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轨迹

2013-09-14 06:20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重庆大学西南重庆

李 静

(泸州医学院,四川泸州646000)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和嘉陵江的汇合处,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工业城市。明清时代是重庆古代教育的大发展时期,“据现有史料记载:早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2年),江津知县冯忠创办了五举书院,是重庆最早出现的一所规模较完备的学校。”[1]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作为国民党政府的陪都,全国的许多高等院校被迫内迁重庆,重庆在当时成为了全国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为重庆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与前景,高等教育也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城乡统筹试验区的成立,重庆作为中国内陆一个重要经济增长极,把重庆打造成为西部教育高地的计划,又一次使重庆教育迎来了新的活力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明清—建国前期的重庆研究生教育

(一)明清时期

我国古代书院注重自学和讨论,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但也可以说是有了高等教育的雏形。重庆自有了北宋年间的五举书院后,明清时书院有一定的发展,那时书院大多为私人所办,有重庆府办的凝道书院、来凤书院、江津县办的搂清书院、梅溪书院、搂山书院和长寿县办的凤山书院等。清代由于统治者的支持使书院得到快速发展,且多为官办书院。“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境内的书院由明代的8所至清代增为64所。”[2]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从而确立了中国近代教育体制,也有了高等学校。1906年,“重庆知府高增爵在巴县城区来龙巷创办了重庆公立法政专门学堂,此为重庆最早的高等学堂。”[3]此后1910年,又创立了官立法政学堂、川东公立法政学堂、重庆公立法政学堂、官吏法政学堂、川南法政学堂等,则清末重庆地区共创立了7所高等学堂,且都为法政学堂。

(二)民国时期——抗战前(1912——1937)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重庆学堂一律改称学校,重庆公立法政学堂改为重庆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川东公立法政学堂改为川东法政学校。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重庆创办的高校有:江州法政专科学校(1914年)、私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25年)、中法大学四川分校(1925年,是一所由中共领导的高等学校,“四一二”事变后被国民党反动派强制解散)、省立陶业专科学校(1927年)、四川省立重庆大学(1929年)、世界佛学院汉藏教理院(1930年)、四川省立乡村建设学院(1933年创立,1936年改组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虽然军阀混战,高等教育在动荡中却有所发展。1912年10月24日《大学令》公布,明确规定了大学的宗旨、规模、学生入学资格、修业年限、学位授予等情况。1913年1月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规程》中以法令的形式提到了研究生教育,将“大学院”专列一章为“第四章”,提出“大学院为大学教授与学生极深研几(究)之所。”[4]但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官方并没有真正实施研究生教育能力。我国真正研究生教育的实施是1916年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时开始,蔡元培留学德国多年,深受洪堡思想的影响,要把北京大学创办为研究型大学。在蔡元培的主持下,1917年底,北京大学文、理、法3科各学都分别开始成立研究所,1918年形成了初步章程,1922年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正式挂牌成立开始招收研究生。由此,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的举办成为中国比较规范的研究生教育的正式起步。1925年,清华大学举办研究生教育,到1927年时仅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4所举办了研究生教育,而其中厦大仅办1年即停,东南大学只有研究院简章没有具体实践,此时的研究生教育都是没有学位授予的。

(三)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日军占领了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我国教育造成了严重的破坏。1938年,国民政府迁至重庆,重庆成为抗战大后方,为了祖国高等教育的继续发展,沦陷区的高等学校纷纷往西南地区转移。据统计,其中迁到重庆的高校就有40所,包括国立院校、省立院校、私立院校和军事院校,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国立上海医学院、私立复旦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而重庆自身的高等教育也在发展之中,1940年,在江津成立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创办了中国乡村建设育才学院;1944年,省立重庆大学改为国立,扩大了办学规模。这一时期,重庆自身和迁入的院校共计60余所,使重庆成为了全国高等教育和科研中心。国立中央大学在1937—1945在重庆时分为7个学院,包括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师范学院和研究院,其中研究院下分5个科研所,有法科研究所、理科研究所、工科研究所、农科研究所和师范科研究所,1946年时有研究生68人。国立交通大学在渝时设有电信研究所,学制两年。国立复旦大学也设有经济研究所招收研究生。重庆大学在1948年时,设有数学研究所、化学工程研究所和电机工程研究所。抗战胜利后,内迁的高等学校虽然陆续又迁回了原址,但却利用其留下的部分设施、师资又新建了一些学校,如私立重华法商学院、私立正阳学院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重庆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1949—1981年的重庆研究生教育

