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之异同

2013-09-16 02:11张艳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数字图书馆比较

【摘 要】本文从概念认识、工作原理、信息特质、服务功能、技术应用、法律环境等六个方面分析论述了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利于两者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同时为档案馆、图书馆的一体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数字图书馆;比较

[Abstract]The paper analys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digital archives and digital libraries,from the concept, working principle, information quality, to service func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legal environment and so on,in order that they learn from each other, then make progress together.

[Key words]Digital library; Digital archives; Comparison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在信息载体数字化和信息传播网络化的推动下,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应运而生。作为国家信息资源系统建设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都是脱域机制[1]下的信息管理系统,将特定信息从具体情境中直接分离出来按一定的规律重新加以组合和利用。它们都是技术支持背景下的信息资源馆,是人文理性和技术理性的结合,是信息交流对话的平台,是社会可共享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财富的基地。但由于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所藏文献在内涵上的本质不同,两者也必然有着极大的区别。因此,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有着相似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历程,有着共同的研究领域和需要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有更多各自的独特之处。笔者从六个方面来分析论述两者的异同之处。

1.概念认识上的异同

1.1相同点:

1.1.1 人们对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认识多样化,目前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分别有数十种之多,都还没有一个规范的、权威性的定义。概括起来都有“实体说”、“资源说”、“技术说”、“系统说”等类型。

1.1.2 从广义上说,数字档案馆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它,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它能把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存储管理、查询和发布集成在一起,使这些信息得以在网络上传播,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信息”。[2]数字图书馆是“将多种媒体形态的大量文献信息以规范的数字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中,并将信息的存储、管理、检索、发布和产权保护等综合技术集成在一起,通过网络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图书馆”。[3]从以上描述中,可以看出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都是应用计算机、通讯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对档案和图书信息进行数字化或采集数字化的档案、图书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实现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利用档案、图书信息资源。

1.1.3 三阶段论的相似处:数字档案馆在信息化进程中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即传统档案馆的数字化阶段,数字化档案馆,数字档案馆;而数字图书馆也有三个阶段,即图书馆全面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这不仅有字面上的相似形,更有着发展状态上的相似处。

1.2 不同点:

虽然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定义有着广义上的相似性,但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分别代表着档案馆和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是传统档案馆和传统图书馆的延伸,它们不能脱离档案馆和图书馆的内涵而存在,因此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内涵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其实还是源于档案和图书期刊的内涵不同。“档案信息是档案文献所维系的自然真实的来源联系,即与社会实践的同构或对应关系”[4]。而图书期刊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智力成果,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与人的思想创作体系成同构关系,与人类文化的主题内容相对应。这就决定了数字档案馆的概念必须体现档案的本质内涵和天然联系,即来源原则;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则必须体现图书期刊等文献的主题知识体系。

2.工作原理上的异同

2.1 相同点:

传统档案馆和传统图书馆的“工作原理相同,即均从事信息的采集、存贮、加工、输出和反馈工作”。[5]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在工作原理方面仍然具有共性,即工作流程上的相似性,都是采用现代技术对软、硬件设施进行控制,将馆藏信息资源数字化,实现数字信息资源在网上的发布和传递;能够提供分散于不同地区的信息资源,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组织对数据的有效访问和查询,提供便利的检索方式和利用途径,使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对有效的数字化信息进行查阅( 包括目录、索引和全文)。

2.2 不同点:

数字档案馆通过对电子技术的应用,使馆藏档案数字化, 同时组织档案信息的采集、整理、存储、检索、传递、保护、利用、鉴定、统计等全过程工作。重点是接收明确归属于某一机构的办理完毕的电子文件及其元数据,并对电子文件的迁移、销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控制、管理;支持以网络连接行业、政府信息资源库及不同档案馆的数字化馆藏,实行网络上的虚拟化管理。数字档案馆的数据来源是各个职能部门,需要鉴定档案的价值、确定保管期限,在档案没有价值或到了保管期限,要做好销毁工作;在特定的时候,要做档案的逻辑移交工作。

数字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包括文献资源的采访、分类、编目、典藏、流通借阅、书目查询、网络参考咨询等工作。数字图书馆获取、加工、存储正规出版商、发行商的传统具体的文献实体以及数据库供应商开发的各类电子数据库,还可以开发、链接和传送网络信息资源,着重对网络空间全部或部分信息资源加以组织, 将散乱、无序、海量的信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采用一定的技术使其变得有序化、结构化、系统化。

