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资源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13-09-25 02:29于波董琳
学理论·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校友资源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

于波 董琳

摘 要:校友资源是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力量。在当前高校致力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校友资源应从中扮演重要角色。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并切实开展校友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使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凸显价值。

关键词:高校;校友资源;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271-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及开放式办学的推进,高校日益重视校友资源,校友资源开始成为高校发展新的推动力量。当前,为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我国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正致力于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措施。其中,使校友资源在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作用,应当成为高校工作的新课题。

一、校友资源的价值和优势

校友资源是校友自身作为人才资源的价值以及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的总和[1]。作为学校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校友资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形象资源。校友作为高校的“人才产品”和“品牌形象”,已经成为一张张高校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名片。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母校重要的形象资源,他们在社会上所做出的贡献、取得的成绩都反映着母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校友在社会上受认可的程度越高,母校的社会赞誉度也会越高。

2.教育资源。优秀校友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不凡的业绩和成就,在为人处事上对在校生具有很强的导向力、影响力,是在校学生的导师;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把校园精神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是在校学生心目中的一面旗帜;他们的社会阅历、奋斗历程、工作业绩,是对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宝贵精神资源,给学生以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永恒的智力支持。

3.社会资源。每个校友在社会上都处于公共关系之中,他们形成了庞大的关系网络,拥有的社会资源丰富。借助这些社会资源,校友能够为母校寻求同政府或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的机会,也可直接向母校捐赠。这些社会资源是高校的一笔宝贵财富。

4.信息资源。校友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科技教育、经济产业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为母校的发展出谋划策,这些意见和建议不乏真知灼见,对于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学校开放式办学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校友资源与社会资源、政府资源已经成为学校发展所依赖的三大外部支持力量[2]。相比较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而言,校友资源有其独特的优势。由于校友曾经在学校学习生活过,对母校的感情真挚而久远,对学校怀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母校和校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具有更高的诚信度。因此,校友资源必将会成为高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和特殊资源,对于提升学校声誉、提供发展空间等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及特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高校逐渐形成了三种人才培养类型:理论型、应用型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的人才层次,介于理论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之间,既要有一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又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既要掌握明晰的科学知识,又要熟练掌握隐性知识[3]。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如下。

1.实践能力强。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在生产、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敏感性,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第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复合性强。除熟练掌握本专业知识能力外,同时需要具备相应领域的综合知识能力,有较强的边缘交叉思维倾向,善于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应用型人才不仅限于胜任某一职业岗位具体工作的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可持续的基础。

3.创新能力强。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更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原有知识、技术和技巧的基础上,经过思维活动和相应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以改进工作、提高效率、提高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

4.综合能力强。需要具备较强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统筹能力等。基于工作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复杂等社会现实,应用型人才还需要具有很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心理调适能力等[4]。

三、校友资源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时期,需要大量的能在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工作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但由于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错位,出现了许多行业企业人才难求、有岗无人的现象。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势在必行。校友资源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1.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一是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校友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方面的信息,对于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直接有效的指导作用。校友还可以通过参与开设对学生有价值的公选课等形式,帮助解决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校友企业拥有学校不具备的生产设备、制造技术、真实的工程环境等,这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二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友单位的人才、科技等优势,同校友单位联合办学、培养人才。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校友企业实习,能够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和范围,让学生领悟企业精神、积累工作经验、逐渐了解适应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三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具备一定经济实力且热心母校发展的校友,设立关于实训创新、活动创意、模拟创业、社团活动、第二课堂等方面的奖励基金,并请其参与指导,对鼓励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2.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一是充实和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通过聘任校友为专兼职的教授、教师、学生导师等,邀请在行业领域或实际工作中有突出业绩和实战经验的校友返校授课或讲座,对学生理论学习进行指导,是强化师资力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是为教学投入保障提供支持。通过设立学生奖助学金、学生创新基金、学生创业基金、学生社团活动基金、教师教研奖励基金、应用型人才培养专项研究基金等,资助建设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设施,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条件保障。三是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将校友资源纳入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视野,把校友满意度、校友意见反馈补充到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指标内容中来。美国最佳学院排行一级指标就包括“校友的满意度”,通过对校友的调查,可以更真切地了解人才培养得失,这对学校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5]。

3.提供生动的思想道德教育素材。借助校友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一是开展校友活动、校友事迹的宣传,培育校友文化,营造重视校友工作、全员参与校友工作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在校生的爱校情结、感恩意识。二是把校友请进来。邀请优秀校友返校做报告,校友对在校学生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能够激励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让学生走出去。结合假期及社会实践课程采访校友,在增进学生与校友感情的同时,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友的工作实际,切身感受校友的精神风貌,从而树立学习信念和社会责任意识。

4.帮助在校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优秀校友的现身说法则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最好补充。通过聘请校友为职业生涯导师等多种形式,邀请校友回母校授课讲学,让学生亲耳聆听校友的奋斗历程,分享成功经验或挫折教训,给学生以启示。通过与校友的交流,学生还能够了解实际工作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情况,以及所学专业目前的状况、市场需求以及发展前景,及早为自己的将来做好规划。

四、致力于校友资源开发和运用,促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校要坚持落实14字方针:“高瞻远瞩重基础,组织沟通齐参与”,做到高度重视,着眼长远,掌握信息,搭建组织,沟通联络,全员参与。

1.增强校友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从战略高度认识校友资源推进学校办学的重要性,把校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视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调研统计分析,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增加经费和人员投入,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2.着眼于长远发展,切忌急功近利。要尊重每一位校友,做好耐心细致的服务工作,让校友事事感受到母校的真诚与热情。此外,学校要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善待在校生,用心培养学生,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自由、全面、健康的发展;学校各部门要为人才培养服务,营造宽松、活跃的校园环境。只有在校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培育,毕业后才能对母校更怀感恩之情。

3做好校友信息收集和统计。校友信息的基础工作在学校各院系,同时要注意通过各地校友会、班级聚会等渠道及时收集和更新校友信息,还要做好校友信息日常搜集整理工作。此外,要建立、优化校友数据库,实现信息动态更新、即时查询等功能,提高校友信息的准确率和全面性。

4.搭建立体化校友组织体系。高校应建立起“学校领导——专职工作部门——各院系、相关部门——教职工、学生社团”校院两级的校友组织体制和网络,还应建立起校友代表大会、校友董事会和各地校友会会长、秘书长例会制度,形成校内、校友立体化校友体系。

5.创建灵活有效的沟通联络机制。建立畅通的渠道,既要发挥刊物、报纸、信件、电话等传统媒介的沟通功能,更要注重开发校友网、QQ、人人网、微博等网络媒体的联络沟通功能,多渠道、全方位、即时性加强与校友的沟通和联系,为校友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牵线搭桥。

6.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学校各部门和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到校友资源开发工作中来。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加强联络沟通力度;鼓励教师外出交流讲学、学生假期回乡、社会实践时与当地校友进行联系;充实校友工作专职队伍,强化服务意识,增强队伍凝聚力,提升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缪建红.发挥校友育人功能,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管理观察,2009,(19):177-178.

[2]张向东.校友工作:现代大学发展的新支撑点[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3):11-12.

[3]刘焕阳.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93-94.

[4]李娜,解建红.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和培养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191-192.

[5]黄乐览,常晓苏,王兰平,张大经.做好校友工作,共创一流大学[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3):124-128.

(责任编辑:许广东)

猜你喜欢
校友资源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
校友资源有效利用下的高校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建设
校友资源有效利用下的高校学生就业创业课程建设
探讨校友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校友会就业基地”模式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应用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