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牧区实际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2013-09-11 09:00中共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3年8期
关键词:锡林郭勒盟大讲堂牧区

文||中共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适合牧区特点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新方式、新路径,有效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一、与高层专家联合,建立合作型学习组织

针对民族地区相对封闭、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2012年,锡林郭勒盟委与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编辑部合作,成立了锡林郭勒理论实践基地,形成了地方领导与专家合作开展学习的“合作型”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为中央党校深入研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全方位开放性的实践案例,另一方面也为地方充分借助专家优势、破解发展难题、提升干部素质搭建了有效平台。目前,中央党校已派调研组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学发展”主题,进行了8个方面的深入调研,取得了丰硕的调研成果。这些调研成果,不仅作为咨询意见为盟委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而且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部学习培训发挥了重要作用。

锡林郭勒盟党委借助理论实践基地的专家优势,针对当前发展形势和任务举办读书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012年10月至今,盟委先后组织了4次大型读书会,范围扩大到盟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和旗县市区党政领导。每次读书会都确定一个专题,邀请1-4位中央党校教授先作专题讲座,然后由地方领导结合实际畅谈学习认识和发展思路。盟委中心组的每次集中学习、读书会都确定一个主题,有针对性地策划选题,在学习中力争解决1到2个实际问题,让大家带着问题学、带着任务学。2012年10月,中心组读书会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请中央党校教授分别以题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方位与路径选择”和“低碳挑战与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专题讲座。2012年11月,盟委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读书会,聆听中央党校辛鸣教授关于“十八大历史方位与精神实质”的讲座。2013年盟委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为学习专题,举办了两期读书会,学习了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的背景、内涵、发展定位、发展路径和举措,针对当前发展重点,系统讲解了民营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草原生态保护、当前农牧业发展形势和重大问题。通过学习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锡林郭勒盟党委提出立足锡盟自身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切实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投资规模,着力保护生态环境、科学利用草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努力建设更加繁荣、美丽、和谐、文明的锡林郭勒。确定了在2010年的基础上,力争财政收入3年翻一番,2013年达到154亿元(人均14950元);地区生产总值4年翻一番,2014年达到1190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年翻一番,2015年达到13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年翻一番,2016年达到33000元。这几次盟委读书会连着锡盟昨天和今天的奋斗足迹,更关系到锡盟明天的发展道路,通过学习开阔了眼界、理清了思路、鼓舞了干劲。

锡盟党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带动各级党组织的学习,让各级党员干部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思考,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选取我盟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作深入研究和探讨,进一步启发思路、开阔视野,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科学性,更好地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这种围绕专题与专家同台交流、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学习方式,大大提升了学习效果,完善了发展思路。

盟委还借助中央党校的人才优势,将这种学习方式延伸到从处级领导到嘎查村干部的各类培训班,以此开阔干部的视野,提高理论素养,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中心工作的落实。

二、推进基层大讲堂延伸,完善网格型学习组织

按照自治区党委要求,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已经建立了盟、旗、苏木镇(街道)、嘎查(社区)四级基层大讲堂体系,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草原牧户居住分散,即使建在嘎查的基层大讲堂也难以真正解决牧民集中学习难、宣讲活动开展难的问题。为此,锡林郭勒盟从实际出发,依托党员中心户建立了党员中心户讲堂,进一步创新完善了网格型学习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牧区实际的常态化学习新路子。

东乌旗是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的边境旗县,牧民居住极为分散,有的牧户离嘎查所在地100多公里,平时很难参加集中活动,更谈不上组织学习。必须找到一种适合牧区实际的方式,来解决集中学习难、开展活动难、引导群众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东乌旗党委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牧民群众和牧民党员的建议后决定,在全旗7个苏木镇57个嘎查建立221个党员中心户,以221个党员中心户为核心,辐射带动900多名党员和牧民的学习,组织建立了统一标准的蒙古包党员中心户讲堂。党员中心户大讲堂是由7个苏木镇书记牵头,各苏木镇所辖各嘎查党支部书记、组宣委员协助组织宣讲,各苏木镇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宣讲方案,并将宣讲任务分解到各嘎查。各嘎查根据任务,结合牧区实际,有条不紊地开展宣讲活动。各苏木镇对党员中心户的培训每季度不少于2次,党员中心户对周围牧民群众的培训每季度不少于2次,宣讲对象为牧区党员和群众,宣讲内容主要以围绕中央、自治区、盟委及旗委的重要会议、重要政策、重大理论、重大活动、牧区实用技术等为主,使广大牧民群众充分参与、支持该旗的各项工作。

