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民
当阳市位于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全市现有中小学(含高中)56所,省、地、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1所。1991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县市,1994年在湖北省农村县市中第二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11年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2012年获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市。
“十二五”以来,在各级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当阳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紧紧围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心工作和全市教育工作总体部署,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年到位”的思路,以“巩固成果,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均衡发展”为原则,全面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常规装备、农远工程‘班班通’建设、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和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四大重点工程,全市中小学装备标准化水平、管理规范化水平、应用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教育均衡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当阳市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农村县市,连续20年成为湖北省经济实力十强县市之一。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带来了当阳教育的崛起和腾飞。1995年普及实验教学,从“十五”开始,我们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实施中小学“八配套、十配套”建设工程,在进行“三机一幕”常规条件装备的同时,以城区学校为重点,加强计算机装备和城区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是,在以后的几年,当阳教育发展速度一直徘徊不前,究其原因,包括:一是面对信息时代、网络社会,我们的办学理念不能适应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二是在现代化装备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装备水平低、教学质量低、教师应用水平低的“三低”现象。
面对如此现状,我们认为,教育现代化不仅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而且也为实现我国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途径和机遇,只有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学校、引入课堂、引入教学,当阳教育发展才会有新的跨越。为此,市教育局在经过周密的分析之后,确立了“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分步推进、注重实效、以城镇带动农村、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全面实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思路,并作为全市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教育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为确保这一思路的顺利实施,首先我们根据国家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要求,拟定了全市中小学《加强现代教学设施设备配套建设,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五年规划和《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二是分年度召开全市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推进会,印发《关于加强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不断增强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普及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紧迫感、责任感;三是从实际出发,以理科实验室成套设备、学生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班班通”、数字校园网为重点,分类确定装备建设模式,分步实施,分年到位。到2012年,全市建成当阳教育信息网公共服务平台,51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部实现互联网宽带网络“校校通”;639个教学班全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24所中小学建成校园网;教师计算机、学生计算机、音美教室多媒体设备、实验室成套设备、网络电子图书、理科实验仪器、体、音、美、卫器材、学生标准课桌凳配备等达标率均达到100%;10所中小学完成标准塑胶运动场建设;全市现代教学设备设施总值超过1.5亿元。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程的实施,给农村中小学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改革。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应用是保证。为加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管理,使工程的重心放到“配备、培训、管理、应用”上来,本着“需求为引导,实用为导向,培训为重点,管理为关键,应用为核心”的工作思路,2011年,市教育局下发《当阳市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班班通”设备管理与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2012年,全市成立《加强现代教学设施设备配套建设,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在配套建设与应用管理上,突出教育行政管理为主,统筹整合电教、教研、进校和教育督导等部门的技术服务、教研指导、教师培训和考核评价职能,共同推进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项目管理和资源应用工作。
首先,明文规定市电教仪器站具体负责全市项目试点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市教研室重点加强设备和资源教学应用研究和指导;市教师进修学校根据课程改革要求把设备操作和教学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全面提升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落实设施设备管理和应用工作,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各室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使用每周不得少于15课时;要充分发挥学科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带头人优势,积累、筛选、整理优质教育资源并形成资源库,为学校资源建设提供保障。其次,逐步完善了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工作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教学应用督导考核激励机制。
2011年,全市除将“普九化债”返还的50%款项用于中小学实验室成套设备、计算机教室新建改造、图书配备和远程教育“班班通”建设外,市政府投入1000万元,争取省及中央补贴1000万,共计2000万专项经费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子项目“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实施;2012年,全市又投入1000万元用于装备项目配套建设,完善了学校基础设施设备配套项目建设。从2012年开始,市政府规定将学校标准化建设、现代教学设施设备配套建设、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专项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各学校在公用经费中按人头15%比例安排经费用于本校现代教学设施设备配套建设。全市每年用于现代教学设施设备配套建设的经费投入累计不得少于5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全市用于标准化学校创建、义教均衡发展验收、现代化学校创建、塑胶运动场建设等累计投入达到1.2亿元。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促进推动作用,将设施设备配套建设管理工作、教师课堂教学应用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范畴,建立、完善了项目考核评估验收和表彰奖励机制。
事实证明,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支持力量,有着独特优势,它不仅有着丰富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而且还能构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使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活动呈现出多样化和灵活化的特点,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从四个方面进行大胆实践,有效地探索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动”新途径。
按照《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精神,我们从上个世纪开始,要求装机学校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计算机课程或信息技术课程,每周开课不得少于1课时;同时创造条件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到2012年,全市56所中小学,全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信息技术课程纳入小学毕业和中考科目。
“九五”以来,我们在认真做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上,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分别在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实验中学等20所中小学扎实开展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利用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和中央电教馆立项课题《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利用多种媒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实践研究》等国家级课题的实验研究,通过各实验学校组织学生观片和进行导看、评片与电影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及开展有关影视文化教育活动,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通过实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和电教媒体开展学科课堂电化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了育人效益,课题实验收到了显著效果。到2012年,全市有课题实验学校32所,近1000件课研作品获得国家、省、市课研成果奖励。
“点上实验、面上推广”“以活动促发展”是我们实施教育技术全面装备的基本策略。每学期、每学年都要结合需要,设计安排形式多样、活动有趣、吸引力强的教育技术应用活动,通过活动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到各学科、各年级及学校各部门工作之中,以促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深入发展。我们每学期设计的电教周、电教月、实验学校电教课和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观摩、学科优质课竞赛等常规活动,深受广大师生喜爱。我们每年度举办的教育技术应用优质课、论文、教学设计、CAI课件和教师博客等“五优”评比活动、电教员、网管员和信息技术课教师基本功培训与竞赛活动以及全市中小学电化教学经验交流会、学科研讨会等,都在全市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每次活动参与人数之多、场面之活跃,令人振奋,群教群研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当阳市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参加全国和省、地、市电教“五优”作品和电脑作品评比,有2000多人次获奖,当阳市电教仪器站多次获得国家、省市主管部门活动组织奖励,受到领导和专家好评。
2008年,当阳教育信息网建成开通。建站5年来,网站按照“统一规划、分栏负责、集中建库、统一管理”的建站模式,始终坚持“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网站功能,突出教育特色,合理设置栏目频道,精心选择栏目内容,既保证了网站信息服务于课程改革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了教育政务网站的特色,使之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对外宣传、发布信息、同社会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全市教育电子政务中心、教育信息发布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到2012年年底,网站点击量达到300余万人次,日点击量稳定在1500人次左右。2010年,当阳教育信息网以排名第四的成绩荣获全国教育门户网站县市级优秀网站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