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第四中学 周良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1997年制定的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已无法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为此,要求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重新修订的呼声越来越高。2013年1月1日,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何去何从?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是在1997年制定的,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越发明显,事业单位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因此,1997年制定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已无法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求。2012年,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正式出台,并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
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在维持原会计准则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准则的大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与完善。其中,修改完善的内容包括了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务报告等重要事项。相比较1997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而言,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调整可以归类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明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应当反映受托责任,同时兼顾决策有用;二是合理界定会计核算基础;三是强化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四是明确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由财政部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等。
由于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1997年制定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也成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舞弊现象频发的关键原因。总的来说,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在先前1997年制定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下,文件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予以明确,这削弱了事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的动力。相比较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还未健全,对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与核算等重要内容都没有加以明确,这使得事业单位人员在会计内部控制手段上无据可依。
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其资金来源依靠的是国家财政补贴与资助,因此,事业单位的资金根本来源是公民的税收。正所谓,公民对税收的使用具有知情权,那么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也需要对外公开。当前,国内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过程未对外公示,而且部审计监督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大多与会计部门平行,有些甚至是同一个部门或相互兼任,这明确导致内部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不足。同时,外部监督力度较为欠缺。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外部群体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问责机制,这使得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可有可无。
原先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主要目的在于反映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过程,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并没有像企业那么高。而会计信息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内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比性关系到会计主体内部控制水平的高低。可见,在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层出不穷的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比性大打折扣。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2013年1月1日实施的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此进行了解决与完善,有效提高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水平。
首先,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加强,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必然会促使事业单位加快建立健全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因此,事业单位要在新会计准则的条件下,结合目前会计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符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特点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并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指导体系,保证事业单位在会计内部控制方面有章可循。
其次,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监督进行了明确,有利于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和考核力度。因此,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审机构和工作机制,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和风险评估,及时纠正和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
最后,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予以了明确,指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应具备真实性与可比性,这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比性。
[1]蔡丽兰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分析及建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
[2]谭益芳.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新论,2010
[3]牟善岚.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实施内部控制加强财务管理[J].现代经济信,20l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