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鹏飞
摘 要:当前面对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在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居家养老恰逢良机。城镇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方式基本实现了社会供养,城镇老年人口的生活服务开始出现社会化趋向,这使得新型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符合中国国情,是未来中国养老的发展方向。苏州的老龄化程度较高,在城镇化进程中,研究居家养老发展的经验与问题,提出改进社区服务的措施,有利于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
关键词:城镇化;老龄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104-02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正以每年接近1%的速度增长。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为养老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当前应抓住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机遇,大力推动居家养老事业,以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
一、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居家养老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转变的加快,从2009年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也将从目前的1.67亿增长到4亿以上,分别占中国人口总量的30%以上和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20%以上。中国乃至全球将面临严峻的老龄化危机。与此同时,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加速的进程中,城镇化率正以每年接近1%的速度增长。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极大影响的同时,也为应对老龄化挑战带来机遇。
随着家庭结构、成员的改变、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导致传统家庭养老的功能削弱。而养老成本较大的现实与传统文化(我国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离开家到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相悖,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居家养老就成为我国的一种必然选择[1]。所谓居家养老,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居家养老具有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两者结合互补的优势,居家养老把一部分养老功能从家庭转移到社会,由社会或社区的养老服务组织来完成;居家养老较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服务广、收益大、收费低、见效快的特点,能减轻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压力,又能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感受家庭和社区的熟悉氛围。因此,以社区为平台,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既符合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和国际行动计划,也符合中国国情特点和社会实际,并将成为大多数老人和家庭的选择[2]。
城镇化的发展可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养老事业的发展节约养老成本、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扩大养老服务内容,最重要的是可以让老人享受聚合的乐趣。因此可以说,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尤其有利于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二、城镇化进程中苏州社区居家养老形式
20世纪80年代,苏州沐浴着改革的春风,率先进行了乡镇企业改革,形成了独特的以发展小城镇为主要特色的“苏南模式”,城乡统筹发展态势领跑全国。然而同样在80年代苏州就进入老龄社会,目前老龄化程度已经超过20%。庆幸的是,城镇化进程中经济的发展为苏州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城镇老年人的经济供养方式基本实现了社会供养,城镇老年人口的生活服务开始出现社会化趋向。因而近年来,苏州为应对老龄化的挑战,积极推进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理念,并将其作为社会事业的重点项目。因此,笔者以苏州市娄门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个案,以此对苏州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予以简要介绍。
1.服务社会化。娄门街道改变单纯由街道、社区创办老年服务设施、网络建设的思路,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同时整合辖区内多种服务资源,构建社区“十分钟服务圈”,服务内容涉及社区医疗、法律援助、娱乐休闲、电脑上网、图书阅览、家电维修、照相、理发等数十项。通过单列为老服务项目,签订合作协议,采取无偿、低偿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老有所养(医)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为老服务的社会化参与,一方面使辖区内老年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需求;另一方面也使社会中介组织扩大了服务对象,提高了知名度,形成互促互进的良性局面。
2.服务动态化。娄门街道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辐射,九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抓手,将社区的养老服务发展成为一系列可以纵横延伸的动态化的项目集,即根据老人不同需求,结合社区实际条件,扩展服务项目种类,追求做精做长,形成品牌特色。如娄门街道的新湘苑社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老年人群众性文体活动,广泛吸纳社区内老年人参与,成立了老年拳操队、腰鼓队、健身队、时装队;除此以外,把信息化手段融入养老服务中,拓展养老服务内容,完善养老服务功能也是其服务动态化的一大特点。
3.服务专业化。娄门街道以解决好老年人日常生活为突破口,积极组建养老服务员队伍。街道设立专职人员,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上岗服务人员全数经过家政服务培训,并具有一定康复护理知识,服务基本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同时规范居家养老管理工作。在规范管理上做到了三个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建档。最后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发动共青团、学校等单位,在街道统一协调下,组建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志愿者上门为居家养老的老人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三、城镇化进程中苏州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的挑战
由于苏州各区域城镇化的进程不同,其推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进度不同,各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和服务方式也各异,因此,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也有各自的特征。此次调研的娄门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之该街道老龄化程度偏高,其社区居家养老的任务和问题较之苏州市其他社区可能较多,但也正可以反映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深入推进进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基础性和方向性事项的演变。目前主要显现出的问题有:
一方面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必要的舆论氛围,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致使社会化居家养老大多处于自发的、无序的发展状态。另一方面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应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筹资渠道,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三是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虽然建立了条抓块管的管理体系,成立了各部门参与的老龄工作领导机构,但发展社区老龄服务仍是民政条线热,很难形成合力。最后是专业人才缺乏。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社会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苏州由于城镇化的工程起步较早,因而其居家养老发展也较早,发展速度和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但仍有不少地区居家养老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如尚未实现居站分离,社区行政职能过多等基础性问题,亦有不少社区提供的服务主要还集中在生理、安全的层面,而老人的精神慰藉、医疗康复保健服务较为缺乏等。
四、城镇化进程中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出路
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已进入加速阶段,社区养老服务也已初具规模,但是从整体上看,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因此,为化解老龄化风险,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还须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1.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社区居家养老是近年产生的一种新生事物,保证老年人的参与率是实现其稳定持久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老年人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针对性就不强,效率就很难提高。所以,要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使老年人了解社区居家养老的便利性等特点,从老年人自身需求的角度提供相关的服务,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针对性和效率,并实现各方资源的整合[3]。
2.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强监督机制。“国家通过发行社会保障基金福利彩票,来增加社保基金”;地方上可以建立居家养老基金,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助。同时,吸纳民间资本,开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化之路,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承受能力,制定不同档次的服务标准,实行有偿服务和低偿服务,丰富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加大社区居家养老资金的透明度,坚持“阳光操作”,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3.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架构,加强制度建设及评估机制。随着国家大部制改革的推进,政府各部门要转变观念,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不仅仅只是民政部门的工作,它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在操作层面上,社区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对居家养老服务和老年群体的管理负有直接的责任和义务。社区必须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应规章制度,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同时通过采取服务监督员定期走访服务对象开展评估工作,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良性发展。
4.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结合的服务队伍。专业化队伍的打造需要时间、政策和创新。我国正在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充实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培养专业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提供了契机。另外,专业养老平台机制的介入也能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而在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不仅要扩展队伍数量,更要注重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化,诸如“道德银行”、“时间储蓄”(Time Bank)都是可资借鉴的管理方式,这样够量化评估志愿者服务的时间和绩效,这种通过社会信誉来保障的志愿服务机制比单纯依靠个人道德来维系的机制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潜力[4]。
参考文献:
[1]宋言奇.城镇化进程中集中居家养老的发展[J].苏州大学学报,2012,(5).
[2]方秀云.社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研究——社区居家养老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5).
[3]俞贺楠,王敏,李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出路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1,(1).
[4]张奇林,赵青,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探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