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磊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将网络媒体与教学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网络教育模式,它综合了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类教育力量与资源,适应了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同时,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其教育模式上有区别于传统教育的特点,也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关注度[1]。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有关网络教育模式的研究论文进行深入分析,从系统、客观、量化分析的角度对国内网络教育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考察,探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能提供CNKI源数据库、外文类与教育类等多种数据库。因此,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主要数据来源,检索时间是2012年4月,以篇名作为检索字段,检索字段时间从2002年到2012年,关键字主要有“网络教育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共计检索出579篇,经过去重处理,共计获得有效相关论文510篇。从CNKI上下载这些论文的详细信息以后,笔者用电子表格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研究论文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程度。截至2012年4月,国内研究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的期刊论文数量按时间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从2002年开始,关于网络教育模式的论文逐年增多,特别是2006年后发表了将近相关论文总数一半以上的论文,说明国内学者近年来对网络教育模式的研究加以重视。由于笔者查询的时间是2012年4月,且CNKI数据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使得2012年的统计数据不完整。因此,尽管列出了2012年的数据,但没有统计意义,故不做分析。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大量运用,未来几年网络教育和网络教育模式仍将是国内学者关注的重点。
由于关键词用于表达文献主体内容,也是进行相关检索的主要依据,所以通过关键词分析以及合并相关关键词可以了解某个领域的研究主题和子领域。由于篇幅所限,表中只给出了词频大于10的关键词统计结果。共统计出513个关键词,其中词频在10以上的有24个,如表2所示。
笔者对网络教育模式方面的论文期刊载文量进行了统计,发现510篇文章发表在344种期刊上,平均每种期刊发表1.5篇文章。通过对这一领域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可以确定该领域的主要期刊。表3列出载文量大于5的期刊。从这些期刊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网络教育模式核心还没有形成,主要的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还比较少。
笔者通过对论文题目及关键字的分析,发现在这510篇论文中有38篇论文研究网络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或网络教育中教师的地位问题,占7.5%。从中可以看出,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相对比,教师的角色发生重要变化。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不再直接面对教师,而是面对印刷材料、教学软件包、网络课堂等,教师这一角色正逐渐转换。教师的作用已从教学转变为导学,从单纯传递知识为主转变到创设教学情境与设计教学为主,从主导者转变为启发者、帮促者、个别化学习方式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表1 我国网络教育模式研究论文发表时间分布及百分比
表2 高频关键词统计结果
表3 期刊载文量统计结果
目前关于网络教育模式研究的文章尽管数量很多,但以网络教育模式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不多,所以难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本文针对网络教育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一定的改进和完善网络教育模式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网络教育模式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由于国家没有针对网络教学质量与标准做出严格的规范,因此,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试点因学科与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从一开始其培养目标与教学质量就参差不齐,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也有待完善,教学模式局限于“传与教”,形式过于单一,教学效果并不突出。笔者认为应在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方面加以改善。1)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出发,对课程学习对象有明确的了解和界定;从学习群体的特征入手,要为学习者预先提供有关学习课程的相关信息;充分利用网络的多样性、灵活性、交互性等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2)学习资源与技术设施: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在技术选择上应注重技术对网络教学模式的实用性,要从学习者和教学人员两个方面考虑进行网络学习资源的开发,提高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设计网络学习应有信息技术策略,形成网络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组织体系。
目前,大多数文献中也仅仅是描述性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涉及到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调研,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不能科学准确揭示出隐含于测试成绩和主观评价之下的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而网络学习者与普通高校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反应在评价机制上体现在过程质量和课程考核相结合,因此从入学测试到考试环节的设置都应引起教育管理者的重视。
1)入学测试与学前诊断:在开展教学前,依据制定的评价目标对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和能力进行测试,对它的学习风格、知识背景、学习需求等由问卷来获得了解,并根据测量的数据和问卷的统计给出评价结果。在正式学习中就能依据评价的结果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选择合理的教学进度、策略和方法。
2)作业系统与学习过程:网络教学在线作业系统主要针对一门具体的课程,实现的功能大多是客观题的在线作答与提交。网络学习者的作业可以反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是网络教学的有效反馈信息,对于网络教学的过程性评价、调控甚至补救网络教学与学习活动具有指导意义。教学者应利用学习平台对学习的活动记录、行为态度和作业进行搜集评价,实现对网络教学的动态评价和动态调控,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评价形式:评价应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关心自身的学业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评价应包括学习者知识掌握、应用程度、对网络教育的适应度以及信息技术能力发展水平等方面。评价方式可以采用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写小论文等多形式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权重,进行综合考核。
大多数涉及网络教育模式的文献对网络学习的效率很少提及,但目前网络学习效率的确存在学习时间利用率低、学习资源利用率低、学习成效低、自我评价低等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应从学习者和学习环境这两方面进行改善。
1)学习者方面。对于大多数学习者而言,教学者应制定详细可执行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自我组织学习与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
2)学习环境方面。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非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导致师生直接交流不多,教学与学习时间上的不对称,学生之间缺乏合作氛围,也限制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情感参与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通过构建交互式教学环境,通过对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同时建立答疑辅导与协作学习环境,培养师生对网络交互平台的兴趣,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鼓励师生主动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学习资源,进行交流、求助等学习活动。
一方面,网络远程教育比较传统教育有很大的发展优势,也相互形成有益的补充;另一方面,对于教育观念与角色、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当然,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基于网络的教育模式必将成为新世纪的主流教育形式之一,网络教育也将成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有效途径,成为培养高素质信息人才的必然选择。
[1]邱均平,邹菲.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12-17.
[2]张立国,刘晓琳.国内外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元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2(4):40-46.
[3]姚小君.网络环境下的“多角色”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1(9):36-37.
[4]杨伟燕.网络教学研究有效模式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2(1):32-36.
[5]李益民,刘远素.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3(7):51-52.
[6]张涛,胡萍.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评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5):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