到1949年解放前,重庆共有高校21所,国立3所:国立重庆大学、国立女子师范学校和国立中央工业专科职业学校;省立1所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私立17所,包括私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私立勉仁文学院、私立西南学院、私立乡村建设学院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恢复与发展,现有的高等教育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于是从195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对高校院系进行调整,前后历时6年。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后,对各类高校采取接管改造工作,至1951年底基本完成。其间,刘伯承、邓小平在1950年4月创办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0年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和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合并为西南师范学院,私立相辉文法学院和私立华西协和大学等合并成立了西南农学院;1951年成立西南交通专科学校,隶属于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根据中央的指示,重庆高等教育于1952——1954和1955——1956年又进行了两次院系和专业调整,原私立学校全部转为公立,成立了西南俄文专科学校和西南美术专科学校。比较重要的还有:1952年10月将重庆大学、西南工业专科学校等7所大专学校的10个土木建筑系科合并建重庆土木建筑学院,1954年更名为重庆建筑工程学院。[5]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并将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重庆大学以及重庆财经学院5所院校的政治系和法律系合并而成为西南政法学院。”[6]1954年,成立重庆师范专科学校。1955年,组建重庆医学院,于1956年正式招生。

从1958—1965年,重庆高等教育事业相继在中央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1959年,西南俄文专科学校和西南美术专科学校都升为本科,改为四川外语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1960年10月,中共中央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发布了《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重庆地区只有重庆大学入选。同年,重庆邮电学院成立;西南交通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为重庆交通学院。1960年,重庆师范专科学校改为重庆师范学院,1962年,又改为重庆师范专科学校。这一时期,根据资料,“1956年,西南农业学院开始招收土壤学、生物化学、棉作物学研究生。”[7]“1958 年和1965年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招收了建筑和建筑物理研究生。”[8]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重庆高等教育同全国高等教育一样受到了严重摧残,高校被撤销或强制搬迁,高校师生遭到迫害,因长期停课,高校的硬件设施被损毁破坏,使有的高校教无定所,造成了重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下降。10年中,全国少培养研究生10万余人,重庆高等院校在“文化大革命”1966—1969年间停止招生为国家少培养高级专门人才15000多人。其中西南政法学院被停办达12年之久,重庆邮电学院直到1980年才被恢复招生。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重庆教育领域也结束了“文革”中的混乱景象。1977年10月,重庆高等学校恢复“文化大革命”前的统一招生制度,录取新生近5000名,此后重庆高等教育进入了稳步健康发展时期。1978年,重庆师范学院最终恢复校名;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和西南政法学院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同年,重庆市政府创办渝州大学,为重庆市属学校。1979年,四川外语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被批准招收首批研究生。

三、1981—1997年的重庆研究生教育

1980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并于1981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走向正规化与制度化,开始招收学位研究生,同时招收我国首批博士学位研究生。1981年重庆大学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84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表1 1981年重庆部分高校在校研究生人数

十年“文革”造成我国教育事业的滞后,导致各行各业缺少专业人才,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1984年我国部分高校试办研究生班,主要是学习硕士课程,学制二年。据资料,“1984年重庆高等院校共14所,共有学生39487人,其中研究生 651 人。”[9]1984年,成立重庆工业管理学校,1990年被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学院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医学院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1985年,在原重庆财贸学校的基础上创立了重庆商学院,并于1991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为了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国家决定在高等学校中建成一批重点学科,使其成为教育和科研中心,于是有了1986—1987年我国高校第一批重点学科评选。在这次评选中,重庆高校仅有3门重点学科,分别是“重庆大学的生物力学,西南农业学院的蔬菜学和重庆医科大学的传染病学。”[10]从1985年到1990年间,重庆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不包括军队院校)一直都为10所,分别为: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西南政法学院、重庆交通学院、重庆师范学院、四川外语学院、四川美术学院。[11]“截止1989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学校有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五所大学。”[12]1994 年,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被批准更名为重庆建筑大学。1995年,西南政法学院被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

