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媛,郝 陈,王敏菁,张铁军
(1.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 连云港 222001;2.连云港市委办公室 连云港 222001)
全球海洋面积达3.6亿km2,其中划归沿海国家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1.1亿km2。海洋富含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能源、矿物、食物、淡水和重要金属等战略资源。在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海洋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全球人口约65%集中在海岸带地区。世界沿海各国都把开发利用海洋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连云港必须以海洋为依托,将海洋作为开放的通道,在海洋上做足文章,把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提到一个突出的战略位置。
海洋经济发展总水平的综合显现,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现在的海洋经济强市,应从以下标准进行综合评价。
(1)海洋及其相关产业对国民经济有较高的贡献率和显示度。就其主要方面讲,指标可包括:① 海洋运输量占该地区全部交通运输量的一半;②通过海上进行的对外贸易额及创汇额超过该地区外贸额的一半;③ 临海工业的税收超过该地区总税收的一半;④ 海洋渔业包括捕捞、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业创造的产值相当于或超过该地区陆地农业的产值。
(2)海洋经济总量居沿海城市前列,部分重要指标居首位。从目前情况看,连云港的海洋经济总量在首批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中居于倒数第4位(表1)。连云港要成为海洋经济强市,应在 “十二五”末,使临港工业、海洋服务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水平进入前列,争取有些海洋产业居首位。而且上述产业的发展,不是靠外延扩大来实现,而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之上。
表1 2010年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海洋经济总量 亿元
(3)海洋区域经济中心,并有能力参与国家海洋开发重大事务,对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4)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海洋开发体系科学合理,海洋资源与环境可长久持续利用。海洋经济强市在较高的经济指标中必须包括良好的资源环境指标。
连云港位于118°24′E~119°48′E和34°N~35°08′N,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土地总面积7444km2,岛屿陆域面积6.22km2。大陆标准海岸线长204.85km,有江苏唯一的基岩港湾海岸40km和仅有的砂质海岸30km。全市滩涂10.67万hm2,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约7000km2。
2.1.1 连云港的港航资源
连云港位于我国海岸线脐部,区域优势明显。港口处于我国陇海铁路的东起点,是中原及西北地区便捷的出海口及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北距青岛港198km,南距上海港709km,距韩国釜山港967km,距日本长崎港1087km,处于东北亚经济地域的南端和亚太地区两个三角经济区域的结合地带,是我国实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理想场所之一。同(江)三(亚)、连(云港)霍(尔果斯)国道主干线、310及204国道、宁连及连通高速等交通网汇合于此,内河运输可与京杭运河、长江等水网相连,大型民航机场已开通主要城市的航线,港口发展外部环境基础优势明显。
2.1.2 连云港的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有风景秀丽的山林、曲折兀立的岸岩海岸、闪烁松软的沙质海滩及绿水环抱的岛屿景观。文化景观有古人类遗址、古墓、神话传奇色彩的名胜、石刻与古寺院。种类繁多的旅游资源,分布集中,均在海州湾沿岸,构成以青山、碧海、蓝天、岛屿、沙滩为主要特色的连云港海滨旅游区。
2.1.3 连云港的海洋生物资源
连云港近海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海州湾历来是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丰富的渔业资源使海州湾渔场成为我国重要的渔场之一。有各种鱼类资源59科100种以上,软体动物46种,棘皮类4种,腔肠类7种,众多的海洋生物资源为我市发展海水增养殖提供了物质基础。
2.1.4 连云港的海洋化学资源
我市海洋化学资源丰富,潜力大,但目前的开发水平很低。同时,我市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大,泥滩坡度和缓,海水盐度一般达35‰左右,加上纬度低,气温高,日照时间长,生产海盐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2.1.5 连云港的海洋能源
连云港市沿岸潮汐为正规半日潮,潮差一般为310cm左右。海州湾潮汐流速较小,涨潮一般在50~65cm/s,落潮流速一般在35~42cm/s。海区以风浪为主,涌浪次之。连云港海洋能源蕴藏量大。可利用能源主要有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全市可供开发的潮汐能资源前景可观。
2.1.6 连云港的海域面积
全球海域面积为3.61亿km2占总面积的71%;我国的海域面积为300万km2余占我国总面积的33.35%;江苏省海域面积为3.75万km2,占总面积的26.8%;而连云港市海域面积为0.7万km2,占连云港市总面积的45%,海域面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经过 “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连云港海洋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港口海运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海洋旅游业发展较快。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为629亿元,比2005年增加359亿元,年均增长18.4%,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4.6%。海洋对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2.2.1 海洋水产业
“水产”已撑起连云港大农业的半壁江山,海洋水产业在 “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方针的指引下,通过调整渔业结构,改造捕捞作业,开发新渔场新资源,发展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业,渔业生产有了明显的发展。
2.2.2 港口航运业
连云港港是我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截至2010年年末,连云港港建成15万吨级航道,30万吨级矿石码头试运营,30万吨级航道开工建设,港口吞吐量达到1.35亿t、集装箱运量387万标箱,港口功能大幅提升。 “十二五”末,连云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5000万t、集装箱运量达到800万标箱。建成30万吨级航道、30万吨级原油、LNG等专业化深水码头,港口功能实现新跨越。
