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谢明君 欧家锦 执行|周丽
当中共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的时候,出席本届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佛教界的公益教主和慈善领袖引圣辉大和尚引来了更多人的目光。他温文尔雅,慈悲菩提,三十年来有慈心法语,行愿无尽,用慈悲济世,普洒甘露。他提倡公益慈善之路应重塑“讲发心,讲修行”的精神理念、社会价值观。他躬耕于慈善陇亩,不求闻达于名利,只求无愧于心。
初见圣辉法师,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他那浓浓的湘潭乡音和法相庄严、气宇不凡的僧迦形象。他谈吐文雅、铿锵有力,慈眉善目、彬彬有礼。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落落大方,一派儒僧风度。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既然无心尘世间的追名逐利,纷纷扰扰,那就静心发愿,行愿,用善心播种慈爱,为社会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尽一份心,捎一份力。
佛教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公益,重视慈善的传统,在佛教教义中,蕴含丰富的有关慈善公益的训导与启示。
圣辉法师告诉《社会与公益》杂志记者,佛陀是为了解脱人生的痛苦这一因缘才出现于世的,实践慈善即是实践佛陀正法,就是引导正信,就是荷担如来家业。他就慈善与佛教的渊源与发展向记者娓娓道来。
释迦牟尼主张悲悯众生,提倡布恩施惠,并将布施列为“六度”与“四摄”之首 (“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可见,布施行善被佛祖视为抵达彼岸之第一要津。慈善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社会公益事业,是让弱势群体能得到救助,让社会各阶层共享社会财富增长的善举。故而慈善即是莲花台前的一盏心灯,照亮他人,照亮自己。
慈善事业是神圣高尚的事业,慈善活动传播人间至爱真情,浇灌进步文明之花。在布施行善的过程中,布施者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可贵的资金救助,从另一方面讲,布施者也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对修行人来说,也是一次道行的提升。古人讲,仁者寿。就是因为他们在行善的过程中,得到了欢乐和幸福。因此,慈善也是净化人心的道德资源。
这里就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和尚在下山化缘的路上救助一个被丢落在路边的睡在襁褓里的婴儿,出于本能的慈悲心肠,他抱起这个婴儿,眼看襁褓里的小婴哭的厉害,脸蛋烫的通红,疑似发烧,就准备带去看病。恰巧,被婴儿的父母撞上了,误会和尚把孩子弄出毛病了,不仅不承担对孩子的抚养权,反而诬陷和尚,把所有责任推给和尚。和尚也没辩解什么,默默地承担了这个婴儿的“抚养权”。每天背着这个“小宝贝”下山讨奶吃。众人不解,又是一阵指指点点,就这样两年过去了,有一天孩子的母亲看到当年的孩子不仅没有什么遗传病,反而长得白白胖胖,就找和尚要回去抚养了。和尚二话没说,就把孩子给他们了。夫妻二人后来对这个和尚感恩戴德,十分尊敬。其实这个无名氏的出家人是在行善的过程中修行自身,不论外界怎么评价,怎么歪曲,都岿然不动,毫不理会。只要坚定自己光明做人,磊落行事,用慈悲宽容心胸包容尘世所不能砥砺之事,自然有一天会感化当事人。
慈善对别人来说,也许是一种事业,而对佛家来讲,则是一种职责。佛陀是为了解脱人生的痛苦这一因缘才出现于世的。因此,可以说,实践慈善即是实践佛陀正法,就是引导正信,就是荷担如来家业。有高僧喊出:“慈善使者,即是人间观音”,这是把慈善当作职责最形象的体现。