表2 1982年—1991年重庆普通高校在读研究生数(包括研究生班)

四、1997年至今的重庆研究生教育

(一)重庆直辖

1997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设立重庆为直辖市,由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组成,并于1997年6月18日正式挂牌,由此揭开了重庆发展历史上崭新的一页,不仅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重庆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与生机,在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和人代会上确定了重庆教育到2020年的战略发展目标,其中高等教育方面是要确保持续发展,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高级人才培养基地。1997年,重庆市总人口为3042.9万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2所,在校学生83764人,其中在校研究生共有3199人,仅占在校学生的3.8%,其中有6所院校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1所院校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二)西部大开发

1999年底,为了使我国区域平衡发展,避免东西部经济差距的拉大,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想来支持西部地区的发展,“发展科技教育”是其中的一大政策,高等教育是作为增强西部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西部大开发”无疑给重庆高等教育带来了又一次发展机遇。与此同时,20世纪末以来,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相继进行了管理体制和学校布局的调整,实行“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主要是组建新的综合性院校和实行高等教育地方管理体制。在合并方面,2000年5月31日,根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原重庆大学、原重庆建筑大学和原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和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了新的西南农业大学,并于2005年7月同原西南师范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2002年1月原渝州大学和原重庆商学院合并成立重庆工商大学,由中央和地方共建,以重庆市政府管理为主,被国家确定为西部“一省一校”重点支持高校。在更名方面,1999年,原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划转重庆市,并更名为重庆工学院,2009年3月26日,更名重庆理工大学。2003年,原重庆师范学院更名为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重庆邮电学院更名为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学院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三)城乡统筹实验区的成立

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到重庆代表团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对重庆作出了加快建设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三大定位”,明确了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大目标”,并就解决“三农”问题、老工业基地问题、民生问题、城市建设管理问题提出了“四大任务”,构成重庆发展“314”总体部署。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7月24日,国家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实验区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通过改革试验,重点在加快实现‘双高普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辐射作用。”[13]高等普及阶段意味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这无疑是为重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源与契机。

当今社会,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高等教育资源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方式。“1997—2006年重庆市GDP实际年均增长率11.39%中,有2.04%是由教育带来的,占GDP实际年均增长率的 17.95%,其中高等教育只占1.29%。”[14]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创新,所以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之一,是国家最高层次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重庆市有47所普通高等学校,除军事学院和科研机构,共有11所高校具有研究生学位授予权,同时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有5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余下的重庆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共有在校研究生35005人。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为教育部直属综合重点大学,重庆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设大学,西南大学为“211工程”建设大学,而临近的四川和陕西各有5所和6所“211工程”建设大学。那么,随着重庆市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阶段发展,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必然会逐步增加。因此,借着城乡统筹的大好机遇,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将重庆高校建成西部地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基地,来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于重庆市地方经济的能力,以人力资本的优势来更好地提升重庆区域竞争力。

[1][2][3][9]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教育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4]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料(中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5][6][7][8]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10][12]刘英杰主编.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下)[Z].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11]重庆市统计局编.重庆统计年鉴(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Z].2008-07-24.

[14]江文斌,王雪梅,冯源源.重庆市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消费导刊,2009,(2).

猜你喜欢
重庆大学西南重庆
重庆客APP
“潮”就这么说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Country Driving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Who Is The Master?
重庆大学 区B法学院办公楼
在这里看重庆
一路向西南——然乌湖、米堆冰川
分享与开放——重庆大学建筑系馆专业教室使用情况调查及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