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慕军,刘希灵,马舒亚,邱海涛
(1.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 广东 韶关市 512128;2.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3.栾川龙宇钼业有限公司南泥湖矿山公司, 河南 洛阳市 471500)
安全标准化是国家安监总局根据现行有关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技术标准,结合矿山企业的生产实际,用来规范企业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理念、安全生产行为,保持各种生产设备安全运行状态,保障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循环进行的一种管理模式。通俗说,就是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装备、安全环境和安全操作等符合标准要求,使企业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安全生产循环即PDCA循环,是安全标准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利用PDCA循环,实现企业各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执行、检查和纠正过程的不断改进与提升[1-2]。
本文依据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的政策、文件,结合某露天矿山安全标准化的建设情况,从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组织及规划、安全标准化的实施、标准化文件的修订、试运行及自评、外部考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露天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步骤和内容,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对露天矿山安全标准化的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安全标准化的组织和规划是建设过程中较重要的一环,直接关乎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成果,完善的组织和规划不仅可以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加快标准化建设的进程,而且能有效梳理企业组织架构,明确部门及人员的职责。
矿山企业应成立安全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并以任命文件形式下发各部门。小组主要由组长、副组长以及成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和各成员组成。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确定安全标准化工作目标、编制安全标准化工作计划;指导、协调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各项工作,确保按计划完成安全标准化的建设工作。被任命的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安全标准化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安全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应包括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在建设初期,就要将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各项内容分解到相应部门,部门再根据要求进一步分解到各个岗位,做到责任明确,这样可以避免标准化建设工作过于集中到个人,使任务繁杂无序。此外,在自评的时候也应有各部门人员参加,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根据各部门提供的材料进行考评。
(1)准备。规划阶段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培训、企业的现状调查、分析企业的风险特点以及资金的筹备。人力资源的培训包括:领导、中层、相关技术人员、班组长、操作工等;企业现状调查包括:如何进行安全生产环境、条件、设备等调查;企业风险特点的分析如:采场滑坡、爆破作业、露天泥石流、地下采空区、运输、水患火灾等;企业还应筹备一定的资金投入到安全标准化的建设工作。
(2)策划。安全标准化的策划工作首先是确定负责标准化创建的具体部门、明确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明确职能职责;其次是标准化体系的建构及文件编制,如: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责任制、检查表、法律法规的识别与获取等;最后是职责的划分,除安全管理部门外,其他职能部门如何配合等。
(3)实施与运行。标准化系统构建完成之后,就需要颁布实施进行试运行,试运行期间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方面检查各部门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
(4)监督与评价。包括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内部评价由企业组织人员自行考评,了解标准化系统的建设程度及效果;外部评价是请有资质的标准化评价机构对矿山企业进行考评。
(5)改进与提高。首先根据试运行期间及自评结果对发现的问题及不符合项进行整改;其次根据外部考评意见实施改进、提高,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水平。
宣传的目的主要是让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了解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企业须将标准化规范体系元素的内容、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通过各种形式向员工广泛宣传,从而使其认识并接受安全标准化的理念与管理模式。标准化宣传一般通过以下3种方式进行。
(1)通过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对安全标准化的建设工作进行宣传。在安全标准化系统建设阶段,分不同层次、不同批次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在每一班、每一批次的培训中都应对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内容、目标和实施方案等做详细讲解,使全员对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在后续的建设工作中,不定期地召开安全标准化建设例会,向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安全管理人员通报标准化建设情况,也藉此进一步宣传安全标准化的建设工作,通过与实际建设过程相结合,使各级部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标准化建设有更深入的认识。
