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两岸四地,为学术的和谐发展不辍不悔——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常光其教授

2013-09-13 12:19文图中国医药导报刘志学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28期
关键词:血管病海峡夹层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刘志学

2013年7月25日至28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南方血管大会(SEC2013)暨第二届海峡血管论坛在羊城广州隆重召开。据记者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常光其教授在继续出任本届大会执行主席的同时,还担任了多场卫星会会议主席,主持了多场专题学术论坛,并在会上作了《慢性夹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ACCP9抗凝的最新进展》、《裸支架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中的应用》等多场学术报告。

另据记者了解,常光其教授长期致力于我国大陆、台湾及港澳地区的学术交流活动,并获得了两岸四地诸多同道的赞誉和尊重。因此,在第七届中国南方血管大会暨第二届海峡血管论坛闭幕后,本刊记者就两岸四地的学术交流活动及其他问题,对常光其教授做了深入采访……

缤纷七年,宗旨更高更精更好

采访一开始,常光其教授首先介绍说,中国南方血管大会自2006年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七个春夏秋冬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南方血管大会”确立了“更高,更精,更好”的办会宗旨,其良好的学术声誉每年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血管病专科医生参加大会,早已成为中国血管病领域最具规模和影响的大会之一,引领着中国血管病事业的快速发展。

常光其教授认为:“‘南方血管大会’从最初参会的60人发展到现在的近千人,从最初的只讲大血管疾病发展到现在囊括所有的血管疾病,从最初的只讲血管腔内介入为主发展到现在的手术、腔内和药物治疗 ‘立体化’,已经成为中国血管病治疗领域一张闪亮的名片。与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的‘南方血管大会’是由南方六省的血管外科学分会或学组共同举办的,这届盛会在继续邀请一大批来自国内外的著名血管病专家学者来进行报告、讲座和点评,全方位展示近一年来国际及国内血管病诊治领域的新技术与新进展,及各种复杂与疑难血管病例处理方法之外,还特别推出了由主办单位及国内各大中心精心录制的38个病例录播,更直观地展现现代血管病的治疗手段。”

常光其教授进一步介绍说,这届会议延续了前几届、特别是去年“南方血管大会”的风格,在7月25日下午还有一场独具特色的第二届美敦力PAD高端沙龙,同时强生公司和雅培公司也十分给力地推出了两场外周血管基础培训课程。而26日开始的大会则“花开并蒂”,在两个分会场同时举行,现场有许多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针对目前血管病的热点问题进行演讲,演讲的内容包括临床诊治、循证医学及新技术应用等,并推出了大量具有挑战性的手术病例的现场录播。同时举办的外周血管药物论坛将继续对血管病治疗领域的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总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常光其教授继续介绍说,“今年的‘南方血管大会’还举办了‘首届中国血管病青年学者论坛’,为一大批脱颖而出的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现风采的良好平台……”

业精于勤,脚踏实地勇于创新

在采访中,常光其教授还向记者介绍了他所供职的科室——“南方血管大会”的东道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常光其教授就此介绍说:“我们科室建立于1964年,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在老一辈专家陈国锐教授,林勇杰教授及现任学科带头人王深明教授的带领下,血管外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切除及腔内修复、颈动脉体瘤的介入治疗和手术切除、颈动脉狭窄的手术及介入治疗、各种急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各种先天性血管瘤的手术及介入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及介入治疗、顽固性静脉溃疡的诊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国内著名的血管外科研究中心和临床诊治中心……”

而熟悉常光其教授的人都知道,他在学术上既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又善于创新和勇于创新,令人称道。多年以来,他在临床科研方面的不懈探索,成功开启了全国乃至全球多个“首次”,其研究成果大多发表在国际或国内该领域的一流杂志上。

