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校园足球布点初中球队建设现状调查

2013-09-20 02:16吴剑刘荣建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3年3期
关键词:布点太原市教练员

吴剑,刘荣建

1993年,受奥运争光计划的影响,山西省体委取消了投入大、成绩较差的三大球省队设置。这一举措,对当时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链造成了重创。由于顶层球队(省队)的取消,失去了向上输送运动员的对象,各地市也先后取消了地市级足球队的设置,继而各中小学也相继取消了校代表队的设置。这种连锁反应,对山西竞技足球的发展造成重创的同时,也对群众足球活动的开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9年6月,遵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整治和振兴中国足球的指示精神,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推进《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在全国44个城市、2000余所中小学校启动了“校园足球活动”。[1]

太原市于2011年7月5日成为全国44个青少年校园足球布局城市之一,狄村小学、桃园小学、山大附中、太原三十九中等30所小学和16所中学也被确定为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布点学校。校园足球活动在太原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山西足球崭新一页的开始。“校园足球”建设的目标是依托学校,构建以教育系统为主渠道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新型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2]如何充分利用这次机会,重新建立一条依托学校教育环境,培养全面发展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链成为关键,各布点学校的代表队建设无疑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形式主要以球队建设为主体,以训练比赛为载体进行。初中阶段居于“小学—初中—高中”三级联赛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研究太原市校园足球初中阶段布点学校(以下简称“布点学校”)球队建设现状,对于促进山西省校园足球活动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各阶段球队建设及其他省份校园足球队的球队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的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太原市校园足球初中阶段布点学校足球队建设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研究 通过CNKI、中北大学图书馆以及山西大学图书馆,以“校园足球”、“中学足球”“球队建设”为关键词搜索并确定38篇相关文献。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地梳理与研究,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分别编制了教练员问卷及运动员问卷。两套问卷均进行了信度检验及效度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信性。所有问卷均采用现场发放与回收的方法(见表1)。发放教练员问卷15份,收回15份,有效问卷1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发放运动员问卷165份,收回137份,回收率为83.03%,有效问卷135份,有效回收率为98.54%。

表1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一览表

1.2.3 实地考察法 通过对校园足球布点学校的实地考察,了解各学校场地、相关设施、教练员资质、训练计划、队员水平、学校对校园足球的重视程度等状况。

1.2.4 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在研究过程中与太原市教委、山西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的管理人员以及布点学校的体育老师、教练员及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现场及电话访谈,得到了较为宝贵的研究资料。

1.2.5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回收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输入计算机,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太原市校园足球初中阶段布点学校分布情况分析(见表2)

表2 太原市校园足球初中阶段布点学校分布一览表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根据太原市国土资源局2007年公布的太原市行政区划分,太原市下辖六区、三县及一个县级市。表2显示了太原市校园足球初中阶段布点学校的分布情况。太原市校园足球初中阶段布点学校共有16所,距国家要求的33所,还相差17所。布点学校主要分布在城区,周边县市除清徐中学外没有布点学校。在太原市六大城市行政区中,小店区布点学校最多,为五所;晋源区及万柏林区最少,分别只有一所。山西省及太原市的足球项目传统学校主要集中在小店区,分别是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太原市第三十八中学。总体来看,太原市校园足球初中阶段布点学校呈现出“重城区,轻郊县;重传统、轻新建”的不均衡格局,布点学校的数量距国家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2.2 太原市校园足球初中阶段布点学校教练员建设现状

我国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存在着数量少、质量不高、学历低、知识结构单一、年龄老化的状况。[3]甚至有些学校足球队的教练根本就不是搞足球的。[4]教练员是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者及运动训练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2],同时教练员还是运动队管理的决策者、运动队管理链中的信息沟通者、运动队人际关系的协调者。教练员的素质及业务水平是制约运动训练实施的决定因素。

2.2.1 教练员年龄现状分析 由表3可知,布点学校教练员年龄在30岁以下的只有一人,年龄在30岁至35岁的为10人,占总人数的66%,年龄在35岁以上的有四人。由此可见,布点学校教练员中大多数年龄在30岁至35岁之间,教练员队伍整体呈年轻化态势。这一年龄段人群生活及工作相对稳定,使他们可以集中精力于校园足球活动上,对于促进该活动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表3 布点学校教练员年龄情况统计表(n=15)

2.2.2 教练员学历现状分析 调查可知,布点学校的15位教练员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为12人,占总人数的80%;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两人,占13%;具有大专学历一人,占7%。可以看出,在布点学校教练员团体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练员有14人,占全部教练员的93%,整体具有较高学历。

