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鸿励,张辉,王妍
(中国传媒大学理工学部理学院,北京100024)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首都北京拉开序幕。我国健儿经过顽强拼搏最终取得了金牌榜第一名骄人战绩。正当我们为自己是体育健儿感到自豪时,2008年12月17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公报表明,虽然我国体育事业在逐年提高,但是还存在不足之处,尤其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例如,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指每周参加3次及以上,每次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锻炼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的人数比例仅为28.2%;而美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49%;加拿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48%;芬兰有39%的成年人每周参与高强度锻炼或5次以上中等强度锻炼。与上述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基本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居民健身现状不容乐观。
如何激发广大群众的健身热情,提高全民参与健身活动的比例,对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立足国情,对北京市居民健身人群的健身行为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影响我国居民健身行为的主要因素,对促进我国全民健身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目前,国内学者对居民健身行为的研究分析有很多,但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上,缺少实证性分析(见参考文献[1-11]),从数学模型角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少。
本研究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探讨以下三方面问题:(1)居民特征和健身行为特征的现状分析;(2)利用列联表统计分析法研究居民特征与健身行为的关系;(3)利用因子分析模型研究居民健身行为的影响因素。
(1)列联表分析
列联表是观测数据按两个或更多属性分类时所列出的频数表。一般,若总体中的个体可按两个属性 A 与 B 分类,A 有 r个等级 A1,A2,A3,…,Ar,B 有c个等级 B1,B2,B3,…,Bc,从总体中抽取大小为 n的样本,设其中有nij个个体的属性属于等级Ai和Bj,nij称为频数,将 r×c个 nij排列为一个 r行 c列的二维列联表,简称r×c表。
列联表又称交互分类表,所谓交互分类,是指同时依据两个变量的值,将所研究的个案分类。交互分类的目的是将两变量分组,然后比较各组的分布状况,以寻找变量间的关系。
观测数据按两个或更多属性(定性变量)分类时所列出的频数表。
列联表分析的基本问题是,判明所考察的各属性之间有无关联,即是否独立。分别为行和及列和(统称边缘和);根据皮尔森(1904)的拟合优度检验或似然比检验,当H0成立,统计量的渐近分布是自由度为(r-1)×(c-1)的 χ2分布,式中 Eij=称为期望频数。当n足够大,且表中各格的Eij都不太小时,可以据此对H0作检验:若χ2值足够大,则拒绝假设H0,即认为A与B有关联。
列联表检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给定观测频数表中,计算两个边缘部分的总频数,进一步计算相对频率;
第二步:用每一个相对频率依次去乘右边的总频数,从而得到期望频次的对列;
第三步:利用χ2统计量将观测到的频数nij和期望 Eij相比较,得
(2)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主要是描述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即将原始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变量间的相关性则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并用一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表示。也就是说,用少数几个互相正交的变量来代表原始数据中较多的变量,这些新变量被称作因子或者主因子。因子分析可以看成是主成分分析的一种推广形式,其基本目的是:利用少数几个因子f1,f2,…,fm去描述许多变量之间的关系。被描述的变量X1,X2,…,Xp是可以观测的随机变量,即显在变量,而这些因子是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因子分析就是利用这些潜在变量或者本质因子去解释可观测的变量。
因子分析模型:
X1=μ+a11f1+a12f2+…+a1mfm+ε1
X2=μ+a21f1+a22f2+…+a2mfm+ε2
……
Xp=μ+ap1f1+ap2f2+…+apmfm+εp
其中矩阵A=(aij)称为因子负荷矩阵,aij表示第i个变量Xi在第j个因子fj上的负荷。在上述模型中,第i个特殊因子εi仅与第i个变量Xi有关,而第i个公共因子fi与所有p个变量都有关系。因子负荷代表了每个因子与原先每个变量的线性相关系数,可以用之对因子进行解释。
本文利用交互分析研究了居民特征对健身行为的影响程度。
