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锋 白和健 吴芬兰
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先后投入巨资开展了国家和地方级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共享为核心的区域性卫生信息化建设。这些举措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伦理上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保证公民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性,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风险。其成效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方能显现[1]。
通过卫生信息共享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降低医疗成本、以及降低医疗风险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验证,并被公认是未来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认识到开展国家级及地方级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的核心内容是居民健康档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医改的深入,人们迫切希望通过建立适用共享的卫生信息系统,使医疗服务人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以支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使公共卫生工作者能全面掌控人群健康信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使居民能掌握和获取自己完整的健康资料,参与健康管理,享受持续、跨地区、跨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使卫生管理者能动态掌握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信息,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与服务质量的目的[2]。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信息共享平台作为支撑。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分散在不同机构的健康数据整合为一个逻辑完整的信息整体,解决我国卫生领域长期困难的“信息孤岛”、“信息烟囱”问题,满足与其相关的各种机构和人员需要[3]。这是当前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任务中亟需研究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推动区域卫生协同,提高全民医疗水平的国计民生大事。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已将这种模式作为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2.1 异构平台的整合 在追求统一医疗标准同时最大限度的支持现有异构医疗信息系统。根据上述设计目标,提出了采用基于企业服务总线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设计方案,使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逐步过渡到初步的数据卫生城市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平台的应用架构见图1、2。
2.2 硬件保障 一是区域卫生平台数据中心总面积200余平方米,服务器采用国际最先进的IBM POWER7系列小型机,能完成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数据交换和近1 000万人口的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储。二是采取多层防护,采用防火墙、防毒墙和网闸等网络安全设备,保障数据安全。三是利用SDH专用数字线路,实现医疗机构和社区机构、妇幼机构、疾控中心、医保中心互联互通,形成了以市级信息平台为中心,连通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三级卫生专网[4]。
图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拓扑图)
图2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二期建设方案(架构图)
2.3 实施方案 一是选择试点医疗卫生单位和区域卫生平台数据中心连通建设,通过医疗“一卡通”,建立居民身份识别机制,为居民初步建立健康档案数据库,为医院统一部署电子病历系统,并实现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共享,同时实现区域卫生平台和社保、公安、新农合等系统的有效衔接[5];二是连通所有的医疗卫生单位,实现各医疗卫生单位间以及各医疗卫生单位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实现医疗协同。
建立了全市医疗资源数据库,将省会的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及人员情况纳入数据库管理,对医疗机构的属性、级别、规模、地址、人员配置等详细信息进行了建档,方便进行有效的查询和使用。到目前为止,共有6404家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信息进入医疗资源数据库,为我市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8家市级医院统一实施了结构化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利用120个工作日的时间,培训各医院1 200名医生,1 740名护士,覆盖140个科室,127个病区,实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完整集成、并提供了实时病历质量控制、疾病自动上报等功能,大大减轻医护人员病历书写工作量,提高了病历的质量和管理的规范性,整体提升了我市医疗机构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水平。2011年,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电子病历试点城市。
制定医疗资源、机构运营、财务状况、药品信息、疾病预警、医改专题等一系列指标体系,通过数据挖掘和建立决策支持模型,对基础数据进行梳理和清洗,为决策者和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又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在互联互通基础上,整合了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系统,初步实现了医院、社区、妇幼等数据共享和医疗协同,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的相互调阅和数据共享,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有效衔接,通过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建立了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间双向转诊机制,实现了区域内不同医疗机构、不同业务系统间的业务协同,为及时准确掌握患者病史,避免重复检查和不合理用药,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同时也为区域内检查结果互认奠定了基础。
我市的卫生信息化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医改的四梁八柱之一,尚未起到有效支撑作用,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同时,随着我市区域平台建设的深入,信息化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我们今后将在严格按照卫生部的有关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在省卫生厅的指导下,结合我市实际,坚持全市一盘棋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继续探索和创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信息化建设道路,整体提升省会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百姓健康、助力医疗。
1 http://baike.baidu.com/view/4196982.htm.
2 胡清河,李轶强.基于SOA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解决方案.2010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论文,2010:47-53.
3 谢莉琴,郭珉,胡红濮.电子认证服务及其在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中的应用综述.2011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论文,2011:162-169.
4 胡玉宁,金新政.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综述.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76-79.
5 和征.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20: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