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 杰
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供销合作社抢抓机遇,身体力行,践行职责,不断探索服务“三农”的新形式、新路子,力争在服务“三农”中有新作为。在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服务“三农”中不断发展壮大。长期牢牢植根在“三农”之中,是供销合作社发展史最为真实的写照。
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后,受传统农业观念的束缚,让农民不知所措,迫切盼望有一定农业生产基础、熟悉农村、了解农民的知心朋友,真心实意地带着他们脱贫致富。这个重任落在了供销合作社的肩上,供销合作社凭借根植“三农”多年的经验与实践,对农民生产什么,如何规模化生产,市场前途如何,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可行性论证分析,果断决策,带着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利用自身在业务、网络、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抓生产、闯市场。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既增强了农民走向市场的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提高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目前,全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案例:
新泰市社齐云花生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民460多户,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引进优质花生新品种,发展标准化示范基地200亩,去年带动农民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亩产量达到500公斤,比原来老品种每亩增产100公斤,每亩为农民增收1000多元,并购买了花生浇灌设备、收获机械,免费为农民提供服务,结束了花生种植靠天吃饭的历史,实现了经济作物现代化,提高了劳动效率,将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到160个,入社农民7.5万户,年帮助销售农产品20多亿元,助农增收2亿多元。
岱岳区下港供销合作社军港板栗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民198户,发展板栗标准化示范基地286亩,辐射带动周边4个行政村670户果农从事板栗标准化生产,总面积达1万多亩,建设了恒温库、低温库和速冻库,开展了板栗深加工业务,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并取得了自行出口权,2012年销售板栗2000吨,助农增收500多万元,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长久以来农民受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农民在经营上形不成规模,生产上谨小慎微,尽管付出了大量劳动,但效益不大,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势必影响生产积极性及农业产业化进程。此时迫切需要一个合作伙伴来提供新观念、新知识、现代服务方式和手段,供销合作社立足“三农”而生,依托“三农”而长,无疑是最佳合作伙伴。供销合作社把掌握的商品经济、市场供销信息毫无保留地向农民交底,与农民建立了密切关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共同发展。生产环节农民是主力军,而供销合作社则利用多年来与全国大中型超市、批发交易市场、农产品公司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的销售渠道,做好流通环节的工作,确保农产品卖出去并卖个好价钱,为农民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合伙干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成果,自此农民不再为生产而担忧,而供销合作社也通过帮助销售农产品获得了经济效益,真正实现了合作共生,合作共赢。
案例:
宁阳县磁窑镇魏家庄村有种植生姜的传统习惯,总面积400多亩,但都是一家一户的自产自销,产量低、质量差、销路不畅。供销合作社与该村联合组建起了宁阳县惠农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该村所有生姜种植户加入了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标准化生产,供销合作社负责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和产品销售,农民负责种植。去年生姜增产15%以上,质量明显提高,销售生姜600多万斤,助农增收70多万元,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多元。
肥城市边院镇王柳村有260户人家,几乎家家种植有机蔬菜,但缺乏统一管理,种植、销售有很大的随意性,质量达不到要求,销售价格低,甚至滞销。针对这一现状,供销合作社与该村联合注册成立了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全村所有种植户都加入了合作社,制订了标准化生产规程,专业合作社统一与农产品龙头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好、办不了的问题,农民既省事又省心,户均增收1000多元,村集体收入也增加2万多元。
构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探索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如何在农民土地承包关系不变、不流转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给身在为农服务第一线的供销合作社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供销合作社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大胆实践,在为农民提供农业产业化服务上,取得新成效。利用机械化优势帮助农民种地、施肥、喷药、收获;利用人才技术优势帮助农民测土配方施肥、配方用药、培训人员;利用流通渠道优势帮助农民购置质优价廉的农用物资、销售农产品;利用组织优势帮助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质量认证;利用信息优势帮助农民转方式、调结构等等。通过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关系更近了,农民放心、省心、舒心,既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又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案例:
宁阳县伏山供销合作社兴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针对农村劳动力缺乏的现状开展大田作物服务,提供帮农民统一耕作、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即“六统一”服务。采取土地半托管模式,土地不流转,合作社提供服务,实行合同式经营,上联公司、厂家,下接农户。合作社成立了16人的农机服务队、50人的大田服务队和6人的农资服务队,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0多台套,服务范围辐射伏山镇的9个行政村、62个生产小组,入社社员2600多户,农民入社率达到97%,以繁育小麦、玉米、花生良种为主,服务面积1.5万亩。去年帮助农民种植的1.1万亩小麦良种,通过合作社的规范种植、科学施肥、跟踪技术指导、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亩产量达到1280斤,比周边村庄普通小麦亩均增产300余斤,合作社以每斤比市场价高0.13元的价格全部收购,通过科学管理每亩减少投入100元左右,农民亩均增收近500元。
“打铁需要自身硬”,供销合作社只有做出示范和表率,才能让农民信任、信服,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支柱,是供销合作社提升经济实力和社会形象的载体。近年来,泰安市社围绕服务“三农”积极做好日用品、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等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传统业务,探索发展仓储物流、信用合作、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挥系统优势和组织优势,加快推进系统内外的联合合作,通过资本联合、兼并重组、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培育业绩突出、网络覆盖面广、品牌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社有企业,打造供销合作社的品牌化、规模化、合作化新优势,社有企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带动了全系统的发展和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案例:
肥城市安驾庄供销合作社租赁该镇大龙岗石村1000亩荒山,进行大樱桃标准化种植,产品个大、口感好、成熟早,外地客商纷纷订购,每公斤40多元,产品仍供不应求,成为当地的“紧俏”商品。供销合作社自己干起了示范带头专业,带动了当地大樱桃产业的发展,该基地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宁阳县供销合作社农资公司建设了6500平方米的配送中心和展销大厅,依托基层社发展农资直营店20个、村级加盟店105个,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的生产需求。东平县供销合作社浒源湖产品公司建设了占地面积4160平方米的湖产品加工项目,从事粥粉、茶汤、松花蛋、咸鸭蛋等湖产品加工业务,帮助湖区农户增收460万元,带动就业70余人。
新泰市供销合作社筹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了山东华和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中心、交易市场和回收网络等。目前,全系统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5家,年产值3亿多元;发展农产品交易市场10处,年交易额达20亿元;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95处,总面积达5万多亩,带动农民种植面积50多万亩;建设农资配送中心21处、直营店185个、加盟店2146个,测土配方施肥35万亩,供应化肥40万吨,帮助农民施肥10万吨;发展日用品配送中心12处、乡镇直营店60个、村级连锁店1850个;建成运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30处,参与了40个新型农村社区经营服务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