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琼芳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全球冠心病患者已达1.6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年增加,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一种心身疾病[1]。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严重的类型,往往对患者身心产生极大的影响,现代对于心肌梗死的治疗,不仅注重疾病症状控制和提高生存率,更注重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2]。本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支架术后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以及两者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1.1 研究对象 选择曾因患急性心肌梗死在我院心内科住院并行支架术后的78例患者作为患病组,患病时间2个月~2年,处于康复期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并植入支架术后;(2)年龄29~71岁;(3)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能自行阅读理解或在别人帮助下理解问卷内容,并知情同意; (4)排除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和无严重脑、肝、肾等躯体疾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诊断、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情况、婚姻状况、付费方式、梗死部位、植入支架数等。
1.2.1.2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 (WHOQOL-BREF)[3]有4个领域26个题目,分为生理领域7个题目 (疼痛与不适、精力与疲倦、睡眠与休息、行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工作能力);心理领域6个题目(积极感受,思想,学习,记忆和注意力,自尊,身材与相貌,消极感受,精神支柱);社会关系领域3个题目 (个人关系、所需社会支持的满足程度、性生活);环境领域8个题目(社会安全保障、住房环境、经济来源、医疗服务与社会保障,获取新信息、知识,技能的机会、休闲娱乐活动的参与机会与参与程度、环境条件、交通条件);另有综合主观感受2个题目 (总体生活质量、总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自评百分制得分。问卷中的正式测试题的分值分为5个等级,按照从对健康有利的程度或满意度,将自我评分以“1,2,3,4,5”分赋值,要求回答在过去2周的生活质量情况,此简表是世界卫生组织研制并推荐使用的一种普适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其中文版经研究证实在中国人群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按常规计分方法,每个领域分数为各领域所有题目的平均分乘以4,并与全国常模[5]比较。
1.2.1.3 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该量表用于测量个体社会关系的3个维度共10个条目:有客观支持 (即患者所接受到的实际支持),主观支持(即患者所能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和支持利用度 (是反映个体对各种社会支持的主动利用,包括倾诉方式、求助方式和参加活动的情况)3个分量表。总得分和各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程度越好,并与全国常模[6]比较。
1.2.2 问卷调查方法 调查者经过专门培训,在患者候诊或复诊时,发放调查表,用统一指导语向患者说明调查的意义和目的、过程和问卷的回答方法,配拟专家指导,使患者更能理解问卷的内容和要求。所有问卷由调查人员在现场指导填写,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78份,有效78份,有效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进行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资料 患者78例,其中男71例,女8例;年龄29~71岁,平均 (54.6±11.2)岁;病程2个月~2年,其中1年以下59例,1年以上19例;文化程度:初中48例,高中及以上30例;梗死部位:前壁、前间壁39例,下壁、下后壁39例;植入支架数;1个49例,2个23例,3个6例。
2.2 病患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 病患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各个领域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3 病患组患者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全国常模比较病患组患者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4 病患组患者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社会支持总分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呈正相关(见表3)。
表1 病患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 (,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patient group and national norm
表1 病患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 (,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patient group and national norm
06国内常模 777 15.10±2.3013.89±1.8913.93±2.0612.14±2.08 t例数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社会领域 环境领域病患组 78 12.67±1.2410.56±1.1811.29±1.46 9.79±2.9.194 15.260 11.041 9.520 P值值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病患组患者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each dimension of social support score and total score between patient group and national norm
表2 病患组患者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each dimension of social support score and total score between patient group and national norm
38国内常模 307 10.46±2.99 18.58±1.78 7.50±2.21 35.94±5.61 t例数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支持利用度 社会支持总分病患组 78 12.68±3.47 23.81±4.75 9.38±2.40 44.34±8.值0.000 0.000 0.000 0.0005.181 9.548 6.274 8.384 P值
表3 病患组患者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相关性分析 (r值)Table 3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patient group were social support and quality of life
3.1 急性心肌梗死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从表1得出,社区康复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各领域得分较国内常模低。因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骤、变化快、风险高,患者受强烈胸痛和濒死过程的影响,虽经积极有效治疗,但出院后仍担心增加活动量时诱发心绞痛发作,有意识地限制自己的活动。同时,家人、亲友和同事对这种疾病的不了解,有意识照顾患者,使患者的生理活动能力受限。另一方面,由于患者担心自己病情反复增加家庭经济和照顾的负担,特别是对于中低收入、无医保,是家中顶梁柱的患者,担心活动后病情加重增加家庭负担,经常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影响生活质量。在调查时,发现有11名中年男性生活质量大不如前,7名患者甚至下岗在家休息,精神状态差,影响生活质量。因焦虑、忧郁、情绪激动的不良心理,可致使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加重,诱发或加重病情甚至猝死[7]。提示护士在患者住院或随访期间应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与患者和家人沟通,指导、解决患者和家人对疾病的疑问和心理问题,消除其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增加患者和家人认知能力和应对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2 社会支持对康复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社会支持作为一个可利用的外部资源越来越受到身心医学领域的重视[8],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对于所获得支持的主观感受比客观存在的支持和帮助更重要[9]。本研究发现患者社会支持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康复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家庭成员、亲属、朋友、同事和社会团体等在患者精神、物质和信息上的支持、理解和援助不足,而面对突然被疾病打击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使患者觉得各方面的支持缺乏,对治疗疾病缺乏信心,不愿意暴露自己生理和心理问题,不愿意求助于亲朋好友、同事和社会团体,因而未能充分得到他们的心理支持。提示护士在患者住院和随访过程中要经常评估并充分利用患者的社会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身心支持,如对不善于交流或主观支持缺乏的患者,与患者家人沟通,使家人主动关心安慰患者,理解患者内心感受,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3.3 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相关性分析 据报道,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缓冲应激作用,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呈正相关,即社会支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10-11]。调查显示,社会支持总分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呈正相关,提示护士要指导患者充分利用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如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援,使在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减少因社会孤立和缺乏社会支持而增加疾病复发的风险[12-13];通过利用社会支持,使患者获得更多疾病相关信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参与社会团体活动,舒缓压力,维持社会角色和功能,实现自我价值。告知患者,现代科学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效果,出院后可恢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可举成功例子。指导康复运动,出现不适时如何寻求帮助,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建议政府建立医院-社区-家庭管理网络,对患者统一管理,免费主动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援助服务。
1 朱丽霞,林碧莲,黄荔萍,等.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55-58.
2 王文茹,Violeta L,David RT,等.心肌梗死多维度评估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7-11.
3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特刊):73-74.
4 方积乾.生活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88-294.
5 舒剑萍,何宏宝,李景玉,等.大学生生命质量调查 [J].临床医学研究,2002,19(6):401-406.
6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237.
7 廖月红,廖全全,邹红梅,等.实施家属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6):23-24.
8 张欢英,田建明,高班玲.社会支持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1):62-63.
9 刘雯,卢惠娟,胡雁,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B):1-5.
10 乔正学,杨艳杰,邱晓惠,等.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5):627-628.
11 崔静,张淋淋,朱海玲,等.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死亡态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2896.
1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3-22.
13 田林,张开金.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