限于居民健身数据的有限性,本研究试图通过典型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因此,自行进行了问卷设计,确定样本框。选择了北京市城八区(东城区、西城区、宣武区、崇文区、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丰台区)16个健身场所进行了问卷发放,发放问卷1120份,筛选出有效问卷1030份。为判断问卷调查的数据可靠性,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通过SPSS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得到标准化的克朗吧哈系数为0.7,说明问卷调查数据质量可靠。再对数据进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KMO统计量也为0.7,说明数据有效。
(1)健身频率
数据表明:健身人群中有一半人每周健身3-4天,其次是每周5天及以上的(31.7%)。而选择每周1-2天(15.2%)和每月1-3天(2.2%)的人群是比较少的。这说明北京健身居民的健身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
(2)健身项目
数据表明:大多数人健身时都会选择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
(3)健身目的
数据表明:居民健身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其次是塑身和减肥,而把休闲和社交作为健身目的的比例则是最少的。
(4)健身计划
数据表明:健身人群中无健身计划(30.8%)、有健身计划(69.2%)。为了提高健身的效果,合理安排健身计划很重要。
(5)健身费用
数据表明:选择年健身费用在1000-3000元的人群是最多的(59%),而年健身费用达到3000-5000元(21.9%)、5000-10000元(9.5%)和10000元以上的(3.8%)比例较低。
(6)健身消费明细
表1 健身消费明细表
从表1可以看出,健身消费中场馆费是花费最多的部分,达到了年平均为1833元,而剩余的消费项目所占比例较小,均没有超过1000元,其中指导费和营养费的投入是最少的,因此,在限制居民健身的因素中,场馆费占很大的比例。此外,健身的人群没有科学健身和制定健身计划的习惯,所以不愿意花钱在健身指导费和营养补充费上,使其健身行为不太规范和科学,健身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让公众了解科学健身的重要性,从而改变原有的习惯,达到最优的健身效果。
(7)健身选择时所考虑的因素
表2 健身选择时所考虑的因素
从表2中可以看到,北京居民在进行健身行为时,大多数人会首先考虑交通是否便利;其次是健身环境和价格因素;再次是机械设备;最后是服务态度和教练素质。首先考虑交通是否便利主要是由于北京居住环境范围较广,工作比较繁忙,健身人群不希望闲暇时间做多余的不必要活动,因而喜欢选择离家较近的健身场馆;其次考虑健身环境和价格,说明经过紧张的工作之后,人们很需要一个舒适的环境来放松自己,当然环境价格不能过于离谱,这也说明了居民健身具有一定的理性。
(1)健身项目与性别、年龄段的关系分析
对上述关系进行交互分析,结果如下:男性较偏爱无氧运动,原因是无氧运动能够让男性通过锻炼产生肌肉,增强自信心,女性比较偏爱有氧运动,因为有氧运动可以塑造女性完美的身体曲线;40岁以上的人喜欢做无氧运动,而年轻人喜欢做有氧运动,这是由人的身体素质决定的。
(2)健身目的与性别、年龄段、婚姻状况的关系分析
对上述关系进行了交互分析,结果如下:男性健身的目的更倾向于增强体质,而女性则多为了塑身和减肥,这符合男性追求力量,女性追求漂亮的特点;由于年轻人追求形体美,所以年轻人比起中年人更热衷于塑身和减肥;已婚有小孩的健身人群是为了增强体质,已婚无小孩的人群则多是为了塑身,未婚人群则是为了减肥,说明有小孩之后人会变得务实,对外表的东西不是非常在意。
(3)健身计划与性别、年龄段、个人月收入、婚姻状况、职业的关系分析
对上述关系进行交互分析,结果如下:有健身计划的男性比女性多,说明男性意志力明显强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有健身计划的人群逐渐减少;随着收入增加,有健身计划的人群逐渐增长,说明高收入人群在认识上比较成熟,健身行为更有规律;已婚有小孩人群健身计划的比例稍低于已婚无小孩和未婚人群,因为有小孩的生活比较忙碌;在没有健身计划的人群中,一般职员和自由职业者的比例较高,而在有健身计划的人群中,机关干部和公司主管比例较高,这可能与他们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较多有关系。
(4)健身费用与性别、年龄段、个人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的关系分析
对上述关系进行交互分析,结果如下:在不到3000元的低消费健身中,女性所占比例较大,而在3000元以上的健身消费中,男性比例较大,说明男性更偏重于高消费健身;年轻人的健身消费多数在1000-3000元,随着年龄和收入的增加,3000-5000元的健身费用人群的比例有所增加,说明随着年龄增长,收入高了,健身方面的需求有所增加;随着学历的提高,3000-5000元健身的人群较多,因为高学历人群收入较多,观念比较时尚;在1000-3000元健身消费段未婚人群比例较高,3000-5000元健身消费段已婚无小孩的人群比例较高,5000-10000元健身消费段已婚有小孩的人群比例较高,这与家庭成员数量的增多有关系;普通职员、一般职员、学生、家庭主妇和离退休者健身消费较低,而高层干部、部门主管和个体户健身消费较高。
为了从众多影响居民健身行为因素中找出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我们基于典型调查数据,对居民特征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如下:第一个主因子f1主要由年龄段和婚姻状况两个指标决定的;第二个主因子f2主要由收入、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三个指标决定的;第三个主因子f3主要由性别指标决定的。