近几年,党员中心户讲堂的职责不断拓展,既调解邻里民事纠纷、宣传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广普及畜牧业科学技术、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牧区新风,又开展治安联防、反馈社情民意、帮扶困难家庭“一帮一”服务等职责。该旗在坚持科学、民主选点划区,按照是否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发动群众,有利于缩短工作距离、减少成本,有利于促进政策宣传、科技推广的“三个有利于”要求,将“点”的标准具体细化为“五好”“三合适”,即思想政治素质好、致富示范作用好、家庭生活条件好、组织协调能力好、党员群众反映好;地点合适、人员合适、硬件合适。并与创建文明家庭户、科技示范户、选树典型户等相结合,在综合分析牧区居住现状、道路条件、邻里关系、牧户强弱配比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每个嘎查的牧民党员进行排队对比,好中择优,突出嘎查党员干部、党员牧民代表、“双带”牧民党员三个重点,保证选“点”的质量。为促进“点”的作用发挥,按照户与户之间相邻相近的特点,大力拓展横向协作范围,充分考虑“点”所能覆盖的周边嘎查党员和牧户的实际数量,将每个“点”的覆盖半径控制在15公里以内,每个嘎查设置数量控制在5个以内,科学定“户”,保证“点”的有效覆盖,强化了以点带面效应。目前,最大的覆盖47户、最小的覆盖15户,距离缩短到了15公里以内,受时空约束明显减小,牧民党员和群众参加各种活动的次数增加,积极性明显提高。牧民普遍反映,开设了党员中心户讲堂后,方便了参加组织活动。

党员中心户讲堂配套了相应的蒙汉文学习资料和活动设施,为牧民党员群众参加集中学习活动提供了便利。该旗还在党员学习中心户的基础上,创建了“1+5”的新模式,即“中心户+专业户”“中心户+专业协会”“中心户+文化中心户+星级文明户”“中心户+小康户”“中心户+党小组”,使理论政策学习与技能知识培训、精神文明创建和文化娱乐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满足了广大党员群众精神文化的多样化需求,使党员中心户讲堂成为吸引和组织牧民党员群众经常学习的大课堂,成为宣传落实党的富民政策的有效平台。

党员中心户讲堂把党的惠民政策带进了蒙古包,把党的理论政策融进了牧民心里,指引着牧区的发展,成为牧民奔小康的依靠和主心骨。

三、整合各类资源,构建资源共享型学习组织

锡林郭勒盟针对牧区交通不便、缺乏学习资源和宣讲员的实际,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注重克服部门为阵,“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状况,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的组织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村村通、牧区远程教育、苏木镇文化站、草原书屋、科技文化牧户等载体,将各级党建资源、科普资源、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将中心组学习、党员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和各项有关工作有机统一起来,搭建了与基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实际相契合的资源共享型学习格局。

为解决基层学习资源少的状况,把送学与讲学结合起来,由盟委宣传部组织力量编写了适宜牧民党员群众阅读的简明政策书籍、宣讲丛书、知识图标,并制作成电视讲座DVD光盘,直接发放到基层党组织和牧民党员群众手中。在推行机关干部下基层联系点工作责任制中,明确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列为联系帮扶基层六项职责之一。明确要求各责任单位党组织要与嘎查村党支部建立共建互助学习型党组织,保证完成互助共建五项任务,即联系嘎查讲一堂形势政策教育课、开展一次普法教育活动、开展一次公民道德规范宣传活动、开展一次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活动、开展一次社情民意重点户走访调研活动;要求将四种学习材料送到所联系的嘎查群众手中,即一本当地形势政策宣传册、一本惠民政策和典型经验汇编、一本公民文明手册、一套普法宣传资料。

通过机关党支部与嘎查党支部的“联姻”,一方面增强了嘎查党组织的组织引领优势,另一方面发挥了旗、苏木镇机关和干部的政策宣传优势,在推进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形成了以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为主力军的宣讲队伍,有力提升了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水平。2011年,西乌旗针对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西乌旗下基层干部与基层党组织一道深入居民集中点和牧户中,宣讲事件真相,开展思想工作,为维护该旗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西乌旗还选拔政策宣讲员为牧民群众送政策上门,结合国家支牧惠民政策,组织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和一批政策明白人,组成惠民政策宣讲团,把牧民群众急需的政策信息送进嘎查大讲堂,让牧民群众及时了解最新的惠民政策。两年来,西乌旗共培养出43名蒙汉兼通的政策宣讲员,在惠民政策下基层活动中,他们已经成为基层牧民群众的贴心人,惠民政策下基层活动受到了牧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四、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构建基层示范型学习机制

