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脉舒通颗粒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观察

2013-10-02 13:07段学忠王翔艳刘伟伟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4期
关键词:中风病神经功能颗粒

段学忠 王翔艳 徐 静 王 巍 刘伟伟

(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 济南 250031)

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积极治疗脑梗死,使受损的脑神经功能尽快恢复是临床医学亟待解决的难点。脑脉舒通颗粒具有益气活血、化痰通络功用,是针对脑梗死恢复期属气虚、血瘀、痰证诸证并见证型而拟定的治疗方药。笔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脑脉舒通颗粒治疗气虚、血瘀、痰证诸证并见证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10例,并与单纯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者110例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济南军区总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220例,诊断依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并属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同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及《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3],辨证属气虚、血瘀、痰证诸证并见证型者。采用分层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男性72例,女性38例;年龄41~75岁,平均(58.6±9.2)岁;病程 14~141 d,平均(39±24)d;合并高血压病77例,冠心病45例,高脂血症73例,糖尿病41例。对照组110例,男性71例,女性39例;年龄40~75 岁,平均(59.1±8.9)岁;病程 14~139 d,平均(40±23)d;合并高血压病75例,冠心病46例,高脂血症71例,糖尿病40例。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主动配合检查。排除严重失语、交流困难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由脑肿瘤、脑寄生虫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而引起的脑梗死;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外伤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者;有出血倾向且凝血指标异常者;合并肝、肾、造血及代谢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原发性精神异常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已知对本药物成分过敏及过敏体质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伴发疾病、梗死灶大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抗凝、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控制血压、改善心肌供血、降脂、控制血糖等,保持两组用药的均衡性。治疗组加用脑脉舒通颗粒(药物组成为黄芪60 g,当归20 g,川芎 12 g,川牛膝 10 g,蒲黄 12 g,水蛭 6 g,石菖蒲 12 g,胆南星 9 g,郁金 10 g,羌活 10 g,桑枝 30 g,威灵仙10 g。均为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中药免煎配方颗粒)。每日1剂,300 mL温开水融化后分早、中、晚分服。在用药观察期间,停用除上述以外的其他中西药物。两组均治疗4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

1.3 疗效标准 全部病例均于治疗前及治疗2疗程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订的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化评分。根据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改变以及病残程度的分级,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4]进行疗效评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或增加≤17%。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加≥18%。死亡。以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作为临床有效,以无变化、恶化、死亡作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及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NIHSS)结果比较 见表1。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治疗组NIHSS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 别(n=110) 治疗后治疗组 治疗前(n=110)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NIHSS评分10.61±2.99*15.63±3.57 6.52±2.43*△15.45±3.6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脑梗死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功能丧失,属中医学“中风”范畴。本病病机复杂,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本病多以年老体虚,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痰瘀内伏为发病基础,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致使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虚、火、风、痰、瘀等相互为患,虚风内动,风火相煽,痰瘀互阻,痹阻脑络,梗塞脑窍为其发病机制,本虚标实是其病机特点。就其临床表现而言,整个病程中证候表现多端,动态变化,且呈一定的演变规律。初发时多以风火痰瘀为突出表现;经积极救治,风火之势渐减,发病1~2周时以痰瘀互阻多见;及至恢复期则以虚、痰、瘀之本虚标实证为主,三者相兼为患,胶结难解,终致痼疾难复。

临证中笔者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3],恢复期阶段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血瘀、痰证诸证并见的组合证型,认为元气亏虚,痰瘀互结,脉络瘀滞为恢复期的主要病理机制,依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筛选药物,拟定具有益气活血、化痰通络功用之脑脉舒通颗粒进行临床研究。方中黄芪大补元气,为补气之圣药。当归养血活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川芎活血祛瘀,上行头目,下达血海,通行十二经脉。川牛膝祛瘀血,通血脉,益肝肾,强筋骨。蒲黄散血化瘀,行气利滞,《本草正义》谓其“血之上者可清,血之下者可利,血之滞者可行,专行血分,以清香之气,兼行气分”。水蛭药性平和,破瘀血而不伤新血,具有破血逐瘀、通脉止痛功效,张锡纯指出“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惟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石菖蒲化痰开窍,化湿行气,祛风利痹,消肿止痛,《药鉴》载其能“开心志,益智慧,清声音,通灵窍”。郁金行气化痰活血,《本草汇言》谓其为“清气化痰,散瘀血之要药”。胆南星清热化痰息风。羌活祛风活络,通畅血脉,《本草正义》言其以“疏导血气为用,通利机关,宣行脉络”。桑枝祛风通络,行气消肿。威灵仙行气道,通经络,消痰饮,《本草正义》言其“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诸药相合,补中寓通,通中寓补,补通结合,共奏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之功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NIHSS评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总有效率73.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脑脉舒通颗粒治疗气虚、血瘀、痰证诸证并见证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恢复期是脑梗死恢复的关键阶段,直接影响脑梗死的预后。中医药在脑梗死恢复期的治疗占有重要地位。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之一。辨证是论治的前提,是选方用药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笔者根据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表现,在辨证的基础上,依据多年临床用药经验,精心选药组方,拟定脑脉舒通颗粒治疗脑梗死恢复期属气虚、血瘀、痰证诸证并见的组合证型患者,取得显著疗效。同时也彰显了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3):208.

[4]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猜你喜欢
中风病神经功能颗粒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anyi granules (免疫Ⅱ颗粒) for reversal of immune nonresponse follow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a randomized,double-blind,multi-center,placebo-controlled trial
中国颗粒学会简介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探析古今中风病的发病机制
疏风定喘颗粒辅料的筛选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混沌和替代数据法的中风病人声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