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对脑梗塞急性期血脂、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3-09-17 02:28潘晓鸣
中医药通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温胆汤中风病脑梗塞

● 潘晓鸣

脑梗塞属中医“中风”范畴,对于中风的病因病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其中“痰”是最主要的病因。首先嗜食肥甘,脾胃受损,痰浊内生,郁久则化热而生风,窜扰经脉发为中风,即《丹溪心法》所谓“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此外,痰浊痹阻经络,影响血液的运行,而形成痰瘀互结,瘀滞经脉,上蒙清窍,发为中风,其中急性期多为以痰湿内阻为主。根据临床实践,我们在中风急性期的治疗上遵循“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丹溪心法·中风门》)的治则,首从痰治。笔者在2009年1月~2012年1月采用温胆汤治疗脑梗塞急性期35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收住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塞急性期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49~78岁,平均63.0岁;病程14天;其中39例有高血压病史,18例糖尿病病史;全部病例发病时间不超过48h。68例患者随机分为温胆汤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依据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中关于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②中医诊断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中关于中风的诊断标准;③证候要素判断标准则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当痰证证候要素评分≥7分时,痰证诊断成立。

1.3 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症状、体征、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急性脑梗塞诊断;②符合“中风”痰证的诊断标准。

1.4 排除标准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者;②脑出血、脑肿瘤、脑外伤者;③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不同采用吸氧、营养支持、控制血压、血糖、脱水降颅压、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脑保护等综合疗法。温胆汤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胆汤治疗:半夏12g,陈皮10g,茯苓 30g,枳实 10g,竹茹 10g,甘草 6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14天为1疗程。

1.6 检测方法 于第1次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分别空腹取血;其中3ml加入3.8%枸橼酸钠抗凝管,用于血小板聚集试验和血液粘度测定;标本采集后离心10min(3000r/min),分离血浆,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抽取4ml静脉血,迅速放入4℃冰箱静置1~2h待凝,凝固后以高速冷冻离心机离心15min(3000r/min)分离血清,用于检测血脂指标。所有标本收集完毕后分批检测。

1.7 疗效评定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4天,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情况;采用改良Bathel指数于治疗前、治疗14天后各评定1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标准[1]进行疗效评定。

1.8 统计学方法 采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有数据以±s表示,两组间数据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取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温胆汤组总有效率达82.86%,高于对照组的63.6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 对照组和温胆汤组的血脂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温胆汤组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说明温胆汤组与对照组在调节血脂方面均有效,但温胆汤组比对照组更优(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x ± s ,mmol/L)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温胆汤组与对照组在改善血液粘稠度方面均有效,但温胆汤组比对照组更优(P<0.01)(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x ± s ,mPa.s,g/L,%)

2.4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情况 治疗后14天,温胆汤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在神经功能恢复中,温胆汤较对照组效果更优(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13.95±5.34 10.58±3.22温胆汤组 35 14.21±6.28 6.08±3.67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组别 n#

2.5 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情况 治疗后14天,温胆汤组的改良Barthes指数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表明在远期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温胆汤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比较(±s,分)

表5 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比较(±s,分)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1。

33 38.4±2.28 59.8±2.04温胆汤组 35 37.7±2.34 82.5±1.93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组别 n#

3 讨论

中风病起病急骤,病情重,变化快,急性期以标实为主。痰浊内闭是其发病的主要病机[3]。《兰室秘藏》云:“中风为百病之长,乃气血闭而不行,此最重痰。”痰浊不仅是中风病发生的启动因素,也是该病急性期加重的主要因素[4]。《张氏医通》云“凡瘫痪,愈疽,半身不遂等症,皆伏痰留滞而然,不祛痰邪,病何由愈。”故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宜以除痰为主。温胆汤出自清代陆廷珍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方用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以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痰消。全方具有清热燥湿、理气化痰的功效。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温胆汤可通过调节大鼠肝脏LDLR转录水平预防脂质代谢紊乱[5],同时温胆汤能有效降低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降低细胞受损程度,对抑制由高血脂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有重要作用[6]。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温胆汤治疗组的TC、TG、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变化表明温胆汤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明显。

[1]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8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56.

[3]李海英,李海敏,樊 鹏 .通腑法在中风急性期的应用[J].河北中医,2007,29(4):327 -328.

[4]牛豫洁.中风病急性期治法探究[J].山西中医,2010,26(1):1-2.

[5]淳 泽 ,李佳楠,陈东辉,等.温胆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2):1184 -1185.

[6]李佳楠,陈东辉,罗 霞 ,等.温胆汤降脂作用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1(6):666.

猜你喜欢
温胆汤中风病脑梗塞
温胆汤在明清时期类方的衍化发展❋
经典名方温胆汤的研究进展
The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Lept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he In fluence of Adjusting Methylation of OB-R,POMC Gene Promoter of Wendan Decoction (温胆汤)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探析古今中风病的发病机制
基于数据挖掘的温胆汤类方用药规律
基于混沌和替代数据法的中风病人声音分析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