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花生疮痂病发生调查及流行因素分析

2013-09-28 01:33周如军傅俊范王大洲杨凤艳薛彩云
植物保护 2013年1期
关键词:成灾疮痂重茬

周如军, 傅俊范, 王大洲, 杨凤艳, 薛彩云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沈阳 110866)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位列世界第二位,总产量居世界第一[1]。种植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北纬18~40°,东经100°以东的亚热带与温带地区,尤其以河南、山东、河北和辽宁等省区种植面积较大。辽宁花生因品质优良,色泽鲜艳、美味可口、不含黄曲霉毒素等特点,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更高的声誉[2]。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辽宁省花生种植面积逐渐增加,2011年全省种植面积已突破40万hm2,继玉米和水稻之后成为辽宁省第三大主栽作物。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花生病害问题逐渐凸显,尤其以花生疮痂病增幅最大,2011年在辽宁阜新、锦州和葫芦岛等主要产区流行成灾。

花生疮痂病(SphacelomaarachidisBitaucourt et Jenkins)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及茎部,易造成植株矮缩,叶片皱缩歪扭,严重时病斑密布,常见穿孔。叶柄和茎秆病斑稍大,多数病斑易融合,引起叶柄及茎扭曲,病斑褐色至红褐色,中部下陷,边缘稍隆起,呈典型“火山口”状。自1940年首次在南美巴西发现该病之后,日本、阿根廷和中国各地区相继报道[3]。我国自1992年相继在广东、江苏、福建、广西等地区成灾[4-6]。该病害发生可减弱植株长势,引起提早落叶,影响花生成熟度,导致减产,一般病田减产10%~30%,严重病田损失50%以上,成为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2010年辽宁兴城个别乡镇发现有花生疮痂病的发生[7],2011年作者在田间病害调查中发现辽宁阜新、锦州和葫芦岛等地区均有花生疮痂病发生,并于当年7-8月份流行成灾。因此作者对辽宁省主要花生产区的花生疮痂病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并对该病发生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明确辽宁省花生疮痂病的分布和危害,为生产中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前期基础,保障辽宁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和地点

2011年8月下旬对辽宁阜新、锦州、葫芦岛、铁岭、沈阳等花生主产区进行系统调查。

1.2 分级标准

花生疮痂病分级标准参照方树民等[8]。

表1 花生疮痂病分级标准Table 1 The standard of disease rating of peanut scab

1.3 调查方法

调查数据均为田间自然发病。每个调查地点选取3~5块田进行调查,取其平均值作为调查地点的发病情况。田块调查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随机抽取10株,记载病株数、病叶数和病害严重度,计算病株率、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公式如下。

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叶率(%)=发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辽宁花生疮痂病发生情况

2011年辽宁花生疮痂病发生调查结果见表2。

对辽宁省阜新、锦州、葫芦岛、铁岭和沈阳等花生主产区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发现辽宁各花生产区疮痂病发生轻重不一,阜新、锦州和葫芦岛地区发生普遍,且流行成灾。病田率75%~100%,病株率82.6%~100%,病叶率42.5%~95.3%,病情指数18.1~53.5。沈阳地区花生疮痂病零星发生,仅在一个调查点发现1个发病中心,病株率和病叶率均小于0.1%,铁岭地区花生未见疮痂病发生。

表2 2011年辽宁省花生疮痂病发生流行调查结果Table 2 The results of investigation on epidemic of peanut scab in Liaoning Province in 2011

2.2 辽宁花生疮痂病流行因素分析

2.2.1 种植品种单一,抗性较低

辽宁省花生品种单一、自留种现象普遍,品种抗性低是导致2011年辽宁省花生主产区花生疮痂病流行成灾的主要因素之一。调查中发现,辽宁省花生主栽品种为‘白沙1016’,占种植面积的65%~70%,个别调查地区全部种植该品种。此外种植的其他品种还有‘阜花’、‘鲁花’和‘锦花’等系列品种,但种植分散,面积较小。‘白沙1016’为20世纪70年代引入品种,在辽宁种植已有30多年的历史,由于种植年限长,且农民自留种现象普遍,导致花生品种单一、老化、退化和混种现象严重[2],品种抗性严重不足,导致多种病虫害发生逐年加重。花生疮痂病为辽宁近几年新发生病害,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白沙1016’对花生疮痂病抗性较差,属中等偏感品种[8],导致疮痂病流行成灾。

2.2.2 多年连作重茬加重病害发生

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花生产区之一,种植面积不断增大。由于种植历史悠久,花生经济效益持续增高,花生种植区多为沙壤土质和干旱少雨气候条件等因素,导致连作重茬现象严重。调查中发现辽宁花生种植3~5年连作重茬现象极为普遍,有的田块存在15年以上连作重茬现象。多年连作重茬会引起土壤养分失调、有益微生物种群数量下降、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和病原微生物数量积累,导致花生病虫害严重发生,个别病害流行成灾,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花生疮痂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2.3 不良的气候条件诱导病害流行成灾