据记者了解,2002年,常光其教授在国内首次联合外科开胸搭桥手术和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1例裂口位于主动脉弓三大主干区域内的主动脉夹层并获得成功;2004年,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四枚覆膜支架联合血管旁路手术治疗1例巨大和长段胸主动脉瘤并取得成功;2005年,在世界上首次应用覆膜支架联合血管旁路手术治疗2例DeBakey型主动脉夹层并取得成功;2008年,在国内首次通过全主动脉血管腔内塑形成功治疗1例慢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009年,在世界上首次运用封堵器治疗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获得成功;2010年,在世界上首次运用封堵器联合“烟囱技术”成功治疗1例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2009年常光其撰写的国内第一篇关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的Meta分析在著名的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上发表,为总体了解中国血管腔内治疗水平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同年他撰写的另外一篇论文《121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早中期结果分析》亦发表在《Eur J Vasc Endovasc Surg》上。而他的论文 《Hybrid surgery for aortic arch pathologies:8-year experience at a single center》于当年10月在第10届亚洲血管外科大会上发表,并被国际血管外科学会(ISVS)授予一等奖。

谈及具体的学术问题,常光其教授介绍说,在去年的“南方血管大会”上,他曾就抗血小板药物在外周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及评价作了详细的阐述。他当时报告的主要核心内容是:“虽然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用于治疗PAD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是这部分患者仍有较高的与缺血事件相关的病死率和患病率,而且在部分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还不尽如人意,并且可能引起出血并发症,还需要进行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理想的抗血小板药物服药后起效快、反应性好,撤药后抗血小板作用终止快,无出血副作用。然而,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新药PAR抑制剂-Vorapaxar在临床试验中遭受重挫而停止研发。在外周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这条道路上,虽然前景广阔,但也必将充满艰辛。”常光其教授的这些论述,在抗血小板药物在外周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给与会者普遍带来了深度思考。

而在今年的 “南方血管大会”及“海峡血管论坛”上,常光其教授在繁忙的会务之余,仍抽出宝贵的时间做了多场学术报告,其在“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方面的报告,引起了高度关注。

常光其教授介绍说:“自从1998年Shimono等报道第1例完全通过血管腔内修复的方法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以来,有许多专家分别报道了类似的经验,所完成的病例数也越来越多。总结我们十多年来所做过的60多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效果,总体手术成功率为98.3%,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2.1%。通过总结分析,我们发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后的并发症包括内漏、脑卒中、术中夹层破裂、支架近端再发逆行撕裂、导丝或器械损伤主动脉瓣膜或左心室、心肌梗死、血管旁路吻合口漏并假性动脉瘤等……”在接下来的报告中,常光其教授详细解析了内漏、脑卒中、术中夹层破裂、支架近端再发逆行撕裂、导丝或器械损伤主动脉瓣膜或左心室、心肌梗死、血管旁路吻合口漏并假性动脉瘤此7种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后的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令与会者获益匪浅。

如今,常光其教授已经成为国内卓有名望的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专家,其中主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治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常光其教授已经主刀完成了1000多例主动脉疾病的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成功率达到95%以上。

平时,常光其教授在辛辛苦苦地为患者治病的同时,居然还时常为贫困患者自掏腰包埋单。对此,常光其教授坦言:“医者仁心,不能光挂在嘴上,要成为一种修养,甚至一种信仰。患者承受着身心上的双重痛苦,作为一名医生,我们在为其治疗身体上的疾病时,更要注重与其作心理上的沟通,同时还要尽量节省医疗费用。”

2004年春节期间,一位患者由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失血性休克而紧急入院治疗。危难之际,常光其为患者制定了缜密的手术方案,手术后几乎天天守在病房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各种病情变化,并时刻鼓励患者增加信心。由于常光其与同事们的努力,患者最终被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再如2007年,来自粤北贫困山区,家境贫寒的主动脉夹层合并夹层动脉瘤的患者,因难以凑齐医疗费,打算放弃,常光其为其垫付了部分医疗费,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再次挽救了一个患者的生命和家庭;来自湖南贫困地区的患者因腰背部疼痛,曾被误认为腰大肌脓肿准备切开引流,去某大医院检查发现是一个巨大假性动脉瘤,在这家医院治疗后效果不佳,主治大夫便介绍患者找到常光其,他依然是“来者不拒”,缜密制定了一个“胸腹联合切口切除假性动脉瘤,血管内引流下人工血管重建主动脉及内脏动脉”手术方案,历时8小时的手术取得圆满成功,由于常教授的精心治疗,住院费不到6万元。一个月患者就恢复到正常状态,三个月后患者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

