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解释阈限研究

2013-09-22 14:04皖南医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指导思想思想体育

武 展(皖南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学校体育以健康为基准点,确立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如何规范学校体育的实施域面,健康第一思想是否具备统领其他思想的气质,学术界尚有争论.应该说,回应争论的唯一选择就是准确地确定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思想的解释阈限,做到既不包干,也不过于自逊,准确定位健康第一在学校体育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1 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身份确认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是一种理念、原则,是人们对体育教学价值取向的考量,进而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指南[1].它的形成和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定的时间验证周期,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佐证,而且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教育旨向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quality education)的思想80年代在我国出现,经过多年的酝酿和发展,于1995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以法律性文件的形式正式确立.素质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力求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和学会交流,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藉此教育理念的春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基于健康概念的丰满与演化,力求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四个方面促建学生全面的健康.“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鉴于此,部分学者就提出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也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健康为纲组织学校体育教学的实体.对于这一点部分学者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提出“健康第一”口号的初衷是有具体条件的,它的提出主要是应对以往学校教育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过于注重分数而忽视学生健康,甚至损害了学生的健康而提出的,针对这种情况,对于学生健康的诉求才提上日程,而不应该将健康第一思想理解为是对体育价值的正面表述.因此,他们认为目前体育界对“健康第一”这一口号理解的偏颇,是对体育自身价值理解不充分的反映,是对于健康第一思想提出初衷的过度泛化解读.

应该说,对于健康第一的上述这两种言说各有依据,都是契合健康第一理念提出的初衷的.那么是不是我们就会在理论博弈中抉择呢.当然不是,审视某一种思想是否具备作为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规格,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斟酌、审视,以明确指导思想与非指导思想的界定.(1)以时代为背景,价值取向为皋首,确定国家、社会对人才的体育要求;(2)确定体育的教育功能、教学功能;(3)确证特定思想与其他思想的并蓄关系;(4)借鉴和融合国外体育教学的成功经验.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考证,可以看出学校体育确立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的依据是成立的.首先,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注人民体质健康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了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并确定了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实施对象.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以发展学生能动性,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的各种学校体育教学思想得以殊途同归,归结到终身体育思想的旗帜下,并受到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发展.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于2007年5月7日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明确目标,强化操作性,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这等等文件的规范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思想确立着名正言顺的价值定位.其次,学校体育具备促进学生健康的先天功能.学校体育对于学生身体健康方面的关照自不言说.同时,学校体育提供着开阔的活动空间与多频的交流机会,为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的建设提供着其他学科不可比肩的便利.再次,“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并不排斥学校体育的其他指导思想,而是丰富着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系统的生态结构.“没有一个理论能像我们经历过的社会现实那样提供一种有关社会现实的完整画面或全面解释.每一种理论都清楚地洞察到社会生活的一个特定方面或侧面,而同时又歪曲或没有看到其他方面.”事实也证明,基于同一对象但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注目,它们的“作为领域”不可能具备同一性[2].因此,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落脚于技能教学(即三基教学)加以概括不行,体质不行,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也不行,虽然它们在各自关注视角内都有所斩获,但至少在思想导向和层面上都不具备完整的性格.因此,以学校体育健康运作的前提出发,必须从多视角价值判断出发,解决好一(学校体育)与多(思想)之间的关系,共建学校体育新时期发展的多元契机.第四,健康已经成为全球理念.2005年第六届健康促进国际大会通过了《关于在全球化世界中健康促进的曼谷宪章》.该宪章开宗明义提出:“曼谷宪章确定了通过健康促进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关注健康的决定因素所必须的行动、承诺和保证.”[3]该宪章进一步推进了1986年第一届健康促进国际大会通过的《渥太华宪章》,并为21世纪的健康促进提供了富有远见的新方向.《曼谷宪章》的显著特点是突出了不断变化中的全球健康问题,并强调必须关注全球化对健康的影响.近年来,有关健康与发展的国际政策与立法举措越来越关注全球化对健康影响,学校体育作为全民健身规划的重要阵地,自然的将目光集中在健康促进方面也就顺理成章了.

2 健康第一在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体系中的定位认证

可以确认,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所规范的内容是确切的,它在一定的理论规范之内进行着对于实践教学的考量.那么,它是基于什么理念基础考虑的呢?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其实是十分明显的,无论理论内涵的差距多么巨大,归根结底是对于人应该成为什么的问责.历数学校体育思想的种种,可以看出,思想是“指向”什么而加以“导向”的运作,当下,我们对于各理论的责难,基本上是基于“导向”方面的,学校体育思想的主旨把人引向何处的向度必须明确,它的效力发挥的层面与方面的规划必须谨慎.因此,对于学校体育思想的理解,首先要确证的就是确诊学校体育思想的“导向”(见表 1).

