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汤加减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胆湿证热)临床疗效观察

2013-09-16 04:39仇瑞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5期
关键词:汤加减肝胆柴胡

仇瑞莉

大柴胡汤加减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胆湿证热)临床疗效观察

仇瑞莉

目的 观察中药方剂大柴胡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保肝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应用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加减方。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乙肝病毒抑制等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在临床症状均有好转(P<0.05)、肝功指标较前改善(P<0.05)、乙肝病毒复制抑制(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柴胡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胆湿热证)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大柴胡汤;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胆湿热证

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现有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人[1]。目前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西医学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而中医药通过其独特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在临床上具有巨大的潜力及优势。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大柴胡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胆湿热证),疗效显著,为进一步明确疗效及指导临床应用,进行了本课题研究与讨论,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为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消化科住院患者。入选标准:①按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2000年9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病情分级为重度[2];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证[3];③均为首次就诊患者,既往未曾应用保肝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②合并心脑血管、呼吸系统、肾脏、造血系统等重大器质性病变及自身免疫性疾病;③长期饮酒史。共50例,按照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单号入治疗组25例,双号入对照组2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eAg)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胺注射液(甘利欣注射液) 150 mg 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 250 ml,静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应用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大柴胡汤加减方,水煎服,1剂/d,分2次早晚服用。处方如下:柴胡20 g、枳实10 g、黄芩10 g、白芍15 g、郁金15 g、茵陈15 g、虎杖20 g、垂盆草20 g、大黄10 g、甘草6 g。黄疸甚者,可加大茵陈用量至30 g、栀子15 g,恶心、呕吐重者加用半夏10 g、生姜10 g,胁痛剧烈者,可加川楝子15 g、延胡索15 g,食欲不振可加鸡内金15 g、砂仁15。疗程4周。两组患者均暂不予抗病毒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总有效率;②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变化比较;③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定量(HBV-DNA)总有效抑制率。

1.4 疗效标准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将疗效综合判断标准分为:显效: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肝脾肿大回缩或稳定不变,且无明显压痛,肝功能恢复正常,HBV-DNA复制指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HBsAg转阴;有效:症状好转,但未完全消失,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压痛,肝功能恢复正常或下降至峰值1/2以下,HBV-DNA复制指标不变或HBeAg、HBsAg一项转阴;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两组计量资料,方差齐性用t检验,方差不齐可用校正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 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P< 0.05。

2.2 两组肝功能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ALT、AST、TBIL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 ALT、AST、TBIL水平均有降低(P<0.05或P<0.01),而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见表3。

2.3 两组治疗前后HBV-DNA定量有效抑制率比较 治疗组HBV-DNA总有效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cP< 0.01。

表4 两组治疗前后HBV-DNA有效抑制率比较(n)

注:两组HBV-DNA有效抑制率经χ2检验,P< 0.05。

3 讨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中医学归属于“黄疸”、“胁痛”、“肝瘟”、“积聚”范畴,病因多为湿热毒邪所致,辨证为肝胆湿热证居多。本病病位在肝胆,因感受疫毒之邪袭肝,易挟湿热,湿热熏蒸肝胆,肝失疏泄,木不疏土,脾失健运,湿热壅阻中焦,可出现腹胀、纳差、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疏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下注膀胱,而出现胁肋疼痛、身目俱黄、皮肤瘙痒、小便黄;湿热留恋日久,损伤他脏。大柴胡汤乃伤寒论的经典方剂。功能主治少阳阳明合病。柴胡入肝、胆经,疏肝解郁为君药,臣药黄芩清泄肝胆热,茵陈、大黄清热利湿退黄,亦为臣药,佐以白芍柔肝止痛,配合枳实疏肝理气,佐以郁金行气活血,疏肝解郁,清心开窍,虎杖、垂盆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大黄、枳实通肠道,使邪有出路,甘草调和诸药。有研究证实大黄、柴胡、黄芩对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茵陈、大黄、虎杖、垂盆草等药均具有抗炎保肝等作用[4]。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柴胡有松弛胆道括约肌、保护肝细胞膜,起保肝降酶退黄作用,茵陈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赤芍可改善肝脏微循环、保肝细胞再生作用,大黄有促胆汁分泌和排泄,消除肝细胞炎症,并有抗病毒作用[5]。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分级重度,湿热证亦较多。本课题表明,大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肝胆湿热证,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血清转氨脢、胆红素,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但是,本课题研究存在有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主要针对本地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患者,存在其地域局限性;最后,未能进一步明晰具体药物有效成分;其次,关于大柴胡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脏病理变化、肝纤维化情况尚欠缺。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113-128.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及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病杂志,2000,8(6):324-329.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 顾伟.慢性乙肝抗炎护肝治疗的单味中药研究进展.四川中医,2008,26(6):38-40.

[5] 张聪,陈明.中医治疗淤胆型肝炎浅析.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6):383.

473000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猜你喜欢
汤加减肝胆柴胡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