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套种糖槭栽培模式试验

2013-09-19 11:18高云虹高仲山张淑华
中国食用菌 2013年2期
关键词:全光原基伊春

高云虹,高仲山,张淑华

(1.伊春林业科学院,黑龙江 伊春 153000;2.伊春乌马河林业局,黑龙江 伊春 153000;3.伊春林业学校,黑龙江 伊春 153000)

黑木耳是著名的栽培食用菌之一。伊春是全国黑木耳主产区之一,黑木耳栽培方式以代料地摆的林间及全光栽培为主,其中全光栽培占30%~40%。所谓全光栽培,就是在没有任何遮阴的农地中进行黑木耳的栽培,其特点是光照充足,管理方便,但却只利用土地的地上部分,对土壤肥力和上层空间没有充分利用。糖槭是多年生落叶乔木,树势雄伟、典雅,喜凉爽、湿润环境及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喜光,耐一定遮阴。秋季叶片色彩艳丽,树冠浓密,适合在面积较大的庭园或开阔地域内做观赏树种,要经常通过覆盖措施使根系保持凉爽和湿润。

黑木耳套种糖槭栽培模式,是在农地上种植糖槭,在树下地面上摆放黑木耳,遵循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管理,在获得黑木耳子实体的同时,促进糖槭生长的立体生产模式。此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地摆黑木耳场地的土壤肥力和上层空间,而且空气新鲜,光照充足,温度、湿度适宜,类似于黑木耳生长自然条件,产量、质量都良好。黑木耳在林间生长,其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不断释放二氧化碳,能增强树木光合作用,而林木的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也不断供给黑木耳子实体生长需要。这样使黑木耳和糖槭生长互相促进,使土地、空间及水分得到充分利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形成良好的生态条件,创造良性循环的生态平衡新模式。

目前,我国只是进行了多种菇耳交叉栽培法、耳棚内栽培及林果蔗园法[1],利用黑木耳与糖槭套种还是首次,此方式将对本地区黑木耳栽培模式进行创新。笔者于2011年、2012年连续做了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种、树木种子

黑木耳Lk916菌株来源于伊春原生态食用菌研究所。糖槭种子采自当地糖槭绿化树。

1.2 材料、设备

白桦木屑、麦麸、豆饼、聚氯乙烯塑料菌袋 (17 cm×33 cm×0.05 mm)、镰刀、磷酸二铵、剪枝剪;拌料机、装袋机、常压灭菌锅、料袋周转筐、无菌工作台、培养室、喷灌设施、晾晒床架等常用设备。育苗土地667 m2。

1.3 试验方法

1.3.1 黑木耳菌种制作

(1)母种

选用PDA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每管12 mL,塞上棉塞,121℃灭菌30 min,待压力表示数降到0℃时,取出试管摆成斜面。无菌接入3 mm的菌块,置于斜面中央。放入25℃恒温箱中培养15 d~20 d。

(2)原种

培养料配方:木屑86.5%、麦麸10%、豆饼2%、石膏1%。

制作方法:先将麦麸、豆饼、石膏、白灰拌匀,再与木屑拌匀,加水,使含水率达到55%,拌料机拌料、装袋机装袋后,将袋口拉起,顺一个方向拧,将棍插入。棍上盖棉花,再盖上纸盖。将此料袋装入周转筐内,再将此筐装入灭菌锅中。采用常压蒸汽灭菌,待锅内温度达到100℃时,保持8 h。灭火后将周转筐取出,搬至冷却室。待袋内料温降至25℃以下时,无菌接入母种,每支接种4袋~6袋。置于22℃~25℃黑暗条件下培养。

(3)栽培种

在 (2)中,将培养料的湿度调整到60%~65%,不盖棉花和纸盖。其余同。重量1.15 kg·袋-1~1.2 kg·袋-1。无菌条件下将原种接入料袋,每个原种接40个~50个。置于25℃左右培养室培养,50 d左右菌丝长满培养料。

1.3.2 出耳试验

采用套种糖槭、全光栽培2种方式。

(1)套种糖槭法

先将糖槭按照一定的株行距栽植,然后在其下摆放黑木耳栽培种。

糖槭栽培:2010年5月育苗,采用床式育苗法。2011年春季栽培。先整地,采用植苗造林方法。栽植深度、宽度大于苗木根冠和根长,每穴栽植1株。适时进行修枝,以创造黑木耳生长的适宜条件并促进林木更快生长。株行距为0.5 m、2.0 m。2012年春季施肥,方法是在2株树间刨穴施入磷酸二铵,然后再覆土,用量为5 g·穴-1。管理同2011年。

黑木耳下地及出耳管理:先将糖槭行间废弃物全部清除后,在其上铺地摆黑木耳专用膜。将栽培种运到出耳场地2 d~3 d后开口、摆袋。具体方法:5月18日开口,开口呈“鱼鳞”型,深0.5 cm~0.8 cm,每袋开口81个~90个。开口后置于床上,每平方米摆20袋~22袋,每日视天气情况、原基(子实体)大小及林间湿度酌情浇水,避开高温期,及时拔除木耳地杂草。待子实体长至八分成熟时采收,置于晾晒网上晒干。