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多元局面在我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至少在近期不会落定尘埃.面对如此之局面,确定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各具特征的价值定位与导向规范十分必要.这样一方面可以将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效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优化指导思想与具体实践教学的最佳卯榫;另一方面,也可以确证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价值定位和作为领域,将思想的落实贯彻到实处.

表1 学校体育思想价值导向一览表

3 “唯体育健康论”———对于学校体育责限的异化读解

健康第一要成为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首先要完整、正确地理解什么是健康,不要误解为体育就是健康,片面夸大体育的作用.徐本力教授认为,由于对现代教育理念的部分误解,导致取消了或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对提高学生的力量、协调性、灵活性等能力和勇敢顽强精神非常有利的器械体操项目和长跑的教学.学校体育在一定程度上丢弃了实质性的教学内容,以盲目乐观的情绪,构建着学校体育建设的空中楼阁,充斥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主观随意性.

实现健康的手段是多样化的,它需要学校内各学科形成网络式的互协形态,仅凭体育一己之力、包打“健康第一”是乏力的,是难以实现健康这个目标的,片面夸大体育在健康中的作用也无异于是对学校体育的自戳.健康并非体育的唯一目标,而且体育也担当不起健康的全部目标[4].就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来说,如情绪、压力等问题,不是学校体育所能解决的,把健康问题都揽到学校体育头上来,去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学校体育会不堪重负,学校体育围绕实现健康所制定的周密计划,实际上造成标靶的空设.此外,为真正实现健康目标必然要采用更多的健康促进手段,体育和健康之间的确存在着密切联系,但是体育和健康教育各自具备特定的研发领域,属于两门不同的学科.因此,要把什么叫体育、什么叫健康、什么叫教育离析清楚,避免出现大而全、全而不清的视角盲点.目前,我们许多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走向了唯健康论或健康至上论,主要表现在把体育课等同于健康体育课,把健康等同于体育或凌驾于体育教学之上,降解或忽视了体育的育人功能,把体育的育人功能下放到次要的地位,不能不说是一种唯健康的单向度体育观[5].应该说,体育的本质功能是育人,离开育人谈健康,是一种本末倒置,也不能不说是学校体育发展对于人主体性自戳的一种异化.在充分重视健康的前提下不能忽视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促进,人的发展当然需要健康,但是在健康的基础上人还是需要更好发展的,即健康不是终极目的,健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健康第一”的思想是针对学校教育讲的,学校教育也的确需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科,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理所当然要坚决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健康第一”并不是专门针对学校体育而言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面向整个学校教育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整个学校教育必须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的每一个学科、每一个部门,都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能使“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正如学校体育理论专家李晋裕所言“我觉得现在有一种误区,一讲健康第一很自然就定位在体育上,这是不正确的.中央文件指出,学校教育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整个学校教育要树立这个指导思想,而不是说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现在往往有人把体育当成一个主角了,我认为在定位上不够准确.”囿于体育自身的局限,健康目标难以仅通过学校体育的手段得以改观或实现.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健康与诸多因素相关联,如营养、生活方式、环境、遗传获得性、社会保障体系、预防医学、卫生学等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健康的问题,提出有影响健康的10大因素,概括起来,人的健康和生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环境.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体育只是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之一.体育对健康的作用,只有在上述因素的密切关联中才能发挥特有的作用.单靠体育乃至学校教育控制诸如营养、生活习惯以及遗传或自然环境等对学生健康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是不现实的.

由上可见,“唯体育健康论”是对学校体育功能认识的泛化导致的学校体育目的的异化,是一种主观的唯一化认识.应该认识到,学校体育在其发展中必然要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要尽量保持体育最基本的内容和方向,摆正自身的位置,分清目标和方向,避免泛化倾向的蔓延.“健康第一”是教育的总目标,学校体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相信没有人会否定它的正确性,但如果无限延伸和过度夸大学校体育的功能就容易使学校体育发生异化[6].因此,学校体育在为健康服务中要根据自身特点,通过体育自身手段,最大限度发挥体育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

4 小结

没有任何一种指导思想可以取代另外一种指导思想,任何思想在解释力上都有方向规划,至少就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思想版本来说是这样,它们相互之间主要还是兼容、并存关系,能做到博采众长最好.但是就目前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体系构建的现状而言,并不是很尽如人意.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体系中各思想间存在内在联系,所要注意的是理清它们各具特征的指向,塑形指导思想体系的建构.基于这一点考虑,既要确定健康第一的解释效力,充分确认其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定位,又不能全盘肯定学校体育健康第一风骚独领的定位,造成其他指导思想的价值旁落.

〔1〕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张洪潭.从体育本质看体育教学[J].体育与科学,2008(3):81-86.

〔3〕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江文奇,曹海.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认与异化[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1):75-80.

〔5〕黄平波,安国彦,等.学校体育异化现象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8(4):89-92.

〔6〕江文奇,李勋,刘广路.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解释力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88-91.

猜你喜欢
指导思想思想体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