佛家讲求“和”,这其中包括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平。慈善作为推动和平的独特力量,是均衡财富分配、弱化收入两极分化的一种途径,它不仅是调剂社会贫富差距、救世济贫的重要手段,也是缓解社会矛盾的安全网。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容易导致一部分人心理失衡,尤其是当他们遭遇困难挫折时,容易诱发对社会的偏执态度。慈善事业能让他们了解到贫穷者感觉到有好心人在关心他们,能改变他们对社会的偏执看法,从而达到减震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在整个社会人心体系日趋瓦解的社会大环境下,做慈善公益的意义就是要找回我们的良心,找回我们心灵深处发自“善”的本源。圣辉法师说,做慈善是一场修行,是真正净化心灵的润滑剂,提高自我修养的标尺。
比如扶贫、助学、助残、敬老、环保、关注人力不可抵抗的自然灾害后的灾区民众等,这些慈善行多则10万、50万,少则3万、5万,也许捐助的款额不一定是最高,但一定是最用心。在三湘泗水的湖南大地上,北到洞庭,南至郴州桂阳、资兴,西濒张家界,怀化沅陵,凤凰古镇,东达浏阳,甚至是省城长沙,没有哪一处不留下大师捐助的身影,慈善的脚步,真切的人文关怀……是的,就是这样一位六十而耳顺的菩提出家人,在家家户户欢度新春佳节,享受一家团圆的喜庆时,依旧行走在困难户、敬养老院、福利院等老百姓的家中,给他们送温暖,送祝福,送去物质与精神合二为一后的珍贵的慈悲大爱。
而这一切,从不需要在媒体的聚光下闪烁,行事低调的圣辉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并一再强调慈善就是用心去做,不要把“献爱心,送温暖”拿来作为沽名钓誉的手段,讨好社会大众,标榜炫耀自身是救世主。
当记者正为现今社会慈善之路到底该何去何从而茫然困惑的时候,圣辉法师一语道破谜团:用爱做慈善,发现美,就照亮自己。大师坦言,慈善行为是在帮助那些困难的人,那些物质生活极端匮乏的人,那些精神世界极度衰颓的人,帮助他们,是在雪中送炭,是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希望。一切皆 “因缘”。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离开了社会人也无法生存,这是大家普遍耳熟能详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观点。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作为“社会人”的价值体现与良心发现,那么发动一下,人心的善与美就能得到升华,重塑社会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就有希冀。
圣辉大师说到此处,有点哽咽,声音似乎在抽泣。在邵阳隆回县麻风村新年慰问的时候,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娭毑给他的心灵震撼最大。天公不作美,老娭毑一出生就得了小儿麻痹症,面对这飞来的不治之症,老人不得不砍断双腿,用稻草灰止血,仍然倔强地活着,不向命运低头。这样顽强的生命,这样健全的心灵,是现今这个社会普遍缺失的,是需要极力倡导的正确的生存观,生命观。圣辉大师感慨,相比我们拥有健全的身心,智慧的大脑,勤快的双手,焉能不把身残志坚的信心与勇气传递给更多的人,焉能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好事感恩上苍,回报社会?
无独有偶,一位89岁高龄的老太太让圣辉难以释怀。按照我们一般人家的生活水平来测试,89岁的老人正是儿孙满堂,承欢膝下,一家三代甚至四代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时光。而这位梨园村的老太太却正在拎着破旧脏兮的垃圾袋到处捡破烂,因为家里有个精神病的儿子和精神病的孙子还等着他捡破烂卖的钱买米下锅……母亲的大爱无疆,母爱的责任光辉照耀着这个佝偻着背,手近乎可以触地蹒跚的老人。“夕阳无限好”也许在此刻并不属于她。极受触动的圣辉看到这样充满责任感又向不公平命运挑战的老人,不能自已,于是迫不及待地行了愿,花4万帮老人修新房,并定期提供生活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慰问……
据湖南佛慈基金会的秘书长周仲山透露,其实佛慈基金会每年的会费不足200万,而几乎每一年的社会慈善救助,公益捐款远远不止这个数字。很多时候,都是圣辉法师自己掏腰包,并且连同其母亲傅殿华女士,姨母傅菊香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