当患者捧着“华佗再世、医术高明”、“妙手回春、救世济民”等锦旗向他表达感激之情时,常光其教授说,每次看到他用自己所学为患者原本要破碎的家庭重新带来了阳光和笑容,他便收获了一份心灵的安宁……

两岸四地,交流合作共谋发展

在采访进入“后半场”时,常光其教授教授着重谈及了“第二届海峡血管论坛”。

常光其教授首先说:“今年已经是第二届海峡血管论坛了,去年举行了第一届。在去年举行的首届海峡血管论坛上,我们就邀请了多位台湾及香港地区著名的血管病专家参会,他们的专业经验让大陆学者受益匪浅。我们举办这个论坛的宗旨,是为了使大陆、台湾及港澳地区从事血管病事业的同仁们有一个交流及合作的平台,并期望通过这个平台为海峡两岸血管病事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我想特别说明的是,在与‘南方血管大会’同期举行的‘第二届海峡血管论坛’上,来自海峡两岸的著名血管病专家、学者再度相聚,进一步凝聚了基础学术认知与共识,进一步加强了两岸学者的深度交流与热点探讨。以‘扩大基础交流、加强两岸学术、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的海峡论坛,充分发挥了促进两岸学者更深层次互动研讨的独特作用,为提高我国血管病的整体学术水平作出了贡献。”

常光其教授加重语气说:“‘南方血管大会’目前在业内的学术影响不断扩大,学术声誉辐射到全国。由于连续两年增加了‘海峡血管论坛’这一姊妹会议,其规模、意义和影响力已经非同以往。我记得来自台湾大学附属医院的王水深教授评价本届会议时,是以五个‘非常’来概括的,即:‘规模非常大,专家阵容非常强,学术水准非常高,知识面非常广,专家讨论点评非常精彩。’王水深教授还说,这届大会对于每一位业界同仁都是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让人获益匪浅。”

据记者了解,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由于“南方血管大会”增加了“海峡血管论坛”这一崭新的内涵,在血管病领域首开先河,打破以往传统的“国际会议”和“国内会议”这两种会议规格,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聚焦两岸四地学术,华人医生广泛参与”的“大中华学术交流机制”,那么,“南方血管大会”增加“海峡血管论坛”的初衷是什么?此次会议在促进海峡两岸血管病事业发展方面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对于这些问题,常光其教授坦率地阐述说:“其实,在去年的南方血管大会举办之前,我早就有将大陆台湾及港澳四地的从事血管病研究的同道们聚在一起共同探讨研究的想法了。2011年在台北召开第12届亚洲血管外科大会期间,已有一些台湾的朋友跟我提出类似的建议,这也坚定了我创办首届海峡血管论坛的信心。从台湾返回后,我跟王深明院长商量了一下,决定从去年的第六届南方血管大会开始,同时召开首届海峡血管论坛。在台湾地区,大部分血管外科医生是由心外科医生兼任的,因此在大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他们有独到的经验,香港血管外科医生跟大陆类似,但由于香港体制的开放性,因此他们的腔内介入手术做得非常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届海峡血管论坛通过建立‘聚焦两岸四地学术,华人医生广泛参与’的大中华学术交流机制,可以更好地加深了解,互相切磋,不仅在会议上进行交流,还可以共同进行临床和基础研究,形成‘多花齐放,多家争鸣’的局面,为两岸四地血管病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采访到最后,常光其教授感慨地说:“我由衷地相信,未来的‘南方血管大会’和‘海峡血管论坛’,在两岸四地同道们的鼎力支持下,将会越办越辉煌,越办越成功。我本人也会为这项事业继续不辍不悔奉献我的精力和热情……”

猜你喜欢
血管病海峡夹层
海峡
《心肺血管病杂志》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血管病杂志》
改变七个习惯 防住六成血管病 我国首次针对生活方式与血管病关系的调查显示
魔鬼海峡
海峡可以很远,但是心可以很近
MRVE夹层梁随机振动的最优跳变参数控制
护理干预预防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