2.2.3 教练员职称现状分析 按国家关于专业技术职称条理规定:中学教师的职称有高级和中级(中学一级)之分,教师可分为中学高级教师(高级职称)、中学一级教师(中级职称)、中学二级教师(初级职称)、中学三级教师(无职称)。

由表4可知,在调查的15位教练员中,拥有中学初级职称的7人,占到总人数的46%,中级职称4人,占27%,高级职称3人,占20%。所以说太原市校园足球教练员队伍还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从整体来看,教练员的职称以初级、中级为主。根据年龄分布态势,未来五年,太原市校园足球教练员的职称水平将有大幅度提高。对于太原市校园足球活动水平的提升及健康、持续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4 布点学校教练员职称情况统计表(n=15)

2.2.4 教练员专业现状分析 由表5可知,通过对15名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九位教练所学的专业为体育教育类非足球专项,占到总人数的60%;只有六人所学专业为体育专业足球专项,占40%。

表5 布点学校教练员专业情况统计表(n=15)

这表明,布点学校的教练员中,大部分没有经过足球专项的学习。这种专业经历的缺乏,导致他们对足球专业训练客观规律的认识不足,从而影响了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这也是制约布点学校球队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太原市校园足球初中阶段布点学校运动员现状

2.3.1 年级分布现状分析 由表6可知,从137份有效的学生调查问卷统计得出,太原市初中校园足球联赛初二学生最多,共63人,占46%,是参赛运动员的主力军;初一学生41人,占30%;初三学生最少,共33人,占24%。调查发现,初三学生面临着中考,学习任务较重,参加比赛的人数相对较少;初一学生刚刚进入中学,对学校各方面还不是很熟悉,足球运动技能较差,与球队的磨合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足球训练,技战术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身体素质相对较好,运动技能较高。所以大部分教练员一般在初二学生中间选拔参赛队员,尽可能使队伍的实力组合最大化,力争取得较好的成绩。

表6 布点学校运动员年级分布(n=137)

2.3.2 训练年限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由表7可知,参赛运动员中,训练年限在一至二年之间的占82%,即大部分的运动员都是刚刚接触足球或是接触足球训练的时间不长。具有三至四年训练年限的运动员占12%,五至六年的为4%,六年以上训练经历的仅占2%。数据显示,在布点学校的运动员中,由于足球训练比赛经历的欠缺,具有较好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及专项比赛经验的队员占极少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太原市小学阶段足球训练开展不普及的问题,暴露出太原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链的薄弱。

表7 布点学校运动员训练年限情况统计表(n=137)

2.3.3 训练动机现状分析 布点学校运动员参加校园足球的动机与目的主要是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兴趣爱好和丰富课余生活。在与小队员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事实上在是否参加校园足球活动的问题上,家长的态度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对部分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家长是在孩子有此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出于强身健体及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的目的同意孩子参加校园足球训练。也有的家长认为,校园足球活动是一个可以促进孩子广泛交流、全面发展的平台。但也存在一些功利思想,那就是通过校园足球的持续发展,为孩子将来的升学奠定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家长的态度占主导地位,参加动机呈多元化态势。

2.4 太原市校园足球初中阶段布点学校训练现状

2.4.1 训练次数/周现状分析 由表8可知,布点学校每周训练次数为一至两次的有五所,占33%;三至四次的有三所,占20%;五至六次的有七所,占47%。相关研究表明,训练时间的多少,对训练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调查数据表明,太原市校园足球初中阶段布点学校中,大部分学校可以做到每周三次及以上的训练量,这对于提高校园足球学生参与者的竞技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另外有五所学校周训练课次不足三次,可能是他们对校园足球活动的一种消极应付态度的表现,也可能是他们对足球训练客观规律的把握缺乏科学的认识。

表8 布点学校运动员训练次数/周情况统计表

2.4.2 布点学校训练时间现状分析 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各校基本可以保证每周三次以上的训练密度。由表9可知,每次训练时间在半小时以内有一所;训练时间在一小时以内的有六所学校,占总数的39%;每次训练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的学校有四所,占总数的27%;训练时间在两小时的学校有四所,占27%。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中指出,学校体育课应加大足球教学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在校学生每周应有不少于两小时足球活动时间,保证全校不少于50%的学生参加足球活动。由此可见,训练时间在一小时以上,两小时以内的学校共有10所,占63%,基本达到对于训练时间的要求。

表9 布点学校运动员每次训练时间情况统计表

2.4.3 场地器材与装备现状分析 场地设施等训练条件的有效保障,可以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促进训练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也可进一步促进小球员对足球运动兴趣的提升,对于训练质量的保证和训练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15所学校进行实地的调研,发现布点学校场地主要为塑胶及硬化场地。塑胶场地主要应用为室外田径跑道及田径运动场地内半圆区,适合于各级比赛、学校教学、训练等,可全天候使用。硬化场地是通过铺水泥、矿渣、细石等方式将场地硬化,防止场地尘土及泥泞。