通过因子分析将影响居民健身行为的主要因素分成三类:婚姻状况和年龄为第一类,称为内在因子;收入、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为第二类,称为特征因子;而性别为第三类,称为性别因子。这是影响居民健身行为的三大因素,其他任何影响居民健身行为的因素都可以归入到此三因素中。
在影响居民健身行为的因素中,年龄、月收入和性别是主要影响因素。因为性别和年龄是限制人们活动的内在因素,因此对健身有明显的作用。收入对健身有正面的支持作用,只有收入提高了,人们才有能力增加健身消费的支出。以下是对本文分析结果的梳理:
(1)北京市居民健身行为总体来讲是比较积极和科学的,大多数人是在健身房进行健身的,参与的健身项目也比较丰富,效果比较好。
(2)健身居民特征现状分析结果:从年龄上看,中青年是主力;从性别上看,男女比较均衡;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健身人群的学历多数在大专及本科以上;从婚姻状况上看,未婚人群所占比例比较高;从职业上看,普通职员和学生较多。
(3)健身居民的健身行为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在健身频率上,有一半人为每周3-4天;在健身项目选择上,男性大都选择有氧运动,女性则偏爱无氧运动;在健身目的上,增强体质是第一需要,其次是塑身和减肥;在是否有健身计划上,大多数人的回答是肯定的;在健身费用上,多数人每年花费在1000-3000元之间;在健身时考虑因素上,有四成的人首先会考虑交通是否便利。
(4)影响健身行为因素的列联表分析结果:性别差异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男性和女性首选健身项目上有区别;另外,年龄对健身项目的选择也有影响,不同年龄段热衷于不同的健身项目;在对影响健身目的的因素进行分析时,也能得到类似的结果。最后,在有无健身计划和健身费用方面也能得到各自的主要影响因素。
(5)利用因子分析将影响北京居民健身行为的主要因素分为三类:内在因子、特征因子和性别因子,其中年龄和婚姻是内在因子,收入、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是特征因子。三个因子共同影响着居民的健身行为。
(1)影响居民健身行为的特征因子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收入,因此只有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才会更加愿意进行健身方面的支出,才能更好的享受运动带来的好处。
(2)政府应该加大健身场地建设,为居民健身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使之合理分布,让居民出门就有健身场所,真正方便于民。同时,应该重视居民的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国民素质,而且还能带动包括全民健身等各方面的发展。
(3)加大健身信息传播的力度。政府应该加强舆论宣传,倡导全民参与健身,科学健身。与此同时,对于健身场所,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健身方案,引导居民参与科学的健身活动;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及时更新健身器材,使健身活动丰富而富有成效。
(4)要关心特殊人群(例如老人和小孩等),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服务。真正实现全民积极参与健身的目的。
(5)针对奥运后这个特殊时期,政府应积极努力保持居民健身热情。例如,免费或低价开放各个奥运时期的场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1]吴晓红.江苏省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健身群体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1-45.
[2]裴晶晶.长春市健身俱乐部女性会员体育消费行为特征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8:1-45.
[3]伍钰.成都市健身俱乐部市场消费者行为调查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1-47.
[4]王飞加.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6):192-193.
[5]刘志强.影响居民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J]. 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01,(1):25-27.
[6]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点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7]柏杰,朱仁康.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03,(1):31-33.
[8]刁在箴.中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概况之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1):744-745.
[9]周学荣.我国两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情况的比较研究[J]. 体育科学,2004,(7):12-15.
[10]于振峰.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 体育科学,2001,(1):9-11.
[11]张林.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