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全胜战略源于吕尚论

2013-09-26 04:09徐锦博
学理论·上 2013年8期
关键词:孙子

摘 要:孙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有兵圣之称。孙子的兵学思想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既是军事理论家,同时又是战争的反叛者。但是,孙子的军事思想,却是发源于齐,继承于吕尚,特别是他的全胜战略,直接继承了吕尚“全胜不斗,大兵无创”的军事思想,并且实践于吴,光大于孙膑。

关键词:孙子;吕尚;全胜战略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164-02

孙子的兵学思想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既是军事理论家,同时又是战争的反叛者。文章以孙子战争思想最高境界是全胜战略,也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例,进行探讨。孙子认为: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①

孙子之所以提出“不战而屈人之兵”有着深层次的文化背景,是对春秋无义战的最新解读。其核心思想是强国强兵,积极备战为第一要务。在他看来,战争不是什么好事,是不得已的行为,因为战争要付出一定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他曾经说过:“凡用兵之道,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另外,战争一旦打起,速胜尚可,如若不能便陷入持久战,则国力消耗殆尽,“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②因此,最佳的方式正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既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又不损失国家的实力。

考察表明,孙子全胜战略思想来自于吕尚的战争思想。吕尚,也叫姜尚、姜子牙,原姓姜名望,又名子牙,所以后人称其为姜子牙。《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犁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姜子牙在帮助周文王、周武王打败殷商建立西周的过程中,作为最高军事长官“太师”的姜子牙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位大军事家。吕尚认为:“全胜不斗,大兵无创。”只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就可以“无甲兵而胜,无冲击而功,无沟堑而守”。③吕尚一贯认为战争是手段,目的是国家,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效果,最高境界就是全胜。国是第一位的,战只是一种为国的手段。所谓“……可成也,争强者,争胜者也,全胜可得王”[1]。但是,孙子在继承吕尚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充分体现出春秋时期新一代军事家的战争观。

《司马法》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④意思是反对穷兵黩武,但是却不能忘记战争。古往今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和平环境是建立在强大军事实力之上,如果没有军事实力为保障,和平只是希望而不是现实。

以战去战非但达不到全胜战略反而有穷兵黩武之嫌弃,只有与政治结合才能变成现实。对此,吕尚提出“正而后伐,故功可得而立也”[1],认为只有“正”战才能取胜。所谓正战其实就是以德服人,利用政治上的优势,人心向背决定成败。《孙子兵法·军形篇》称“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这里的“道”内涵比较丰富,“我们应该理解为治理国家的一种方针政策和体系规范,最终的理想目标就是要达到“民与上同意”即百姓和统治者同进退的一种和谐状态”[2]。但是,从政治高度考察,则必然与“德”与“正”相关联。事实上除了极个别穷兵黩武的好战分子之外,绝大多数的军事家都是以“德”为先。尽管“兵者诡道也”,但那主要是指用兵的战术,正义之师仍然是主流,师出有名,攻伐有道,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吕尚是西周开国重功,任周文王、周武王的太师,长期担任最高军事长官,为兴周灭商立下了汗马功劳。《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周西伯昌之脱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司马迁所说吕尚的“本谋”又是什么呢,其实正是他治理国家的理念“尊贤上功”。①作为显赫一时的军事、政治人物,他的军事活动、军事思想以及政治思想被当时总结,成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六韬》可能只是传世的记录之一。《汉书·艺文志》记载“《周史六韬》六篇,惠、襄之间,或曰显王时,或曰孔子问焉”。颜师古注曰“即今之《六韬》也”。惠、襄之间,指周惠王和周襄王之间,即公元前676年-公元前619年。银雀山汉墓中《六韬》的发现,说明其历史要超出我们的想象,而《孙子兵法》受到《六韬》的影响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军事专家们认为“《六韬》一书,很可能最早是记载吕尚军事思想的语录,后来不断被人们增饰,到战国时,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六韬》”[3]。仔细考察“《六韬》主要体现的是吕尚政治思想与军事思想的相结合”[4]。孙武生于齐国的乐安,即今天的山东省惠民县,卒于今江苏省的吴县,其地至今仍有孙武墓。孙武本姓陈,在齐景公十三年(公元前535年)时赐孙武的祖父陈书为孙氏,从此以孙为姓。孙武祖上为贵族,其曾祖父、祖父都是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军。作为齐国的军人世家,孙子学习吕尚的军事思想与军事谋略,包括军事家司马穰苴的兵法,是最基本的功课。

孙子学习司马穰苴兵法的痕迹非常明显,例如,孙子提出:战争要讲人、天、地、将、法五个条件的相互配合,就来自于司马穰苴的实践。《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国的大军事家司马穰苴,因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穰苴初为将时,由于司马穰苴出身“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原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

(齐)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

司马穰苴杀庄贾以正军法与后来孙子斩吴王阖闾的二姬一样,目的就是树立权威令行禁止。《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

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古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原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法”就是纪律,是军事行动的保证,所谓“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②作为齐传统军事思想的内容之一,司马穰苴杀庄贾主要表现在“立威”上,借庄贾的人头建立自己的威信,孙子以司马穰苴的做法为榜样,用训练宫女的事实当面教育了阖庐,才真正得到了认可,也是在“立威”,有威才能令行禁止,部队才能团结有战斗力。

所以,司马迁评论说:“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虽不及三代之诰誓,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③所谓“申明军约,赏罚必信”,这是对二人治军手段的高度概括和赞誉。

战争是一架机器,既为政治服务,也是政治的继续。作为实现政治目的重要手段,包括经济等各种各样的手段在内,正如《史记·货殖列传》所称:“故曰:‘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白圭其有所试矣,能试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出身贵族的禀赋,活动于显赫的军事世家的氛围,孙子自小耳濡目染,时时在接触兵事,其感悟已非常人可比。他熟读兵法胸有韬略,所谓将门虎子,绝非向壁虚构。“孙子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不同于其他军事家,而是将军事斗争与军事经济有机地融为一体,遂成为历史的佼佼者”[5]。作为伟大的军事理论家,两千多年来孙子的军事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军事家们,现在又受益于世界各国的兵学后辈,可谓功莫大焉。

参考文献:

[1]吴九龙,释.银雀山汉简释文[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75.

[2]徐锦博.孙子与吴文化新论[M]//史记论丛.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

[3]中国军事史编写组.中国军事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17-18.

[4]徐日辉.略论管子与齐军事思想的发展[J].管子学刊,2011,(2).

[5]徐锦博.略论《孙子兵法》中的经济军事思想[J].史记论丛,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孙子
《小房子》
孙子列传
孙子列传
孙子列传
孙子壵
孙子列传
孙子列传
孙子列传
孙子垚
孙子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