(2)企业在安全标准化建设初期,为了达到对安全标准化的内容、实施方法、评级、作用和意义等进行宣传的目的,可以利用企业的设备和具体情况进行,如建设安全标准化专刊、利用下属部门的宣传栏或以网络办公文件的形式对安全标准化的相关内容进行宣传。
(3)安全标准化建设期间,在进行作业现场检查的同时,对各生产车间员工进行安全标准化建设知识的讲解,结合现场建设以利于加深员工对安全标准化的认识。
培训的目的一方面让全员了解安全标准化系统建设的内容、程序和意义,另一方面加入安全管理知识及露天矿山相关安全技术等内容,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水平。
(1)认知培训。认知培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中层以上领导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和基层员工培训。各阶层主要培训内容见表1,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修改。
表1 各阶层人员培训内容
(2)第二阶段的培训。在标准化文件完成修订之后,进行试运行之前,对具体车间逐一进行各文件使用的讲解,并督促各车间员工学习安全标准化文件,这其中包括: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矿山安全标准化内容及实施步骤简介、管理制度、责任制、操作规程、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安全检查表、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等,保证安全标准化系统的顺利运行。
(3)自评人员培训。企业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安监局组织的企业安全标准化自评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
安全标准化是基于风险评价的一种管理模式,基础就是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矿山企业在标准化系统建设之初就应开始对各生产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辨识。
(1)危险源辨识。矿山企业组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组织机构,一般由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领导小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专业小组、车间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专业小组组成。按照安全标准化实施文件对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彻底的排查并收集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在现场排查的时候与作业人员深入交流,找出潜在的危险源。
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作业活动可以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生产设备、作业任务等划分。收集的相关信息包括:任务、设备、物资、现场控制方法、手工操作、数据、事故以及现场工作环境条件等。危害分级依据主要有:法律、法规、危害和事故伤亡的程度、规模、事故发生的频率、相关方关注程度、财产损失额度以及降低风险的难度。危险源辨识的对象主要有:作业现场、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设施三方面[3]。
(2)风险评价。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是LEC法,在进行风险评价的时候,需要召集不同作业场所、甚至不同作业工种的人员,配合安全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得出LEC法中针对某一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的3个因素值的大小,最终确定该场所所有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根据《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可以将安全标准化文件归纳为以下几个: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操作规程、安全检查表、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事故统计与分析、应急预案、记录文件。
管理制度是标准化系统首先要建立的文件体系,在此不一一列举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包括管理制度的目的、制度的适用范围、涉及此制度部门或人员的职责、工作程序和相关文件。其中,相关文件主要是与此项制度相关、有互相约束作用的各种制度及规程。
安全责任制是企业全员的安全责任制度,包括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工种岗位责任制。编写安全责任制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定出各相关的职责和权限。
操作规程主要根据露天开采各生产工艺来编写,不同的矿山有不同的作业现场,工种也不尽相同,操作规程的制定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安全操作规程通常分为4个部分:总则、工作前的安全规程、工作时的安全规程和工作结束时的安全规程。
安全检查表主要包括日常安全检查表(即巡回检查)、设备设施安全检查表、专项安全检查表、例行安全检查表、综合安全检查表。检查表内容视具体生产工艺而定,需简单明了、符合实际情况、可执行性强。
关键任务指导书是指为保证关键任务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而制定的程序。其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一个规范管理或作业程序。内容主要包括指导书的目的、使用范围、资源准备、作业基本要求、作业步骤及风险分析与控制、作业过程中的应急行动以及作业记录。