记录原基形成时间、采收时间、产量。秋季调查糖槭高、地茎及胸径生长量。2012年除开口日期为5月22日外,其余均同2011年。

(2)全光栽培

在农田地栽培。先平整土地,再做床。床间留宽0.5 m步道,床宽1 m、高20 cm,长不限,与套种模式方向相同。床面喷除草剂、杀虫剂,撒白灰,然后在其上铺地摆黑木耳专用膜。方法同 (1),但浇水管理时注意浇水时间及次数,一定避开高温期,及时采收。

(3)未套种黑木耳糖槭栽培

2010年5月育苗,采用床式育苗法。2011年春季植苗造林当年抚育3次,刀抚。刀抚是除草、割灌。株行距为0.5 m、2.0 m。2012年施肥,方法是在两株树间施用磷酸二铵,用量为5 g·穴-1。抚育3次,刀抚。自然降水。

2 结果

2.1 不同栽培方式对黑木耳原基形成、子实体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方式对黑木耳原基形成、子实体形成及产量的影响见表1。

表1 不同栽培方式黑木耳原基形成、采收时间、产量

2.1 栽培模式对黑木耳原基形成的影响

从表1得知,不同栽培方式,相同下地时间对原基的形成有影响。套种模式比全光模式早3 d~4 d。2011年套种模式比全光栽培早3 d,2012年早4 d。原因是由于树木的适当遮阴及根系涵养水源,为黑木耳原基形成创造了合适的温度、湿度条件,加之树木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故使原基形成时间比全光栽培条件下提前。

2.2 栽培模式对黑木耳采收时间的影响

从表1得知,不同栽培方式、相同下地时间对采收时间有影响。黑木耳套种模式采收时间比全光模式早,提前4 d~5 d。2011年套种模式比全光栽培早4 d,2012年早5 d。原因同2.1。

2.3 栽培模式对黑木耳子实体产量和颜色厚度的影响

从表1得知,不同处理方式、相同下地时间子实体产量、颜色、厚度差异不显著,证明套种栽培模式对黑木耳产量、颜色、厚度无影响。黑木耳产量 (干)均为0.05 kg·袋-1,干品颜色均为腹黑背灰,厚度为0.38 mm~0.4 mm。

2.4 栽培模式对糖槭生长量的影响

栽培模式对糖槭生长量的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处理糖槭高生长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套种模式与未套种模式相比糖槭高生长差异显著。2011年套种糖槭高生长157.5 cm,未套种高生长84.6 cm,2种模式高生长之比为186%,2012年套种糖槭高生长125 cm,未套种高生长102.6 cm,2种模式高生长之比为121.8%。

栽培模式对糖槭地茎、胸径生长量的影响见表3。

表3 不同处理对糖槭地茎、胸径生长量的影响

由表2知,黑木耳套种的糖槭,地茎、胸径生长均高于未套种的糖槭,差异显著。2011年套种糖槭地茎生长1.18 cm,未套种地茎生长0.82 cm,2种模式地茎生长之比为143.9%,前种模式比后种模式高43.9%;2012年套种糖槭地茎生长1.92 cm,未套种地茎生长1.03 cm,2种模式地茎生长之比为186.4%,前种模式比后种模式高86.4%;2012年套种糖槭胸径生长1.90 cm,未套种胸径生长0.51 cm,2种模式胸径生长之比为372.6%,前种模式比后种模式高272.6%。

由此可得出,黑木耳套种糖槭模式,糖槭无论高生长量还是地茎、胸径生长量均高于未套种模式。原因在于黑木耳生长发育过程中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供给树木光合作用,同时又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良好的卫生环境,使之制造出更多有机物,从而使树木生长量高于未套种模式。

3 结论

通过2年的套种栽培试验证明,采用地摆黑木耳套种糖槭模式可行。此模式不但对黑木耳的原基形成、子实体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而且质量、产量均优良,糖槭的高、地茎及胸径生长显著提高。应用中应特别注意黑木耳栽培袋的开口方式及浇水量的掌握,遵循黑木耳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科学管理,实现黑木耳的丰产丰收;对于糖槭的栽培,应控制其株距、行距及施肥时间,为黑木耳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达到黑木耳和糖槭双赢的目的。另外,此种模式的树种还可有多种,但要结合树木生物学特性认真选择。此模式数据是伊春林区的栽培结果,各地应用时应视当地实际条件选择黑木耳菌株及树种,加强管理,以实现此模式栽培黑木耳。

[1]黄年来,林志彬,陈国良.中国食药用真菌学 (中篇) [M].北京:社会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718-719.

猜你喜欢
全光原基伊春
伊春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智慧园区无源光纤局域网全光网络建设分析
全光激发探测稀有同位素氪—81单原子
伊春地区近60年气温与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不同比例尺航磁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以伊春森林覆盖区为例
突脉金丝桃的花器官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
华为发布智慧全光城市目标网架构
基于群体Parrondo博弈的根分枝建模方法
黑龙江伊春:守着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Evaluation on formation rate of Pleurotus eryngii primordium under different humidity conditions by computer v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