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宁 王名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是各个民族团结的桥梁,是形成高校良好的育人环境的基础,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创新途径如下:通过“开小灶”切实抓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将民族团结放在首位,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帮助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待发展党员的学习成绩;思想政治教育要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终身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与学生干部培养相结合。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后盾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197-02
作为一个民族地区的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民族团结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而高校的德育工作除了依靠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教育之外,更多的是利用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员队伍中最具生气与活力的群体,是学生中的骨干和带头人,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凝聚、带头、示范、激励、渗透作用。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更是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治理,尤其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建设,是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一、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发展和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既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又是学校老师开展工作的骨干力量,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更是各个民族团结的桥梁;是形成高校良好的育人环境的基础,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解决民族问题、繁荣民族经济、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促进整个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的中坚力量。
(一)学校内部稳定、和谐发展的有力后盾
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以线带面,从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现在高校入学的学生绝大多数为90后,这些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等思想严重,少数民族大学生一直处在温室中很少接触社会,容易被民族分裂分子利用等等;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也决定了沟通和思想上的差异,而大力建设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让党的信念和观点通过少数民族学生传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对民族地区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更是学校内部稳定、和谐发展的有力后盾。
(二)各民族团结的桥梁
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来自民族地区的欠发达地区,父辈们都过着耕地、游牧的生活,虽然现在各个嘎查、村落都进行各种惠民项目,但是能够得到政策支持的人毕竟是少数,另外,内蒙古接壤外蒙古和俄罗斯两个国家,多民族聚居,这就给民族分裂分子提供了方便,他们利用各种事件的恶意宣传也煽动了不少淳朴的少数民族同胞,使得内蒙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是维护内蒙古政治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极为重要的力量。因此,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是从源头上解决内蒙古稳定和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切实抓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高广大少数民族党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民族政策的自觉性;不断发展壮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中党的队伍,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把它们建设成为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强堡垒和团结各族群众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维护新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三)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需要
毛泽东曾指出:“少数民族不仅要有行政干部,要出党的书记,要有军事干部、文化教育干部,还要有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以及各方面的人才。”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领导力量和骨干力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中起着桥梁、保证、骨干和带头作用。党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民族地区能够顺利发展,靠的就是党的民族政策和一大批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少数民族党员、干部。而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民族大学生中的很多人,往往是当地一个村里唯一的大学生,他们来到学校往往是带着全村人的希望,多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读完书后都选择回去建设家乡;另一方面,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批具有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能够在民族地区建设中无私贡献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高校应加大力度,把他们培养成为真正的“四有”新人,特别是发展为中共党员,对促进当地的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创新方法
积极吸收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中华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增强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具体操作中,还是会有一些问题,如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来自教育基础薄弱的老少边穷地区,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知识了解不多,入党愿望不强烈,甚至很多学生都参与教派活动,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等,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难度大、任务重。因此,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应从实际考虑,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创新培养思路争取培养和发展更多能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的,具有较高政治素质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
(一)通过“开小灶”切实抓好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
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要从“源”头抓起,突出一个“广”字。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知识了解少,认识浅,缺少社会实践的锻炼,以至于对党的感情不深,入党的愿望也不够强。鉴于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仅要积极正确的引导,更要面向全体少数民族学生“开小灶”,普及党的历史和理论知识,通过党的发展历史、民族地区变化史,以及政治事件等,深化少数民族学生对党认识,另外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发展得比较好的嘎查、村落去进行社会实践或是调查访问,唤起少数民族学生的共鸣,亲身感受党的政策和先进性,千方百计做好引导启发工作,调动广大少数民族学生的政治热情,激发对党的情感,强化加入党组织的意识,从而为高校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提供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
(二)将民族团结放在首位,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
入党积极分子被正式确立为建党对象后,要十分重视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此阶段进行连续的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关键环节。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的形式,或是组成红色社会实践团体以及组织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等形式保证学习的连贯和完整。另外,组织系统的学习,通过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使他们牢固树立拥护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思想和风气。同时可以通过时事政治以及党的重要举措等大力宣传维护边疆稳定、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毕业生党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家乡等。通过全面的培养教育,逐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政治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社会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新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
(三)帮助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待发展党员的学习成绩
在呼伦贝尔学院发展大学生党员对成绩要求是首位的,但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一些学生语言交流上还有障碍,成为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时的瓶颈。因此,我们在具体操作中,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绩。入学时,就要对入党要求强烈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给予“照顾”,不仅有专人负责思想教育、理论提高,更要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支部考核学习成绩时也要从多方面考核,例如他们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成绩是否稳步提高的角度去考核,不能简单地以是否及格,是否评上奖学金的角度去考核。
(四)思想政治教育要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终身教育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成长而言,加入党组织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刻的思想教育过程。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坚定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信念,端正入党动机;严格入党程序和仪式使入党积极分子在体验庄重、神圣的同时,更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其思想得到升华;丰富的组织生活和党的优良作风的熏陶使他们更加坚定对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具有崇高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的愿意为党、人民和民族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真正的共产党员,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从思想上真正入党。
(五)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与学生干部培养相结合
如果说入党前的教育是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组织上入党廓清思想认识,重在打好基础,那么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培养则是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入党和怎样做合格党员提供保证,重在抓提高。因此,巩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思想工作比发展党员工作更艰巨、更重要。所以持续不断地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是保证党员队伍先进性、保证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民族地区提供政治立场坚定的民族干部,因此,这种教育和培养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育形式,而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干部(同理在少数民族学生干部中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或是选拔优秀学生党员担任助理辅导员、助理班主任、朋辈辅导员等,让他们在参与校务工作和服务同学中受教育、长才干,通过担任一定的工作更有利于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的参与意识、责任意思、服务意识和政治信念,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他们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最终成为一个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少数民族党员、干部。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田 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