一方面,事故统计与分析用来计算安全标准化最终等级评定的两个指标——百万工时死亡率和百万工时伤害率,然后综合标准化得分来确定最终等级。另一方面,应该收集整理矿山近十年内与事故有关的资料、数据,并应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大量重复显现的数字特征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推断,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事故发生的原因,从而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数据和依据。事故统计与分析的分类主要包括:事故严重程度、事故伤害部位、受害者工龄、事故人员年龄、不同时段事故数量、事故类别、各类事故发生原因、不同年份年产量和同年事故人数、事故伤害率统计等方面,根据分析得出事故发生规律并提出建议。
应急预案主要是针对全矿性的风险控制措施,应急措施则是针对小范围内的或是局部重大风险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总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附则和附录。应急措施应参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编制,必须包括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科学而有效的计划和安排。
记录文件是标准化系统创建及运行过程中留下的一些证明材料,包括标准化创建之初的宣传材料、培训记录(培训课件、签到表等)、各种任命文件等,以及在标准化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记录(检查记录、隐患整改记录、交接班记录等)、各种台账(劳保用品发放台账、隐患整改及事故台账、车辆管理台账等)、各种通知及文件等。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标准化系统的记录文件,在标准化系统创建过程中就要对各种记录文件的格式进行修订,试运行阶段发放至相应部门执行。
安全标准化系统创建完成之后,矿山企业需发布安全标准化试运行启动通知,开始为期半年左右的试运行。试运行期间矿山企业应监督实施标准化系统中的各项规定,包括各级管理部门、各作业现场的运作是否按制度执行,作业现场的检查表、交接班记录、隐患排查、班前讲话记录等是否按规定格式填写等。在试运行阶段,不断对标准化系统中不符合实际情况、错误纰漏处进行修改和完善,起到改进提高的目的。安全标准化建设小组要制定完善的安全标准化系统试运行工作计划表,并按照“矿级培训-制定计划-改进计划-执行文件-监督管理-保障工作”的过程进行。
在标准化系统试运行半年之后,企业应组织参与标准化建设的人员进行自评,根据《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中的条款逐一进行考评,主要评价安全标准化系统的执行情况、符合性、有效性及适用性。评价人员应接受过安全标准化自评人员培训并获得证书,熟悉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具备与评价对象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具备操作内部评价过程的能力,具备辨别危险源和评价风险的能力,具备标准化系统评价所需要的语言表达、沟通及合理的判断能力。
自评合格之后,企业即可聘请有资质的考评机构进行外部考评,考评机构依据《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分办法》的要求组织专家进行考评,主要考查企业安全标准化系统、文件体系是否完整、证明材料是否充分、现场作业是否规范,以及员工对安全标准化和法律法规的认知情况等。考评工作结束后,考评机构向企业提交标准化考评报告。企业根据考评结果向具有相应考评职能的安全监管部门提出申请[4]。
安全标准化是一项基于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一个涉及全员各部门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不仅能体现企业自身的安全文化,还能体现企业的管理水平。安全标准化建设是企业自身安全管理的一种需求,通过安全标准化的建设逐步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标准化真正成为提高矿山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长效机制。在安全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安全标准化系统运行期间应防止由于管理模式的改变或未遵循各种流程而引起的混乱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应实行安全监督政策,加大巡查力度,反馈异常信息,进而对系统运行进行动态控制。
(2)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建设应避免流于形式,不要把建设的主要工作放在文件编制上,只是做一些文字化的表面工作。很多矿山企业成立安全标准化建设小组,建设过程由小组成员全部负责,没有做到全员参与。安全标准化建设小组的作用是组织、协调和监督,保证标准化建设落到各个生产一线,这样才能起到全员参与、符合实际的目的。
(3)很多企业都实行6S管理,安全标准化建设可以结合6S管理,对作业现场进行一次彻底的整顿,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作业环境的安全状况,还可以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但在安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应加大宣传力度,避免员工认为安全标准化就是简单的内务整理等工作。
(4)安全标准化是一种安全管理模式,并不是一种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化重在建设管理系统,而不是一般的制定技术标准,这应该在培训过程中进行强调,尤其要使管理层理解安全标准化的实质。
(5)好的企业都有自身的安全文化,安全标准化建设在建立新体系的同时,要尽量保持并体现企业原有的、良好的安全文化,对一些企业长年来积累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经验及安全管理措施应予以保留。
[1] 赵晓昕,李夕兵,刘希灵,等.露天矿山安全检查体系的建立和应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31(3):68-71.
[2] 薛剑光.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解读[J].劳动保护,2007(8):52-53.
[3] 任丽萍,史秀志,张 舒.矿山安全标准化创建过程中的危害辨识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18(3):68-72.
[4] 侯 茜,王云海,程五一,等.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创建与考评[J].金属矿山,2009(8):140-142.
[5] 冯宗国.矿山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的创建与完善[J].采矿技术,2011,11(6):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