2.2.3 滨海旅游业
连云港市旅游资源丰富。滨海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沿海和海岛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2010年,接待国内游客1393万人次,入境旅游者11.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3.3亿元。
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区位优势极为突出。《全国海洋开发规划》将连云港列为全国3个 “海洋特殊开发区”之一,《中国21世纪议程》将 “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铁路沿线地带可持续发展”列入首批优先项目计划,要求将连云港建设成为连接太平洋沿岸国家与中亚地区的国际港口城市,环境优美的旅游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
从发展潜力看,连云港海域岸线和可养殖面积利用不足,海洋生物的深层次开发仅有少数企业在进行,海洋药业有待开发,海洋旅游、海洋能开发更是潜力无穷。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连云港作为江苏沿海开发的龙头,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十一五”以来,连云港海洋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海洋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升。但要把连云港建设成海洋经济强市,还必须正视并抓紧解决一些突出矛盾和制约因素。
(1)海洋利用规划滞后,开发科技含量不高。长期以来,没有一个全市性的包括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基本空白。
(2)资源开发效益偏低,海洋经济总量不大。连云港市海洋资源丰富,有港口、渔业、盐业、矿产、土地、旅游、能源等资源,但目前的开发利用多局限于渔业、盐业、港口和旅游等产业。传统产业占比重偏大,新兴产业刚刚起步,产业升级较慢。
(3)海区环境问题突出,生态保护任务艰巨。据测算,近几年来连云港市入海工业污水量每年都在6000万t左右,其中化学需氧量25000t左右,石油类3t左右。每年生活污水COD排放量20000t也基本入海。海区内营养盐部分超标,重金属含量过高,海区污染严重。在海水养殖中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海域的自身污染,养殖区局部海域富营养程度提高,不利于海洋生物的繁衍和生长,导致海洋生物的萎缩,制约海洋经济的发展。
(4)海洋经济人才匮乏,管理协调问题凸显。连云港市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人才制约日益显现,同时,参与海洋管理的部门多,众多的管理部门使海洋综合管理工作难度加大,无形中增加了用海矛盾,影响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
(5)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轻型化特征明显。从整体上看,连云港市海洋产业仍处于传统、粗放型开发为主的初级阶段,产业发展不够协调,质量和水平较低,缺乏有规模的海洋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海洋经济总量与海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也不相称。
立足全市工业布局,发挥港口联结产业效应,发展沿海工业经济,形成以港口工业带动相关工业、以海洋产业带动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建设全国性物流枢纽。利用港口交通枢纽和重要节点,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与国内外物流企业合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形成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物流体系。依托连云港保税物流中心,加快中云台国际物流园区建设。
4.3.1 提高水产养殖业水平
以海州湾海洋牧场为载体,利用5年时间建设现代渔业园区,海域面积13.3万hm2,“十二五”末实现产值100亿元。目前,已建成人工鱼礁区面积86km2。海州湾人工鱼礁投放后,水域生态环境有所改善,营养盐结构更趋合理,生物多样性指数增高,集鱼效果明显,鱼类占总种类的57%,高于投礁前12.2个百分点。
4.3.2 积极发展远洋捕捞业
继续控制近海、内海捕捞强度,严格执行近海捕捞 “零增长”政策,重点扶持发展远洋渔业,积极拓展境外和大洋性远洋渔业生产,大力发展渔区二、三产业,大力实施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工程,加强转产渔民培训工作,引导渔民从事养殖、加工、水产品运销等行业,不断拓宽渔民就业渠道。
4.3.3 主攻海水产品加工业
重点培育辐射带动能力大、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开拓能力强、创汇水平高的水产加工龙头企业。着力扩大贝类、藻类、鱼类等水产品精深加工,依靠科技创新,积极开发海洋食品、营养品、保健品和药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4.3.4 努力构建 “安全渔业”
积极推进水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建立健全渔业产地环境、渔业投入品、初级水产品等质量卫生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提高水产品的安全性。
推进滨海旅游向海洋旅游扩张,形成海上、海岛、海岸、腹地旅游产品系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类型,建设集休闲度假、会展商务、文体旅游、生态旅游和探险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滨海旅游经济带。扶持发展游艇旅游、海岛休闲探险旅游、风能发电观光和垂钓旅游等特色旅游,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有特色的滨海度假旅游示范基地,加强生态型滨海休闲度假区的开发,重点打造海州湾海洋公园。
连云港市海域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发展海洋基因工程药物技术,加快海洋传统药源和中成药以及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步伐,建立研究、开发、生产三位一体的新体制,扶持海洋药用资源研发、中试、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大海洋药物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使 “蓝色药业”成为新的海洋主导产业。
加快海洋信息的数字化,形成以海洋基础地理、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经济、海洋管理等为主题的、统一的、标准的、易于理解和使用的海洋基础数据库。加快决策支持信息系统的业务化,开发海洋基础性、公益性信息资源,研制和建设海洋信息公众服务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海洋综合信息服务。
根据国家《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要求,鼓励和发展海水综合利用。针对连云港市用水紧张的实际,积极推进海水淡化项目建设,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力争 “十二五”期间能够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