山核桃资源利用林,故发展薄壳山核桃尚有潜力可挖。

3 薄壳山核桃资源利用的建议

3.1 科学认识发展潜力,合理利用资源

发展薄壳山核桃应因地制宜,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地域自然条件、市场潜力、投资风险、产业化、技术优势等因素,科学合理发掘利用。根据自然立地条件与市场投资风险,主要可采用材苗两用林模式,果用复合林模式发掘。材苗林模式:前期投资较少,风险较低,技术难度较果用林低,可在6~8 a由调整初植密度获得绿化苗木收益,并可由材用林经营延伸为材果兼用林。主要发掘薄壳山核桃幼树生态绿化应用潜力与优质林的用材培育潜力,生产景观绿化大苗;优质木材与一定数量的干果。

果用复合林模式:前期投入高(每公顷 9万元),技术含量高,结实迟(6 a挂果,8~10 a投产),风险较高。必须通过良种配置,园艺化、集约化关键栽培技术集成,促进早果丰产,才能获得经济效益。同时,还须通过林下经济作物间种、复合混交种植模式(果经复合模式,果茶复合模式),提高果用林投产前的营林经济效益。此外,提倡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发庭园经济绿化模式。

3.2 积极稳妥发展果用林,保障健康有序发展

发展薄壳山核桃果用林,尤应切实注意慎重选择树种必需的林地条件,即土层深必须1 m以上,且质地疏松、脱盐,建园地必须要有灌溉、阳光充足等基本条件,否则成活率低,生长不良。因此,不宜在无灌溉设施保障的旱坡岗地、土层浅薄少雨干旱的台地、未脱盐、碱性过重的沿海滩涂发展。

3.3 加强果用林科技支撑,把握关键技术,保障早实丰产

薄壳山核桃果用林培育需要较高科技支撑。必须充分认识薄壳山核桃深根、强阳、生长需水分供应,以及结实迟(实生苗13~15 a结实,嫁接苗6~8 a结实)的重要生物学特性,把握从栽植成活到投产结实、丰产整个栽培过程都需要充足水分供应和品种雌雄花期多不遇,自花多不实,需配置授粉树这2个技术关键,并集成促进结实的配套树体管理技术,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具体讲,技术上必须重视立地选择,根域环境改良;嫁接良种容器苗控根、促根;多品种(5~7个或以上)优化配置;初植密度控制;将树体管理技术、土肥管理技术、病虫害治理技术、雌花促成技术、人工辅助授粉技术集成(见图1)。坚决杜绝使用伪劣种苗、使用裸根苗、不以良种进行多品种配置、无灌溉设施即营建果用林的现象。

图1 薄壳山核桃果用林栽培技术体系

3.4 强化科研示范,加强科技服务

鉴于当前薄壳山核桃迅猛发展的局势,必须强化科研示范,加强科技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尤其是对已列入扶贫工程的果用林项目,需及时建立产、研、学密切结合的科技平台,主攻确保造林成活的容器苗促根控根技术,节水灌溉保苗技术;重点突破提早开花结实技术;同时积极探索林下高效经济作物间作技术。建议在省林业三新工程或林业造林工程项目中立专项,组织科研、教学、研发部门综合开展服务。建议省林学会及时组织学术论坛和技术交流,推进科技进步。建议组织成立薄壳山核桃果用林产业促进会,协调、指导、保障果用林健康发展,促进产业化进程。

3.5 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种苗监管,规范薄壳山核桃发展

江苏省林业局于2012年度已专门发文对推进薄壳山核桃发展提出了“充分认识发展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薄壳山核桃发展正确引导,抓紧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快建设优质高产良种基地,强化发展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发展基金扶持力度”等6条意见,指导全省薄壳山核桃资源发掘利用。泗洪县政府也对2012年新造的近460 hm2薄壳山核桃果用林进行监管排查,果断去除不达标的林地;按专家科学设计,重新整地营建,积极筹建技术服务体系,对成立专业合作社的林农进行技术指导、培训,有效地保障果用林发展的质量。因此,建议各级领导进一步加强种苗监管,查处伪劣苗木品种,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尽快制定出台本省果用林培育技术规范,严格营建标准。建议择优重点扶持良种基地建设,加大基地资金扶持力度,力求定向培育、定向用种、定向技术服务。

研发单位要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攻关,努力提高品种选育、良种壮苗扩繁、早实丰产栽培成果的质量与成熟度,力戒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负责任地推广、转化相关成果。并正视果用林试验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总结效果差以致失败的教训,避免类似情况重现,影响林农、涉农企业的积极性。

3.6 积极发挥各级科技工作者协会的作用,为发展建设实践出力尽责

薄壳山核桃果用林的发展潜力现已引起江苏省老年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领导的关注与支持。近年来,江苏省老年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领导多次前往南京绿宙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基地考察;组织科技论坛交流。2012年10月又在南京绿宙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六合基地(省重点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挂牌,授予基地为江苏省老年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薄壳山核桃科技示范基地”称号;于11月中旬在镇江市南山茶叶研究所组织营造茶果间作示范园0.8 hm2,举行“镇江市薄壳山核桃茶果示范园”揭牌仪式,示范引导果用资源科学合理发掘利用,为全省老年科技工作者参与作出了表率。本省农业战线的老年科技工作者,在长期林业工作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营林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可以参与材用、果用林开发。

建议各级领导重视发挥其参谋、指导作用,提供各种途径,为薄壳山核桃发展尽力所能及之力,为促进薄壳山核桃健康发展与产业化进程做出应有的贡献。

致谢:本文得到江苏省林业局造林处,南京绿宙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宜兴市林场,句容市林业站,溧水县林场,泗洪县农委,浙江省建德市林业推广中心等单位对调研工作的大力支持,谨此致谢!

[1]董凤祥,云贵禧.美国薄壳山核桃引种及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

[2]吴国良,张凌云,潘秋红,等.美国山核桃及品种生产性状[J].果树学报,2003,20(5):404-409.

[3]耿国民,周久亚.美国薄壳山核桃生产概况[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7):16-19.

[4]张日清,李 宏,吕芳德,等.我国引种美国山核桃历程及资源利用现状[J].经济林研究,2003,21(4):107-109.

[5]李永荣,吴文龙,刘永芝.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与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306-13308.

[6]张日清,吕德芳,张 勖,等.美国山核桃在我国扩大引种的可行性分析[J].经济林研究,2005,23(4):1-10.

[7]刘广勤,王秀云,生静雅,等.薄壳山核桃育种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4):1-5.

[8]江苏省植物研究所.薄壳山核桃的引种和单株选种[J].中国果树,1974(3):64-65.

[9]李永荣,刘永芝,瞿 敏,等.薄壳山核桃品种果质性状变异及选择改良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1,38(3):6-11.

猜你喜欢
薄壳山核桃江苏省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美国薄壳山核桃家庭原味炒制试验
薄壳山核桃种植现状与发展策略
山核桃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薄壳山核桃培育与栽植技术
鸡蛋与薄壳建筑
松鼠的山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