推进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仅要创造党员群众广泛参与学习的条件,而且要激发群众积极参与的兴趣。为改变以往基层学习宣讲中灌输为主、形式单调、吸引力和实效性不强的状况,锡林郭勒盟采取多种方式,加大了吸引群众参与学习宣讲的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构建推广互动式宣讲示范机制。为了吸引更多的牧民群众自觉自愿来参与大讲堂的集中宣讲活动,利用“理论政策大讲堂启动及培训会”的形式,组织候选的宣讲员进行试讲。通过对试讲效果的现场录像、初审把关、效果点评和内容完善,从推荐出的牧民致富典型中确定宣讲经验丰富的牧民典型进入宣讲团。为丰富内容,将宣讲重点确定在现阶段基层牧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上,让他们既能学到代表牧区先进生产力的典型经验,又能真切感受到各项惠民政策给牧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为了确保宣讲质量,锡林郭勒盟以制度形式对宣讲前、宣讲中、宣讲后三个环节互动要求进行了明确。在宣讲前,要求宣讲员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掌握受众所需;在宣讲中,至少拿出一半时间开展互动,有针对性地回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宣讲后,发放征求意见表,组织牧民群众对宣讲效果进行评估,并征求意见建议。互动的示范宣讲有效提升了宣讲质量,使群众参加宣讲的热情日益高涨。锡林郭勒盟基层大讲堂是新时期引领社会主流思想的一种重要的政治活动,是直接面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双向思想沟通的最便捷的交流渠道。锡林郭勒盟积极探索适合牧区理论宣讲规律,通过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争取广大牧民群众对党的政治主张的理解、信任、拥护和支持。用党的理论点亮草原发展的明灯,照亮北疆实践之路,保障边疆的稳定和社会和谐,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

二是开展典型模范巡回宣讲。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锡林郭勒盟注重发挥群众典型的作用,通过选拔、培训、考核等环节,把基层致富带头人、政策明白人等牧民群众吸纳到宣讲队伍中,让他们谈经验、讲体会,使广大群众觉得可亲、可信、可学。西乌旗依托基层大讲堂,利用理论政策大讲堂启动及培训会等时机,把牧民身边的“能人”和各职能部门的蒙汉兼通宣讲员请上讲台,从6个苏木镇精选出12名“两转双赢”先进典型和18名惠民政策宣讲员,分别深入到嘎查牧区,巡回开展典型经验推广和惠民政策普及工作,帮助牧民群众加深对牧区改革发展形势的了解,提高运用政策和科技发展的能力。为深化宣讲成效,旗委宣传部还将这些优秀宣讲员的宣讲录像制作成《全旗理论政策大讲堂下基层电视讲座》发放到各苏木、嘎查。这种把宣讲主动权交给群众,让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宣讲的形式,受到牧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三是注重建立示范性实践基地。在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锡林郭勒盟一方面大力推进基层大讲堂的理论政策学习宣传,另一方面根据农牧民务实的心理,建立了一批有影响的示范基地。阿巴嘎旗投资100多万元,在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家建设了一座农牧民培训教育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450平方米,配备了农牧民现代远程教育和学习培训所需的相关设施,一次可培训200多人。培训中,安排党的十八大代表廷·巴特尔等先进典型讲述党的科学理论、畜群结构调整、草原生态保护、旱地种植、养鱼等科学致富方法和相关惠民政策,发挥了良好的实践示范带动效应。教育基地建成以来,每年慕名前来的国内农牧民及蒙古国、俄国参加培训的人员达2万多人次,已经成为当地有影响力的典型示范学习名牌。

猜你喜欢
锡林郭勒盟大讲堂牧区
瞎闹腾大讲堂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制度转型与认同建构:民族地区治理的历史经验——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盟的考察
民族传统游戏在牧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
牧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新巴尔虎左旗
“别样”履职大讲堂
锡林郭勒盟气候变化研究综述
快乐大讲堂{2}打嗝怎么办?
快乐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