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红梅 金惠英 黄昌男 韩 丹 张智颖 张师嘉 曹范洙 韩香莲 南 征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130021;2重庆市开县中医院;3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指各种肾脏疾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地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常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益肾化浊通络汤[1]是根据吉林省名中医、终身教授——南征教授制定的方剂,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97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1日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本)》[2];2)西医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脏病专业组1993年拟定的标准制定。凡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血肌酐>133μmol/L)。分期标准:第1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期(Scr 133~177μmol/L);第2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尝期(Scr 178~442μmol/L);第 3期,肾功能衰竭期(Scr 443~707μmol/L);第 4 期,尿毒症期(Scr>707μmol/L)。排除下列情况: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合并有心、脑、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过敏体质或多种药物过敏者;3)无法合作者,如精神病患者;4)已进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或肾移植者。
1.2 一般资料 97例患者均为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门诊患者。坚持治疗2个疗程。其中男54例,女43例;年龄19~79岁,平均(52.5±14.3)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6年,平均7.8年。
2.1 汤药治疗 以益肾化浊通络方治疗。药物由土茯苓、黄芪、大黄、枳实、厚朴、牡蛎、藿香、竹茹、姜半夏等组成。血尿加白茅根、血竭、小蓟,仙鹤草;蛋白尿加覆盆子、络石藤、五倍子、白僵蚕;血尿酸高加猫爪草、秦艽、秦皮、茯苓;益肾化浊通络方每次取120mL,早、中、晚饭后20min,加上睡前,日4次,温服。配合灌肠治疗(大黄、厚朴、枳实、牡蛎、黄芪、制附子、金银花、土茯苓),日1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统计疗效。嘱患者避免劳累,避风寒,保持心情舒畅。
2.2 饮食治疗 坚持控制饮食。饮食禁忌:面,咸,甜,粥,水果,西红柿,土豆,地瓜,玉米面,粉条,海鲜,内脏,牛奶,鸡蛋,花生米,瓜子,豆角,酸菜。合理饮食食谱:主食以米饭为主,大米饭,小米饭,二米饭;蔬菜以大白菜,小白菜,芹菜,娃娃菜,油麦菜,生菜,油菜,桔梗,沙参,苦瓜,西葫芦,洋葱等相互搭配;肉类以瘦肉为主,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的比例合理。
2.3 观察指标 生化指标:测患者的肌酐、尿素氮、尿酸、尿蛋白、尿隐血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1日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本)》拟定[1]。显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血肌酐下降≥20%。有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血肌酐下降≥10%。稳定: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血肌酐增加。
3.2 结果
3.2.1 治疗结果显效54例,有效21例,稳定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8.66%。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显效11例,有效7例,稳定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65%;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显效18例,有效9例,稳定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2.98%;肾功能衰竭期显效11例,有效5例,稳定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00%;尿毒症期,显效4例,有效0例,稳定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各期之间比较P>0.05。治疗前后肌酐、尿素氮、尿酸、尿蛋白、尿隐血,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见表1、表2、表4、表5。
3.2.2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第1、第2、第3、第4期在治疗前后肌酐下降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中第1、第2、第3期(P<0.01),第4期(P<0.05)见表3。治疗前后尿酸与肌酐、尿素氮的存在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7。
表1 肾功能不全各期疗效及总疗效 例(%)
表2 慢性肾功能衰竭肌酐、尿酸、尿素氮治疗前后变化比较(s)
表2 慢性肾功能衰竭肌酐、尿酸、尿素氮治疗前后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1。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肌酐(μmol/L)97 351.72±220.91 283.93±176.06△△尿素氮(mmol/L)89 14.70±6.80 11.22±5.33△△尿酸(μmol/L)52 505.92±78.96 427.99±97.57△△
表3 慢性肾功能衰竭各个分期治疗前后肌酐变化比较(s)
表3 慢性肾功能衰竭各个分期治疗前后肌酐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P <0.05。
肌酐(μmol/L)分期 例数 肌酐(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肾功能不全代偿期 23 153.04±12.88 123.02±19.10▲▲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47 281.14±84.56 244.28±98.57▲▲肾功能衰竭期 20 554.08±78.46 423.54±117.49▲▲尿毒症期 7 900.29±167.26 680.02±129.88▲
表4 治疗前后尿蛋白变化比较 例
表5 治疗前后尿隐血变化比较 例
表6 尿酸与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尿隐血之间的直线相关关系
表7 治疗前、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机体不能排泄代谢废物即尿毒症毒素(包括肌酐、尿素氮等)蓄积体内,这些物质相当于中医所指的湿浊瘀毒。通腑泻浊解毒作用中药制剂已被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其确切的可清除尿毒症毒素,防治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改善肾功能的作用[3]。内毒是因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使机体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出现气滞、痰凝、血瘀、湿阻、水停等病理产物蕴积体内过多,邪盛而化生热毒、湿毒、瘀毒、浊毒等毒邪,既是病理产物,又是新的致病因素,代表着一种非常邪所能为的病势胶着、顽固不愈的病因病理概念。毒邪可随经脉入肾,损伤肾络[4],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根据叶天士“久病入络”的理论和毒邪多变的致病特点,治疗上还应通络化瘀[5]。
方中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6]、黄芪补气升阳,二药和为君药;大黄行气通腑,泻火解毒,研究表明大黄可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改善机体蛋白质代谢的紊乱状态,对肾脏代偿性增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7],藿香化湿止呕为臣药;厚朴行气除满、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姜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竹茹开郁除烦,清胃止呕为,牡蛎收敛固涩合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具有行气通腑、泻火解毒、除湿通络等功效。在治疗上口服与灌肠综合治疗,从而提高疗效。灌肠疗法是仿腹透原理,实为直肠透析治疗,可降低血尿素氮、肌酐等[8]。近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促进尿素和肌酐的排泄。保留灌肠可刺激肠黏膜,使肠道充血,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体内氨质随肠道排出体外[9-10]。此外除了根据辨证论治药物治疗以外,审因论治配合饮食控制,避免劳累,避风寒,保持心情舒畅。
通过临床观察可见:1)益肾化浊通络方在治疗慢性肾炎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过程中,降低血肌酐、尿酸、尿素氮、尿蛋白、尿隐血均有显著地疗效,而且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第1、第2、第3、第4期均有显著的疗效,各期之间疗效无统计学意义。西医到慢性肾功能不全末期,常常用透析、换肾等疗法,益肾化浊通络方的优势在于,简、便、廉,减轻患者精神、身体、经济负担。2)治疗前,治疗后尿酸与肌酐、尿素氮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临床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定期复查尿酸,积极治疗尿酸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有临床意义,并且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饮食上除了限制蛋白的摄入量,也应限制含嘌呤高的食物的摄入量。
[1]南征,金惠英.益肾解毒通络方治疗慢性肾炎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30例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1,28(2):1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1辑.2002:163-167.
[3]于敏,张波,史耀勋,等.南征教授“毒损肾络”理论学说探析及临床运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2):244.
[4]于敏,史耀勋,田谧.南征教授从毒损肾络立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74.
[5]韩春达,南征.通络解毒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性[J].吉林中医药,2006,26(6):7.
[6]宋长山,南红梅,赵金祥,等.湿浊1号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342.
[7]王平,李春雨,沈晓飞,等.大黄水煎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26(5):91 -94.
[8]陈波华.中药降氮露灌肠治疗慢性肾衰10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08,25(6):58 -59.
[9]王永丽.血液透析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30例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22):1775.
[10]李岚.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中药治疗[J].四川中医,2005,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