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特征因素对中国银行不良贷款决定作用的尝试性研究

2013-09-17 06:42徐雅情彭咏欢
时代金融 2013年9期
关键词:利息收入道德风险不良贷款

徐雅情 彭咏欢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江苏 南京 230046)

现代社会,银行已经与人们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为人们的经济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银行的不良贷款有时却能摧毁全球的经济,如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所以探究不良贷款的成因,从根源上减少不良贷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不良贷款的决定因素

根据国内外的银行方面文献,本文使用GDP增长率、失业率和贷款利率作为影响不良贷款的主要宏观经济决定因素,并且用这些变量作为自变量估计一个基准模型。基准模型的表达式如下:

除了考虑宏观经济变量对不良贷款的决定作用,我们从银行自身的特征和政策选择出发,考虑银行的特征变量,依照国外学者的理论主要验证一下八个假说:

(1)“管理不善”假说:成本低效率和未来不良贷款的增加呈正相关关系。理由是将管理不善和信用评价、对抵押担保品的评价和监督借款人的不足联系起来。

(2)“成本节约”假说:成本效率高引起不良贷款率的提高。根据这一观点,承销,监控贷款和调节成本效率之间存在一个资源分配的均衡。即银行若付出较少的努力得以保证较高的贷款质量,将更具成本效益,但从长远来看,不良贷款的数量会不断增加。

(3)“道德风险”假说:银行资本低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因为对某些银行经理的道德风险激励会使得在他们的银行资本薄弱时,他们会增加贷款组合的风险度。

(4)“多样化”假说:银行规模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与不良贷款负相关。

(5)“太大而不能倒闭”假说:在TBTF(too big to fail)假设下,杠杆增加,会使大银行承担过度的风险,因此有更多的不良贷款。

(6)“管理不善Ⅱ”假说:银行行为表现与未来不良贷款的增加负相关。理由是过去的行为表现能作为质量管理的一个指标,类似于“管理不善”假说。

(7)“顺周期信贷政策”假说:行为表现与未来不良贷款的增加呈正相关。因为它反映了银行部分宽松的信贷政策(即净现值为负的扩展信贷)。

(8)“严格控制”假说:较高的股权集中度往往通过严格控制银行的管理,促进了风险的厌恶,因此持股集中度与不良贷款负相关。

根据上述假说,下表给出了用于解释各种假设的变量的定义和符号。

表1 用于解释各种假设的变量的定义

i 1总资产 “多样化”假说(—)非利息收入 NII=非利息收入/总收入 “多样化”假说(—)规模 SIZE=总资产/Σ=N“太大而不能倒闭”假说(+)规模条件下的杠杆利率股权集中度R 负债总额/总资产,SIZE L=杠杆率和规模“严格控制”假说(—)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大于50%时,取这个虚拟变量为1

二、实证分析

本文数据取自我国上市银行年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将不良贷款分成公司类不良贷款和个人不良贷款进行比较研究。使用的估计方法是广义估计(GMM)方法。

根据估计结果,国内生产总值对两类不良贷款系数都是显著的并达到了预期的符号。失业率对两种类型不良贷款都有显著影响,但是系数符号与预期符号相反。贷款利率系数符号相符但不显著。用银行特征变量验证假说的结果见表2.

表2 验证假说的结果

从表2来看,只有“道德风险”假说适用于我国上市银行的公司类贷款,在笔者看来估计效果并不是很好,有待笔者进一步对模型进行改进。

[1]Dimitrios P. Louzis , Angelos T. Vouldis , Vasilios L.Metaxas. Macroeconomic and bank-specific determinants of nonperforming loans in Greec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mortgage,business and consumer loan portfolio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36.2012.1012-1027

[2]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61-263.

猜你喜欢
利息收入道德风险不良贷款
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现状及发展建议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去哪儿网服务供应链道德风险约束机制模型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国内外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比较分析
医患诚信视野下的乡村医生道德风险研究
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数据分析
博弈理论下的旅游企业道德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