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业鹏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30% ~50%[1],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也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妨碍神经功能的恢复,加重躯体疾病治疗的复杂性,阻碍患者的康复,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对此,通过对大庆龙南医院4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得出PS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早期心理干预措施比单纯的常规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1 病例选择 2009年11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初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40例,符合1995年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初发脑卒中并且符合全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CCMD-Ⅲ)中抑郁症诊断标准[2]。
1.2 一般资料 入选的40例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早期的心理干预措施)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4~82岁,平均68岁,脑出血7例,脑梗死1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6-85岁,平均68.5岁,脑出血6例,脑梗死1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发病性质、发病时间、严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健康教育、康复治疗。干预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健康教育、康复治疗及早期的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2次/周,30 min/次,连续4周,心理干预措施包括:①与患者建立良好、信任的关系,安慰、鼓励、支持等。②给患者讲解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病情、注意事项、预后等,使患者认识自身情况,缓解压力。③合理的情绪疗法,如散步、深呼吸、听音乐等。④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使家属树立正确的观点,对患者进行关心、照顾。
1.4 疗效评定 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1)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8分为非抑郁,≥8分为轻度抑郁,≥17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2)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NDS):缺损分值≤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3)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Barthe)指数评定 ADL[3]:>60分为良,41 ~60分为中等,≤40分为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HAMD、NDS和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幼果,见表 1,表 2,表 3。
表1
表2
表3
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疲劳、食欲减退、失眠、反应迟钝、烦躁、常有无用感、负罪感、忧虑、易激惹,甚至有自杀倾向。卒中后抑郁不及时治疗,将会对患者预后、治疗依从性、自我照顾及生存能力方面均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4],如果得到及时治疗,能促进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表明干预组和对照组4周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早期心理干预PSD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活动,有信心地去发挥潜能,增强康复信心[5],从而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克服消极情绪,使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使神经调节功能和肌力发挥达到最佳水平,促使运动功能的康复,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
心理干预对PSD是简单易行有效的方法,能很好的稳定情绪,缓解抑郁负性心理,促进患者康复的同时能很好的改善医患关系。
[1] 俞子彬,李淑芬,王芳芳.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6,27(5):453.
[2]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1-223.
[3] 张通.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574.
[4] 王拥军.卒中单元.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06.
[5] 梁翠萍,王欣淼,郭家成,等.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