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3-09-16 02:11吴娜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问题和对策文化建设

【摘 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农村文化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文化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人才短缺、文化资源匮乏等问题。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文化队伍素质和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等是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问题和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制定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方针。在与我国农村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则较为滞后,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提高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自觉性,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农村文化事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基础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农民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农村文化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文化事业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

1、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较大改善,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有所提高。

200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强调农村义务教育应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2005年中央提出,要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些促使了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农村普及义务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农村文化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近几年,中国文化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强,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五”期间前四年对农村文化投入达到98.53亿元,占全国文化事业费比重为27.2%。2003年初,中央提出“国家今后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在每年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都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予以部署。多年来,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为改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3、重大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使为农民服务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有了较大增加。

近几年,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了一些有重大影响的文化项目,如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和流动舞台车等工程,使为农民服务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有了较大增加,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文化资源更加丰富。这些文化工程的进村入乡,推进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4、农民自办文化有了很大发展,农村文化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在各地农村,农民自办文化悄然兴起,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国办文化的重要补充。许多地方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庭院文化。例如,江西省投入1亿元,设立了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鼓励专业文艺演出团体赴农村文艺演出、电影公司组织放映队赴乡村放映电影、乡镇政府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向基层、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文化服务,初步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读报、看戏曲、看电影电视、参加文体活动与文化培训等难题,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各项文化权益,对促进农村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下,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农村文化仍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落后于农民精神文化需要。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

从全国来看,我国农村文化发展呈现出东南部发达地区文化繁荣,西北部不发达地区文

化贫乏单调;平原地区文化丰富,山区文化落后的不平衡状态。另外,无论和城市还是和发达国家农村相比,我国农村文化明显落后。我国2005年农村文盲、半文盲人口占14%左右。现在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文化教育的年限为12年以上,而我国农业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仅为7.6年,因此我国农村文化水平急待提高。

2、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不足,基层文化设施落后。

长期以来,由于重经济轻文化现象的存在,致使农村文化经费的严重不足,基层文化设施落后,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正如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指出:“一是中国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2004年对农村文化经费投入30.11亿元,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低于对城市文化经费投入47个百分点。二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截至2004年7月,全国农村38240个乡镇中有23687个文化站需要新建、改建。三是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目前全国共有720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6.4%。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县级剧团有名无实。”

3、农村文化队伍人才短缺,文化建设亟待加强。

由于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的不均衡性发展,再加上农民进城打工所导致的大量农村文化人才流向城市,农村出现了文化主体“空心化”的趋势。由于人才的缺乏,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后继乏人。此外,由于现行人事体制机制和经济待遇的制约,基层文化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素质偏低,文化队伍距专业化、规范化的要求差距较大。这些问题必然导致基层文化组织缺乏战斗力、凝聚力,严重影响农村文化建设。

4、农村基层文化资源匮乏,活动形式单一。

当前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各种影视文化资源创作乏力,包括电影,电视剧,书籍等等,比如现在一些农村书屋收藏的书籍,除了一些关于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很少能看见以农村纯朴生活为出发点的小说之类的文艺创作。此外,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不足,也导致大多数农民日常文化形式的单调。在农闲时间里,大多数农民会进行一些室内的、少数人参加的简单的文化娱乐活动,农民大量的时间用来看电视、搓麻将和玩扑克牌。农村文化活动单一、内容简单,形式僵化的现状,很容易使村民染上赌博、搞封建迷信活动的陋习。

5、现行农村文化体制机制不健全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已有的机制还不能适应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表现在:第一,领导机制弱化。一些农村领导干部不了解农民的思想状况和文化需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质要求、丰富内涵以及工作的艰巨性认识不足,工作不细致,不到位,流于形式,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收效甚微。第二,激励机制弱化。农民群众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保障机制弱化。综合治理组织网络不健全,专门负责文化建设的乡镇干部到职不到位,社会调控体系弱化,文化建设的机制没有完全形成。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我们要在摸索中不断前进,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更加贴近农民实际的发展模式,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让农民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

1、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要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倾斜,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指标任务的实现。要建立农村文化发展政策刚性指标,要在农村文化投入、文化工作考评、文化发展等方面设定硬性指标。要把农村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验收,确保农村文化工作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2、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应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农村县乡村文化建设及文化服务保障机制,逐步增加农村文化投入,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加大财政投入,着重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因地制宜,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根据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文化偏好等,恰当的选择符合当地农民需求的文化设施进行重点建设。第二,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农村文化专项基金,设立专款专户专用。第三,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文化事业。发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3、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队伍素质。

必须加大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力度和管理力度,加强对文化专干的教育和培训,通过

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他们成为群众文化管理上的能手,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生力量。要培养农村自己的文艺队伍,积极组织农村文化艺术人才培训,举办声乐、舞蹈、戏曲等艺术辅导班,培养出一支农村自己的、永远不走的文艺队伍。

4、发展多元农村文化,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性。

要创新活动、构建网络,根据现代农民的精神文化新需求,组织村民运动会、文艺晚会、广场健身舞等活动。以产业运作方式,挖掘、搜集、整理、再现民俗民间文化的作品和活动。发展祠堂文化、社区文化、节庆文化、家庭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因地制宜举办农民艺术节、文化科技大集、民俗节、特色旅游节、包括盆景、根雕、绘画、读书、剪纸、泥塑、刺绣等乡土特色文化活动。引导乡与乡、村与村开展友好健康的文艺比赛或文化联谊活动,挖掘恢复民俗特色和乡村传统艺术。大力扶持农民自办文化,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推进农村本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5、科学制定文化建设战略,完善制度建设,使农村文化建设“科学化”,“机制化”,“长效化”。

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和完善的制度来保障文化建设的持续、有效进行。我们只有把文化建设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它,来理解它,才能更好的建设它,发展它。因此,我们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科学的态度来设计我们发展的战略,并且完善相关的制度、法律法规的建设,保证文化建设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

6、强化农民群众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认识,提高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力度。

农民既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行动主体,又是新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享受主体。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充分挖掘蕴藏在农村的文化传统,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农民业余文化队伍建设,摸清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新农村文化自觉创新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人民出版社 2006.

[2]郭晓君:《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论》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3]连晓华:《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新文化建设的思考》决策探索 2006-07.

[4]樊勇:《文化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08.

[5]戎刚:《当前农村道德文化建设问题浅析》农村发展论丛1997.

[6]文化部调研组:《中国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7]李美菊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文化建设》东岳论丛 2000-02.

作者简介:

吴娜(1978.11-),女,江西警察学院思政部,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问题和对策文化建设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连带责任在民商法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分析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