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3-09-25 22:30:56张颜芳
中国优生优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低体胎龄早产儿

张颜芳

(河南省开封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开封 47500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多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晚期可造成视网膜脱离而致盲。随着我国围生医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极低体质量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步提高,早产儿ROP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1],因此,ROP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出生的286例早产儿行ROP筛查,并对危险因素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我院出生的286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患儿胎龄均小于35周,体质量低于2 500g。详细记录早产儿性别、胎数、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方式、吸氧情况等。入选标准:经过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患儿无全身性疾病。

1.2 检查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检查前用美多丽眼液(0.5%托吡卡胺和0.5%盐酸去氧肾上腺素)点眼,1滴/次,1次/10 min,共3次,待瞳孔完全散大后,用0.5%盐酸丙美卡因(爱尔凯因)表麻剂双眼结膜麻醉,小儿开睑器开睑,由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使用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联合使用巩膜外顶压,检查时按照从后极部至周边部、先右眼后左眼的顺序依次检查全部视网膜的血管发育情况。按ROP国际分类法(ICROP)[2]记录检查结果:对首次检查发现视网膜尚未发育成熟者,2周复查眼底,直至周边部视网膜完全血管化;对发生Ⅰ、Ⅱ期ROP的患儿,每周复查眼底,直至ROP发生退行性改变;Ⅲ期及以上转诊治疗。整个筛查过程均有新生儿科医生在场,严密观察患儿的全身情况,必要时给予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检测。

1.3 判断标准 阈值前病变:1区任何一期ROP病变;2区2期ROP合并附加病变或任何未达到阈值病变的3期ROP病变。阈值病变:1区和2区的3期病变伴附加病变,范围连续达5个钟点,或间断累积达8个钟点。附加病变:后极部至少2个象限的视网膜血管扩张和迂曲[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ROP的发病情况 本文共筛查286例(572眼)胎龄≤35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的早产儿,发现ROP患儿33例(66眼),总发生率11.54%,其中Ⅰ期病变20例,Ⅱ期病变6例,Ⅲ期病变6例,Ⅳ期病变1例。其中Ⅰ-Ⅱ期自行退化或病情稳定22例,发展较快的阈值前病变及阈值病变患儿10例,立即转诊行激光或冷凝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Ⅳ期1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2.2 ROP的相关因素(表1) 筛查出的33例ROP早产儿中,出生体质量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胎龄三个组ROP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出生体质量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有吸氧(面罩吸氧)史组和无吸氧史组RO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出生体质量、出生胎龄和吸氧与ROP的关系

3 讨论

ROP是目前导致小儿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占儿童致盲原因的5% ~8%[4],随着我国围生医学和新生儿学的突飞猛进,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极低体质量早产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早产相关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早产儿ROP发生率和致盲率也明显提高。本文研究的286例早产儿ROP发生率为11.54%,且出生体质量越低,胎龄越小,ROP的发生率越高,这与文献报道相一致[5]。

ROP的真正发病机制仍未阐明,但ROP的发生与早产儿视网膜发育不成熟有密切关系,与生后氧疗也有一定关系。早产儿周边视网膜未完全血管化,出生后正在发育的血管对高浓度氧极为敏感,在高氧状态下可引起血氧饱和度增高,使视网膜血管收缩,造成视网膜组织缺氧,诱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致视网膜产生新生血管,纤维增生与收缩,引起视网膜脱离[6]。本文早产患儿中有吸氧史 148例,发生病变19例,无吸氧史138例,发生病变14例。结果显示,出生后有吸氧史和无吸氧史组与ROP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说明随着我国2004年《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颁布,新生儿抢救用氧制度进一步健全,用氧更加规范合理,在目前早产儿抢救用氧科学规范的前提下,吸氧已不再是ROP最主要的危险因素[7]。有研究显示,并非吸氧本身导致ROP病变,而是在不成熟的视网膜的基础上,低动脉血氧水平及较大的血氧水平波动会促进ROP的发生和发展[8]。

ROP一旦发生,进展很快,有效治疗“窗口期”很短,若能早期发现、及时进行视网膜激光或冷凝治疗,可有效控制病变、视力预后良好,而晚期ROP的手术效果一般不佳,即使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良好,但视功能的恢复仍然十分有限[9]。因此,ROP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治疗对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产前检查及胎儿期的护理,减少早产低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对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适时进行规范筛查;对一些具有高危因素及出生后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适当放宽ROP筛查范围,使ROP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对于控制病变发展,降低早产儿致盲率、致残率,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发育,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深远影响。

[1]Bouzas L,Bauer G,Novali L,et al.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in the XXI century:an emergency that should be resoved[J].An Pediatr(Barc),2007,66(6):551-558.

[2]The Committe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A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retinopathy of premacurity[J].Arch Ophthalmol,1984,102:1130-1134.

[3]Early Treatment of Cooperative Group.Revised indic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retinopathy of premacurity:results of the early treatment for retinopathy of premacurity randomized trial[J].Arch Ophthalmol,2003,121:1684-1694.

[4]阎洪禄,高建鲁,主编.小儿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6-82.

[5]臧涵怡,赵 伟,张自音.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早期干预价值[J].临床眼科杂志,2011,19(3):268.

[6]Ozaki H,Yu A Y,Della N,et al.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alpha is increased in ischemic retina:temporal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with VEGF expression[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1999,40(1):182-189.

[7]纪惠谦,梁 敏,李玲丽,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1,19(4):241-242.

[8]霍冬梅,董方田,戴荣平,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与高危因素[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4):567-569.

[9]毕小军,张芳霞,徐伟刚,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早期干预治疗[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6):527-528.

猜你喜欢
低体胎龄早产儿
首发抑郁症住院患者低体质量率及其影响因素
经络干预对早低体质量儿神经发育的影响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青海省大学生BMI与体质健康的关系研究①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6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不同呼吸参数机械通气对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0kg以下患儿体外循环术后指标的研究
医学信息(2015年27期)2015-08-27 13:58:4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