由表10可知,布点学校中,九所学校为塑胶场地,约占总数的60%,四所学校为硬化场地,占27%,泥土场地和没有场地的学校各一所。总体看来,太原市校园足球初中阶段布点学校的场地条件可以满足正常的足球教学与训练任务。泥土场地的学校不光场地是土的,且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本校学生和教练迫切希望把场地地面进行硬化。此外,在调查过程中33%的学校足球器材情况充裕,67%的学校足球器材方面较充裕。可以看出,布点学校足球场地器材方面基本能够满足校园足球队的需求。

表10 布点学校场地情况统计表

2.4.4 训练内容现状分析 在对布点学校教练进行问卷与访谈的过程中,教练员们安排的训练内容可分身体训练、足球技术训练、足球战术训练、游戏和比赛等部分。训练基本由热身活动、基本功传接球等练习、小组练习、攻防练习等组成。绝大多数教练员都有详细的训练计划。

在实地观摩训练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校的训练沿袭了传统的训练方法,没有把现代足球训练理念融入到练习中。传统的训练方法强调技术的规范,但缺乏对抗而使训练显得枯燥,容易导致年轻球员注意力的转移;现代足球训练理念强调与实战的结合,重视对队员技能的培养,很多练习都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既保证了训练的对抗性,又提高了队员的训练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太原市校园足球初中阶段足球教练员的训练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2.5 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分析

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简称为“学训矛盾”,是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长期争论的热点问题。球员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不高,对科学、人文、哲学、政治、法律知识的相对匮乏,影响了球员对足球的理解,以及对足球理论与足球技战术的理解[6]。各级足球人才培养机构应加大受训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力度,培养青少年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这既有助于其足球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7]。先前研究表明,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产生矛盾的原因有: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关注不够、训练时间影响了文化课教学、运动员自身要求不严、主观不够努力等因素。由表12可知,80%的教练员认为参加足球训练在时间、强度等方面对学生学业成绩有一定的影响,只有20%的教练认为参加足球训练对学业影响很小。

表11 布点学校教练员对“学训矛盾”认知情况统计表(n=15)

由表13可知,运动员中,有50%的人认为足球训练对于学业成绩有一定影响,45%的运动员认为没有影响,还有5%的运动员认为对学业的影响较大。两组数据表明,教练员与运动员对“学训矛盾”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

表12 布点学校运动员对“学训矛盾”认知情况统计表(n=137)

虽然足球训练时间只有每次大约1h~1.5h,但是小队员们投入到足球活动的行为却远远超出这一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对文化课的学习产生了影响。比如说,训练外的加练、观看足球类节目,浏览足球类网页等。针对这一问题,作为管理者的学校并没有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性措施,而是完全依靠家长的约束。值得注意的是,在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小球员,当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时,必然会影响其在其他活动中的参与度。因而学校应利用这一特点,提出一些入队的条件,比如说把文化课学习成绩作为小队员能够入队的一个指标,让小球员们为了入队而努力自觉地进行文化课的学习,可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布点学校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城区,以小店区与杏花岭区最多;布点学校教练员队伍呈年轻化态势,以初级职称为主,缺乏体育专业足球专项人才;布点学校运动员以初二年级为主力军,训练年限较短,参与动机呈多元化态势;布点学校场地器材情况能够满足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但训练内容缺乏现代足球训练理念的支撑;对于学训矛盾的认知,教练员与运动员存在一定的差异。

3.2 建议

太原市应本着“区域平衡发展”的思路加快对布点学校的建设工作,加强教练员队伍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小学、初中、高中三级联赛的建设工作,夯实三级人才培养链的基础;学校应主动采取措施,对学训矛盾问题进行干预。

[1]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R].群体字[2009]54号.

[2] 董众明,龚波,颜中杰.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2):91 ~94.

[3] 朱军凯.对我国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现状与培养问题的几点认识[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2):54 ~55.

[4] 王斌,郑美霞.对不同学段足球运动员运动动机的比较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4):104 ~107.

[5] 孙建中.浅谈足球后备人才不足的原因[J].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4(4):71~72.

[6]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7] 张玉道.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陷入发展困境的原因探究—缺乏核心竞争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1):1 ~4.

[8] 李克栋.我国足球运动员培养模式与人才质量的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28(5):182 ~184.

猜你喜欢
布点太原市教练员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及优化探讨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浅谈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及优化
江西省绿色通道车辆货物检测点布点方案探讨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