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段回采对采空区顶板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2013-09-27 07:18杨福波
采矿技术 2013年1期
关键词:矿法底柱矿房

杨福波

(铜陵有色股份金口岭矿业公司, 安徽 铜陵市 244000)

1 矿山概况

某钨矿矿体为急倾斜薄矿脉,矿石和围岩比较稳固,且不具有自燃性、氧化性和结块性,矿体厚度为0.1~2.0m。目前,该钨矿山开采时采用了多种留矿法方案,包括:杆柱留矿法、矿房留矿法、分段留矿法、短矿房留矿法、假底木质留矿法、钢筋混凝土假底留矿法、爬罐天井中深孔留矿法、振动放矿漏斗留矿法、固定漏斗留矿法、过路漏斗留矿法等。其中,短矿房留矿法所占比例较大,一般在一条矿脉中,在一矿块布置一个中央天井,其他矿块大部分在短采区布置。其中段高度为40m左右,采区长度一般为80~100m,短采区留矿法有20~80m,顶底柱各留3m,漏斗间距4~6m。图1为某矿房单体设计图,其中采场具体设计参数为:采区长度为75.4m,顶柱3m,底柱2.2m,漏斗间距为5m,中段高度为42.2m。

图1 某矿房单体设计

该矿山采用留矿法开采,形成大量的采空区,且尚无充填处理空区的相关设施。多中段采空区稳定性分析,尤其是采空区顶底柱稳定性分析值得研究。

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本文有限元程序计算分析中,本构模型采用MC模型,MC材料选项采用 M-C(Mohr-Coulomb)屈服准则。MC材料选项中需要输入6个参数:弹性模量E、密度ρ、泊松比u、内聚力C、内摩擦角φ以及膨胀角。膨胀角在屈服过程中影响土体的体积变化,对岩体的变形没有多大影响,此次计算时假定围岩没有体积变化,则取膨胀角为0。

该矿山矿体上下盘围岩主要为花岗岩,节理裂隙不发育,稳定性好,矿岩接触界面清晰,密度为2.617t/m3,松散系数约为1.6,普氏硬度系数f为:矿石10~12,花岗岩8~10,具体参数见表1。

表1 矿岩物理力学参数

根据国内外相关工程和相似计算的取值,利用折减系数求出岩体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具体折减系数见表2。

表2 岩体折减系数

则有限元计算矿体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值,见表3。

表3 有限元计算岩体力学参数

根据该钨矿矿体赋存条件和实测围岩、矿体物理力学特性,建立了实体模型,矿体走向长约1000 m,高600m,厚2m。整个矿体标高为700~100 m,共15个中段,每个中段高40m,划分10个采场,采场宽约100m,间柱宽2m,顶柱和底柱分别为2.5,3m,沿脉平巷2.2m。随后,对实体模型进行了单元网格划分,如图2、图3所示,共划分63136个节点,294062个单元,其中实体数331个,网格组332个。

图2 矿体计算模型

图3 围岩计算模型

3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分析了15个中段开挖过程中各中段顶底柱的应力、位移分布变化情况,得出结论如下。

(1)矿体在没开挖之前处于弹性平衡状态,岩体所受的应力等于上覆岩层的自重应力。

(2)矿体开挖以后,岩体原有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开挖对采场所留的顶、底柱以及矿柱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且在采空区与矿柱的边角处出现高度的应力集中现象。从第三中段开挖开始,采空区上方中央的岩层出现了受拉状态,根据岩层的抗拉强度特性,顶板所受的拉应力将是采场稳定性的决定因素。

(3)针对指定中段顶柱上某一点在开挖前后的应力变化,如图4所示,图中可以看出:从第1步至第5步,最大、最小主应力与自重应力相差不大,变化比较缓慢,接近直线;开挖到第6步时,应力急剧变化,最大主应力由30.8MPa增大到80.2MPa,最小主应力也由30.7MPa增大到43.6MPa;此后,随着不断地向深部中断开挖,最大、最小主应力也相应地呈增加趋势;开挖到第15步时,最大主应力为180.2MPa,最小主应力为96.5MPa。最大应力超过了矿体极限抗压强度,这很可能会在采场周围出现冒顶、崩落等地压现象。

(4)从有限元位移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每个中段采场及巷道的开挖都会对上下中段的矿体产生变形影响。开采上部中段的矿体时,下覆岩体的变形量比较小。但随着不断地向深部开挖,岩体的位移变化量越来越大。

图4 指定中段顶板应力随开挖次数的变化曲线

(5)随着矿山开采深度的增加,多中段回采形成的采空区稳定性将越来越差,给矿山带来安全隐患,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 结 论

对某钨矿的矿、岩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测试,并于折减后运用至矿岩稳定性计算模型的建立中。通过有限元模拟可知,多中段回采形成了大规模的采空区,采空区顶板不但受本中段回采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它中段回采的影响,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采空区稳定性将越来越差,极不利于深部回采。

为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更换采矿方法。深部开采不但存在着“三高一扰动”,且开采形成的采空区会影响矿山安全回采,建议采用嗣后充填采矿方法,研究相关的充填材料和充填工艺。

(2)加强监测,包括地表监测和地压监测。建立地表监测网络,随时掌握矿区地表位移变化,防止浅部关键中段空区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运用各种地压监测方法,如微震监测、声发射监测、GPS监测等,以防止大规模灾害性地压事故的发生。

[1] 杨德全,周国庆,侯克鹏,等.采矿方法选择及其数值模拟研究[J].采矿技术,2009,9(3):12-14.

[2] 江文武,丁 铭,张耀平,等.龙桥铁矿采空区顶板岩层移动及冒落规律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31(3):17-19,39.

[3] 王 进,冯阶明.多中段回采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74-75.

[4] 张五兴,宋嘉栋,谷新建.三道庄矿区采空区处理方案优化[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31(4):78-79.

[5] 付占宇,彭府华.采空区上覆岩层稳定性声发射监测可行性研究[J].采矿技术,2011,11(4):77-79.

[6] 莫 卿,马 驰,王剑波,等.基于模糊评价的留矿法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2,32(1):4-7,81.

猜你喜欢
矿法底柱矿房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连续采矿法在多层缓倾斜矿体中的应用
敦德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后采空区的治理
浅孔留矿法在金矿开采中的应用
望儿山金矿中深孔采场底柱回收方案探讨
三鑫金铜矿复杂充填体下间柱回采稳定性研究
矿区浅孔留矿法工艺优化探析
阶段矿房法在某倾斜厚矿体中的应用
凡口矿顶底柱安全回采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某矿山矿房有底柱和无底柱出矿方案的比较
人工柱锚杆房柱法采场地压控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