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兴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体系

2013-09-19 11:10吴晓瑞信永达钟云飞
东北水利水电 2013年9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水土保持效益

吴晓瑞,信永达,钟云飞

(1.公主岭市移民工作管理办公室,吉林 公主岭 136100;2.松辽委综合管理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1;3.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吉林 长春 130021)

1 概述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准确、客观的评价,可以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选择、政策制定等提供科学的基础支撑,同时可以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目前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评价工作还较缺乏,定性的描述往往忽略了水土流失治理的系统性和治理效果整体性分析,不能正确地反映治理措施存在的问题以及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性,制约了治理措施的优化和完善。一般的治理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在东北黑土区实际应用较难,主要存在体系过于庞大,实际收集资料难以尽全,不可避免地出现指标设置过多,实际操作和评价不理想等。为了更好了解和掌握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规律和效果,指导小流域生态恢复工程实践,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优化和推广生态治理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推动小流域生态治理工作的发展,以吉兴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例,旨在探讨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

吉兴小流域属于“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辉发河项目区,也是辉发河支流的重要发源地。地处梅河口市吉乐乡境内。流域长6.83 km,流域平均宽1.9 km,流域形状系数0.28。有低山、丘陵、台地及河谷平原4种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在392.8~969.1 m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13 mm,6—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70%以上,降雨集中,强度大,易产生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土壤类型主要是灰棕壤、白浆土、草甸土、冲积土等土壤。

2 层次模型的建立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建立在评价原则基础上的指标集合,是一个有机整体。以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征求意见稿”中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模板,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通过准则层、领域层、指标层3个层次初步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文中选用24个指标构成吉兴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参考1~9比例标度法(见表2),对两个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之比进行赋值,并请多个专家分别给出判断矩阵,最后取平均值。经过对指标体系各层次指标因子的两两比较,得到各指标因子重要性的判断矩阵(见表3~8),并求出相应的权重。

根据吉兴小流域2004年和2006年检测结果,对各指标的实测值进行整理。在对流域水土流失评价分析前需对各项指标值进行数量化处理。直观地反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所产生的效益差异,见表9。

3 综合计量和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

根据表9中各项指标的数量化值计算出吉兴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流域综合效益指标值的高低,来判断流域综合治理在不同时间段系统内部效益的变化,从而达到综合计量和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的目的。

3.1 生态效益分析

从表10可以看出,2006年的生态效益值比2004年增加了20.13%,说明经过3年的综合治理,有效地控制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使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表1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表

表2 构造判断矩阵的标度方法

表3 判断矩阵A及其相应的权重

表4 判断矩阵B1及其相应的权重

表5 判断矩阵B2及其相应的权重

表6 判断矩阵B3及其相应的权重

表7 判断矩阵B4及其相应的权重

表8 判断矩阵B5及其相应的权重

2006年流域土壤侵蚀模数较2004年呈现下降趋势。植被面积占流域总面积比例从2004年的83.34%增加到2006年84.19%,小流域植被防御水土流失能力增强,从一定程度上减缓面蚀和沟蚀发展趋势。侵蚀面积2006年较2004年减少19.33 hm2,侵蚀等级面积也都有所降低。

3.2 经济效益分析

区域水土流失状况与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发展农业生产和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的。因此,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对被评价小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与能力尤为重要。2006年的经济效益值为0.414,比2004年的0.250增加了65.6%,吉兴小流域通过3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扩大了植被覆盖,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吉兴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条件和生产条件,同时也促进了流域经济发展。2006年流域内农业总产值达195.2万元,其中农业141.96万元,林果业4.6万元,副业36.14万元,畜牧业12.5万元,比治理前的140.08元增加了55.12万元。

表9 各指标的实测值和标准值

表10 三大效益及综合效益评价值

3.3 社会效益分析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社会效益是指小流域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其核心在于农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这与社会发展目的、发展战略是协调一致的。

吉兴小流域通过3年综合治理,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从表10的指标计算结果可见,2006年社会效益指标值比2004年提高了47.11%,治理后的社会效益有很大改善。在对综合效益的贡献率中,社会效益占17%,是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从单项指标来看,流域内的土地退化程度和自然灾害损失明显减少。流域内农民的恩格尔系数由2004年的52.6降低到33.2,这一指标的变化充分显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程度。另外,农作物产品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使得流域内农产品的商品率大大提高,据调查显示,2004年农产品商品率为35.2%,而2006年已增加到39.5%。同时,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也增加了农民的年人均收入,减少了贫困人口比例等,农民的总体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4 吉兴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效益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效益指标指数代表了流域治理效益的优劣程度。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的结果显示,通过3年的治理工作,流域治理综合效益有了明显提高,2006年综合效益指标值比2004年提高了40.9%。从3种效益对综合效益的贡献率来看,社会效益的权重为0.17,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贡献率相近,效益权重分别为0.39和0.44。通过在吉兴小流域内实施农业、工程、林草措施相结合等综合治理措施,流域系统内的生态功能逐步增强,生态效益明显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也稳定增长,小流域各项系统正在向持续、稳定和协调的状态发展。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只有各个单项效益均较好时,才能体现出较高的综合效益。

5 结语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个长期的过程,水土流失情况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状况,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性开发治理,全面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1]松辽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梅河口市吉兴小流域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报告[R].2007.

[2]李智广,李锐,杨勤科,等.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8,18(7)∶71-72.

[3]时光新,尹成信.基于熵的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水土保持通报,1999,19(5)∶38-39.

[4]王军强,陈存根,李同升.陕西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与模式选择[J].水土保持通报,2003,23(6)∶61-63.

[5]康玲玲,王云璋,王霞.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土壤与环境,2002,11(3)∶274-278.

[6]王礼先.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概念与原则[J].中国水土保持,2006(2)∶16-17.

[7]李宏伟.和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J].云南林业科技,1999(3)∶18-23.

[8]刘震.我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水利,2005(22)∶17-18.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水土保持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水土保持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好刊社会效益高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