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春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办法》中规定,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为什么会产生不良反应呢?一方面是药品本身的因素,另一方面是患者的因素。药品的有效成分、添加剂、赋形材料等都可引发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对某一种药品过敏,那么对化学结构相类似的同一类药品可能存在交叉过敏,患者就医时要向医生特别说明,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用药方式不当也可引发不良反应。在报道的不良反应中,静脉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占到一半以上。
● 患者如何判断
用药后,患者自己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呢?实际上,只要发生了与治疗前疾病本身表现不同的、异常的不适,即是不良反应。例如,服用感冒药后,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在排除了食源性因素的情况下,就要考虑是否出现了不良反应。此外,患者可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看看其中是否有与自己情况相符的表述。当患者自己难以判断时,建议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 该如何去应对
当明确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患者该如何应对呢?一旦发生与原患疾病不同的身体不适,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症状轻微的不良反应,停药后,多数可自行恢复。症状较重的不良反应,或者患有慢性疾病不能随意停药的情况,患者必须到医院咨询医生,由医生帮助处理。比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临床上不合理用药,尤其是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常见,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了两种严重的后果:一是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二是引发各种不良反应。针对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使用抗菌药品要有严格的指征。其次,不宜长期使用广谱或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再次,联合应用抗菌药品要有明确的指征,单一药品可有效治疗的感染,尽量不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