2011年辽宁阜新、锦州和葫芦岛花生主产区7月份持续多雨、寡照天气,气温偏低,这正符合了花生疮痂病菌的繁殖条件。据调查,花生疮痂病在锦州、阜新和葫芦岛地区7月上旬开始零星发生,田间持续阴郁高湿,不良的天气条件与花生疮痂病盛发期吻合,适宜病原菌的繁殖和侵染,流行速度快[4],7月下旬仅阜新市阜蒙县就有20个乡镇不同程度发生花生疮痂病,发生面积达到5.6万hm2,占当地花生种植面积的50.4%左右,调查发现以坡岗地、沙壤地、重茬地和地力较差的地块发生严重。

2.2.4 花生病害防治科研技术储备、宣传推广力度不够,预测预报技术欠缺

以花生网斑病、褐斑病和疮痂病为主的花生叶部病害一直是我国花生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如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极易造成花生提早落叶光秆,严重影响花生的成熟度和产量。调查中发现花生种植户管理粗放,防病意识淡薄,对花生疮痂病识别能力和针对性药剂选择能力差,施药时期和施药次数不清,错误认为花生叶部病害只有后期才能发生,基本上不防治或晚防治,田间防效极差。花生疮痂病为辽宁省新发生病害,突发性强,加之前期人员、项目科研投入不足,特别是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缺乏系统研究,病害监测和预测预报技术欠缺导致2011年在辽宁省流行成灾。

3 防治建议

辽宁为花生疮痂病新发生流行区,2010年葫芦岛市兴城地区首次报道,2011年阜新、锦州和葫芦岛等地区发生危害较重,沈阳地区也首次发现了花生疮痂病。从花生疮痂病在辽宁省发生年份和地理分布上来看,作者认为辽宁花生疮痂病菌源有可能来自于河北和山东等省区,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为了促进花生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调查结果和病害发生特点,借鉴前人研究结果,提出以下防控建议。

3.1 加强花生品种的选育、引种和推广

辽宁主栽品种‘白沙1016’由于种植年限较长,品种混杂、老化、退化问题严重,抗病性差,病虫害发生严重,且混种现象导致辽宁花生品质下降,降低了花生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出口竞争力,间接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造成恶性循环。新老品种的更替已成为花生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加大优良花生品种的选育和引种工作。辽宁省现已选育出产量比‘白沙1016’高15%~20%、品质好于‘白沙1016’的‘锦花8号’、‘锦花9号’和‘阜花10号’等新品种[2],但种植面积较小,应注重新品种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3.2 合理调节种植结构,减少连作重茬

随着辽宁省花生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连作重茬将成为未来花生生产上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连作重茬会导致菌源不断积累,病害不断加重。解决连作重茬最好的措施就是轮作,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与其他作物相进行轮作,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连作重茬将是花生生产决策层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3.3 加强花生病害基础研究、注重植保知识普及推广

花生疮痂病为辽宁省近年来发生的新病害,对于该病害的前期基础研究工作尚缺乏,加之花生种植户对该病害防控意识淡薄,识别能力和针对性药剂选择能力较差,导致病害流行。各植保系统应加强花生病害特别是花生疮痂病的科普知识普及工作,花生病害的病原学、菌源分子检测技术[9]、发生规律、预测预报技术、种衣剂使用技术、高效农药减量使用技术和无害化治理技术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同时应加大研究成果的科技推广工作。作者项目组成员已在辽宁省科技厅农业攻关计划项目“花生病虫害安全控制技术系统研究”的支持下,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以促进辽宁花生产业健康发展。

[1]杨静.中国花生生产及贸易现状与展望[J].花生学报,2009,38(1):27-31.

[2]康树立.关于辽宁花生生产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10(4):85-86.

[3]蔡学清,胡方平.花生疮痂病的研究进展[J].花生科技,2000(2):12-13.

[4]张宝棣,彭庆平,何容根.广东花生新病害-疮痴病的调查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10(4):275-278.

[5]陈国泽,叶万余,陈勤平,等.花生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73-174.

[6]蔡学清,胡方平.福建省花生新病害-疮痂病调查研究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0(2):23.

[7]赵庆林,吴微微.兴城地区花生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4):163,169.

[8]方树民,王正荣,柯玉琴,等.花生品种对疮痂病抗性及其机制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2):291-297.

[9]Wang Chuantang,Wang Xiuzhen,Tang Yueyi,et al.Cloning of the 18S rDNA sequence fromSphacelomaarachidis,the causal pathogen of groundnut scab[J].Journal of SAT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7:1-3.

猜你喜欢
成灾疮痂重茬
老桃园更新再植不怕重茬病 砧木新品种“中桃抗砧1号”对重茬病有免疫力
苹果重茬栽培现状与解决方法探究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指标分析与建议
中国马铃薯疮痂病的研究与防控
几种苹果砧木抗重茬能力比较
我国学者揭示马铃薯疮痂病发病新机制
美国欲选育抗疮痂病的核桃新品种
美国:欲选育抗疮痂病的山核桃品种
重茬连作对豇豆植物学和结果性状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借我抄抄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