3.信息特质上的异同

3.1相同点:

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都是分布式的数字化资源的集合系统,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一般是资源单份制,不会有很多重复信息浪费数字空间。他们在本质上就是集数据库应用平台、信息资源电子商务平台与资源数字化加工服务平台于一体的巨大数据仓库,以数字化的各种信息为底层,以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为支撑,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电子商务为管理方式,以宽带高速网络为传输信道,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

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纸本,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其存储的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公众展示各种生动、形象、具体的信息。

3.2不同点:

3.2.1 数字档案馆中的“档案是处于人类合目的控制的凭证信息”[6],具有“双重属性,即一方面作为人类记录的控制方式,另一方面作为控制中的凭证信息实体”。档案的双重属性使其具有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7]而在目前的档案利用需求中有相当大部分是利用它的工具价值,即凭证作用。

图书主要属于知识类信息,它是人类传播知识的重要手段,具有交流传递知识信息、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功能,图书信息的基本价值是知识参考价值。因而图书工作强调的是传播图书信息以满足社会广大公众对知识信息的需求。数字图书馆对图书信息并不要求它的原始性,它关注的是数字化图书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 使图书信息达到共享,使其信息价值发挥最大化。

3.2.2 档案信息和图书信息不同的还有一点就是保密性。图书作为知识信息的载体,保密性要求极低,数字图书馆对待用户利用图书信息基本上是一视同仁。而档案信息则不一样,由于一部分档案涉及国家秘密与个人隐私或是形成者的商业秘密等,使档案信息具有保密性。档案信息还有时效性,不到一定时限是不能公开的。因此,档案信息的这些特性使这部分档案数字化后也不可能马上在网络上公布。即使这部分档案信息需要公布,也要对利用者的身份进行限定和鉴定,严格控制其利用,使得数字档案馆的信息共享优势难以发挥。

4.服务功能上的异同

4.1 相同点:

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机构”,都希望最大限度地公开档案与图书信息,大力开发信息资源以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4.1.1 有助于提升全民素质,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能向人们提供无穷的知识,在人类智力开发、技能提高、文化发展和思想道德意识形成过程中,能起到重要的教育人、培养人的作用。

4.1.2 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信息最为新的战略资源,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档案与图书信息资源,能够满足人们决策时所需的广泛、迅速收集信息的要求, 有助决策的正确性;可以能降低资源的消耗, 提高经济效益, 创造新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具有经济功能。

4.1.3 尽可能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在可利用的前提下,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可以实现一份文献资源多人共享,并且可以跨地域利用,而摆脱了传统文献资源利用时排他、必须在一定的时空内的局限性,有利于信息资源优势在更大时空内更多利用者间的发挥。

4.2 不同点:

4.2.1 信息公开的原则不同

数字档案馆的档案,其公开性是建立在保密和时限原则之上的,具有一定密级和时限的档案其公开性受到很大的限制,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具有所谓的公开性。只有在解密和到公开期限后,才具有社会公开性。因此数字档案馆中的信息公开更多的是决定于档案本身,而不是利用者。

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只要利用者自觉自愿,最多再付出一定的合理费用,就可以享受数字图书馆一切信息的无限制公开性,数字图书馆甚至可以成为网上业余教育中心、家庭教育中心和趣味教育中心,成为每个人的储备知识库。

4.2.2 服务对象不同

因为档案具有保密性和时效性的特殊性,档案法规规定必须持有介绍信或者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才能利用馆藏已开放的档案,对外国人利用档案方面的规定更为严格。因此数字档案馆的服务对象其实是比较有限的,对在网上利用档案信息者都要进行严格的身份鉴定,而不是谁想利用就可以利用的。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则可以是全体社会公众,不论是国内公民还是外国人,不管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利用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当然有些电子数据库因为购买时的协议规定是需要身份验证才能利用的。

4.2.3 满足利用需求范围的不同

数字档案馆提供的往往是有限度的服务,满足有目的的利用需求。利用者大多有十分明确的查档目的,或为调查取证、工作查考, 或为学术研究、编史修志, 一方面因为档案是社会活动的同构记录, 是记录历史以备查考的;另一方面因为没有具体用途的档案阅读是不被允许的,利用者都必须具有具体的实际工作或个人的用途才能利用档案。同时利用者仍经需身份认证后才能利用档案信息。

