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伟,赵国平,乔卫峰
(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榆林 719000)
动火作业是指动火人员使用气焊、电焊、喷灯、砂轮机等方式,在易燃易爆的生产设备管道及场所,能直接或间接产生明火的作业,通常分为一级、二级和特殊动火3个级别。为了加强动火安全管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先后颁布了厂区动火作业安全规程(HG23011-1999)和 AQ3021-3028《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等法规,来规范规范企业动火行为,以杜绝着火爆炸事故的发生。
因安全措施未落实到位而由动火作业发生的事故屡见不鲜。特别是由于安全制度不健全,工人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安全动火技能差引发事故较多。
动火前的安全教育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1)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2)必须熟悉现场环境,物料的灭火特性。(3)作业人员经过公司、分厂、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取得安全作业证。(4)动火人员必须经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合格。(5)动火人员必须正确佩戴防护用品。(6)现场备有灭火设施,如灭火器、应急水源、石棉布等。(7)动火人员熟悉动火作业检修方案。(8)落实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条例等有关动火作业的要求。
乙炔、氯乙烯、氢气、汽油、硫化氢等与空气或氧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混合,遇火源立即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氯碱企业部分化学品危险特征见表1。
表1 化学品危险特征表
爆炸极限会随初始压力、温度及惰性气体的量和容器材质而发生变化。
动火分析合格是动火的前提,动火分析标准包括:(一)使用测爆仪检测时,被测的气体或蒸气浓度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20%;(二)使用化学分析法时,如果被测气体或蒸气爆炸下限≥4%时,合格标准为0.5%,如氢气、氯乙烯。如果被测气体或蒸气爆炸下限小于4%时,合格标准为0.2%,如乙炔气。对使用的便携式气体测爆仪,大多数显示危险度(LEL%),即为空气中可燃气体的浓度与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的比值,如氯乙烯气体检测仪显示10%LEL,表示空气中氯乙烯浓度为0.4%,小于动火标准0.5%,可以动火;(三)取样时间与动火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30 min,否则需重新分析;(四)设备内动火时,严格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执行。
在易燃易爆的设备、管道及场所动火作业时,必须申请办理动火作业许可手续,由动火作业人向运行班组长申请并领取动火安全作业证,填写动火时间、动火部位、监护人、焊工证编号、动火起终时间;化验分析人员填写分析数据,由监护人员落实安全措施。最后,由动火人员向各级审批部门申请获准签发后,方可执行动火作业。
(1)有毒易燃设备内动火,必须隔离、置换、清洗、分析合格,办理动火作业票证。(2)高处动火作业,必须有接火措施,并设有水冷却降温装置防止飘落的火星引燃。(3)带压布置换的动火,动火风险度大,一般不建议采用。(4)取样要有代表性,特别是设备内动火。(5)清除动火点15 m以内的的可燃物质。(6)五级大风以上,禁止动火作业。(7)设备内动火作业时,分析爆炸性气体、有毒气体和含氧量,设备外有人监护及做好应急救援措施。(8)动火现场必须配备灭火器、自来水、蒸汽、石棉布等应急器材。(9)现场的乙炔瓶和氧气瓶间距大于5 m,距动火点大于10 m。(10)焊机的回路线搭接在焊件上,把线不得穿过水封井或地沟,防止引燃挥发气体。
在设备、管道动火作业时,需要置换、清洗、隔离等安全处置过程。在检修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动火安全管理易被各级人员所忽视,常常会出现置换死角不彻底、取样没有代表性、管道存在易挥发可燃性气体等安全隐患。
(1)在氯乙烯管道上首次动火时,必须采用隔离、置换、清洗、吹扫的安全处理方法,严防死角出现,必要时,采用蒸汽蒸煮的方法去除氯乙烯残留物,蒸煮可以降低气体的爆炸极限,被企业广泛采用。
(2)动火作业中,监护人员必须到现场坚守岗位,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和汇报,认真落实动火的安全措施;安全员要加大检查力度;安全管理部门要监督检查,防止动火措施出现漏洞。
(3)对于高处动火作业时,必须落实接火措施,防火星飘落引燃可燃物,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防护用品,如焊工鞋、绝缘手套、焊工帽、安全带等。
(4)动火结束后,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现场不留火种,动火结束后,及时到办证部门进行销号登记,通知电气人员拆除电焊机接线,清理现场后,方可离开现场。
(5)安全管理部门对重大的动火项目,必要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动火方案,采用科学的安全评价方法识别存在的风险,完善安全措施。
动火是氯碱企业经常遇到的危险性作业,忽视动火安全管理,极易造成事故,因此,企业必须制定详细的动火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价机制,完善动火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大动火作业人员、监护人、安全员及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动火作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从根本上消除动火的风险,确保企业安全长效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