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薇
[摘要]机械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特别强调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特色发展。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机制、实践教学体系及国际交流合作四个方面分析了该专业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对策,以期为同类专业及其它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50-02
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带动其它专业发展,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实验和实践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专业建设,构建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纺织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方向为特色、以师资建设为保障,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强调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融合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专业培养模式的确定决定了人才的培养规格。所谓培养模式是指针对某一层次人才的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和培养措施的组合。
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各专业的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都有比较明确的方案,在教学时数、课程的设置和数量等方面都有相应的限制。如何在不太大的调整空间内实现预定的培养规格,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尝试。针对机械工程专业需要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特点,制定不同的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卓越工程师班实行“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提出课程体系和结构调整改革新模式。正常的本科专业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要求,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制定细致的教学计划,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基础课程与应用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以专业方向为重点,使“设计、制造、控制、检测”类课程融会贯通,实现综合工程能力的提升。国际不同层面的合作办学项目,根据课程比对,将教学与辅导有机结合,根据国内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在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上下工夫,研究探索出一套应用型创新型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方法。强化专业特色,培养更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根据当前高等教育对机械工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在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性环节、科技创新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体现特色,使得特色专业成为创新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从而带动各专业整体发展。
二、创新教学管理机制
高等教育管理的过程是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统一认识,营造氛围,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将教育研究与办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的过程。因此,现代教育教学管理应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题,需要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创新管理理念。
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创新水平也绝定了办学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也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新时期教育教学管理应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解决教学工作在学校的地位、教师在学校的地位等基本问题,遵照现代管理原则,坚持将研究与改革、建设与管理四者有机结合,制定公平合理的政策,实行持续性调整机制,达到整体提高。应该把教学改革作为一个系统,把教改项目和工程作为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托特色专业,把相关的项目和工程的实施方案纳入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从整体上有机结合和再次优化,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形成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推进教学改革,整合教学管理。
根据不同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校际管理新机制。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的组织保障,并逐步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形成良性运作记载,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调控。包括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建立学生创新学习激励机制及教学岗位奖优扶重机制,构建院级教学状态评价体系等等。
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将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制作、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技术。形成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注重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式管理,学、产、研、培一体化的体系。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要明确各阶段学生做什么、怎样做、完成什么、达到什么标准等制定具体量化的内容。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注重实效性。要避免重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而轻实践教学质量的倾向。制定合理的实践课程标准,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课时)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包括实验、综合性实训、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市场调研等各种教学形式。在制定实践课程标准时注意各课程内容的优化配合,避免重复或脱节;增加实训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习的比重,使实践课真正发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作用。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均应有配套的实践指导书。在现有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保证长线专业必修实践课100%的开出率。制定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时要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尽可能照顾专业群的需求。
加强校企合作,采用“项目教学”、“双导师”等多种联合培养模式,聘请企业中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授课指导。建立各级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具体的实践教学的需要选择,使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互为补充,实现功能最优并确保落实实施。并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建立实践教学的科学评价机制,建立由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能力考核评价机制。
四、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加强对外交流,汲取国外成功办学经验。中外办学理念存在冲突,国内大学普遍存在灌输式教学,即使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方面也不例外。国外大学则非常注重学生理论运用能力的培养,认定在大学层次,学生光有知识的记忆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运用理论的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上。针对不同性质的课程,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理论性课程,根据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突出其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对于实践性课程,教师不仅要具体的教授,更要把重点放在问题解决与理论知识的联系上。
借鉴国外高校教学及管理模式,推进校内教学及管理模式改革。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配备专职的教学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合作办学项目的专业建设规划、课程建设及教学实施管理工作。合作办学方也指定专人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程序上引入外方元素。定期选派2-3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到校授课,并派出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境外合作学校学习培训,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融合,以及教学方法等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提升,全面提高学校教师双语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方式改革,调整好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出既精通英语,又具有国际同等专业水准的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
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人才培养方式上,始终坚持“多元化”,国际化合作办学的学生所具有的独特的语言优势、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出国继续深造、国内直接就业等方面更具优势,学校根据学生自己的需求和选择,推进“2+2”,“3+1”合作办学模式,设计了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国内完成两年或三年的学习,成绩合格者均可申请到合作院校继续学习深造。针对有出国留学需求的学生,专门指定具有丰富办理留学经验的教师负责该项工作,从留学招生咨询,到留学培养方案的制定,都有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流程,学生可随时咨询信息,这也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有效探索。
结束语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时期,更新教学理念,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教学管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培养满足新形势下的国际创新复合型工程人才教育教学改革对策,仍需大量细致的工作要做,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管理人员应为此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国家中长期人才培养发展规划纲要(201 0 2020年)
[3]国家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康俊涛,2013,4
[4]吴祥,葛友华,特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3,1
[5]韩冰,王军英,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促进教育教学改革,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