数字图书馆则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利用需求,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娱乐休闲,无论是公务活动还是私人事务,无论是有明确目标需求的还是无目标需求。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走进图书馆,都可以在此找到感兴趣的信息以满足他的需要。因为图书馆中的信息内容有真实的,有虚构的,有科技的,也有文学艺术的,具有广泛实用性。

5.技术应用上的异同

5.1相同点: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都对信息技术有高度依赖性,在他们的建设过程中有许多关键技术是通用的,如知识管理技术、信息存储与压缩技术、书内目录导航技术、全文检索技术、跨平台技术、智能检索代理技术以及推送技术。同时,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也共同面临着技术管理上的挑战,他们提供给读者利用的信息必须是安全、可靠、准确的,这要求控制管理技术必须时刻处于最高的水平上。计算机安全技术包括:完善的操作系统、容错技术、信息传输安全技术;在数据库安全方面有:字段加密、密钥动态管理、全局范围的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完整性控制、审计技术、复杂的口令管理技术等等。为增强这些技术的安全保证性,人们还制定了一系列信息安全标准和安全信息系统标准, 并以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和法律规范加以保证。在构建体系上,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有走向区域联合、国内联合的必然趋势,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组成不同范围内的数字图书档案馆。

5.2 不同点:

5.2.1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运行需要解决一些特殊问题,为此必须开发应用一系列新技术。如:身份认定、智能检索、信息隐蔽、数字水印、电子签章、操作跟踪、信息加密等,其中有很多技术带有创新性。

5.2.2 尽管现代数字化技术的仿真性已达到相当水平,然而数字化的档案仍不可能完全反映档案原件的原貌,在数字化过程中仍有许多信息“丢失”。对于直接由计算机生成的电子档案来说更难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原始性。因此,数字档案馆就对信息存储、压缩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2.3 由于数字档案信息受密级和时效的限制,一些内容不能公开或有限制的公开,数字档案馆必须分别建立内部网和外部网两部分,不管是构建还是利用都会有所区别。而数字图书馆虽然也有内部网、外部网,但在构建或利用方面则可以直接联接互联网,比数字档案馆要简单的多。

6.法律环境、规范标准上的异同

6.1 相同点:

广义上讲,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都受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和保障,相关行为准则、行业规范以及标准也必须遵循,如元数据标准、著录格式标准、分类法、主题词表、《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等。

6.2 不同点:

6.2.1 数字档案馆是传统档案馆的延伸,《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作为一个成熟的法律也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即保证、监督和规范档案馆事业的发展。但在其建设、运行等环节中也出现了新的法律问题,如所采集的档案信息是否具有合法性、是否具有真实性、信息安全责任、网络环境下的行为规范问题等。

6.2.2 图书馆界则尚未有一个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或通过的具有统一法律形式的图书馆法。数字图书馆的法律问题,突出反映在版权和知识产权方面。数字图书馆涉及作者、出版商、发行商、采购商、图书馆以及最终读者几个环节,如何解决这些环节的问题,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已日渐突出。如何既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同时,又让各类文化、科技的文明成果纳入数字图书馆,以使其为更多的人服务,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是一个急迫的任务。

7.结语

在现时代,数字档案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其实都是起步阶段,比较研究二者的异同之处有利于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同时为档案馆、图书馆的一体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比如数字档案馆应借鉴数字图书馆在利用方面的开放理念,数字图书馆要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多向数字档案馆的信息保护技术学习,等等。笔者认为,在更深一层的意义上,探讨数字档案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异同是为了实现两者的共建共享,从而让利用者方便快捷地获取最完整的信息,实现两类信息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发挥人类共同的文化资产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M].译林出版社,2000年.

[2]傅荣校.认识数字档案馆[J].中国档案,2001(5):27-29.

[3]王荣国,李东来.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形态及研究范围[J].图书馆学刊,2001(5).

[4][6][7]覃兆刿.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年.

[5]王星光.档案学界与图书馆学界的对话[J].档案管理,2000(2).

作者简介:

张艳, 女,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建设、信息管理。已发表论文5篇。

猜你喜欢
数字档案馆数字图书馆比较
浅议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
台湾数位典藏计划对内地数字档案发展的启示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刍议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及其防护策略
基于Enterprise Library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设计
国际数字档案馆元数据标准及其项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