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彬,王体晓,陈金健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近年来,我国的寻根活动悄然兴起,寻根活动的开展也带动了寻根旅游的发展。相应的,学界关于寻根旅游研究成果颇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张新斌探讨了河南的“根”文化家底以及如何构造河南寻根文化金字塔等专项问题[1]。戴宏和丁华具体详细地分析了河南省寻根经济的发展阶段、未来发展的优劣势、未来发展的主要对策[2]。康媛媛以20世纪末以来西方体验经济理论为指导,在对河南的寻根旅游资源和寻根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体验经济视角下河南寻根旅游产品设计的路径[3]。蔡礼彬对寻根旅游的界定、特征,寻根旅游存在的问题,以及信阳寻根旅游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4]。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河南省寻根旅游不良竞争入手,积极探索河南省寻根旅游发展中区域整合的问题与对策。
1981年4月22日《河南日报》发表了黄典诚教授的《寻根母语到中原》一文,从此拉开了河南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的序幕。从当初零散寻根到组团寻根,由海外到海内外宗亲的联合寻根,由一般的寻根到世界大会的举行,以及成功举办客属第18届恳亲大会、中华姓氏文化节、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周口姓氏文化节等多项寻根盛典节庆活动,河南寻根旅游至今已走过了30个年头。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原由新郑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炎黄文化旅游节”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并在2008年6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河南的强势品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河南寻根旅游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3年10月,世界客属第18届恳亲大会在郑州举行,来自海内外22个国家与地区的客家宗亲三千余人出席了客家联谊的世纪盛会,对河南省寻根资源的开发,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2004年以来,“世张”大会在濮阳、“世谢”大会在南阳、“世杨”大会在灵宝、“世范”大会在范县、“世刘”大会在平顶山、“世温”大会在温县、“世钟”大会在长葛、“世宋”大会在商丘相继召开,并取得可喜成果。河南各地举办许多宗亲联谊活动,证明了一种新的市场吸引力,为河南塑造了良好的形象。
寻根是人类精神溯源的一种需求,寻根热兴起与国家繁荣富强、民众生活富裕紧密相连,它是人们达到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后追求精神文化消费时留出的经济细缝,而这种经济细缝里蕴藏着丰富的商机。世界客属第18届恳亲大会,海内外投资者为郑州市注入了27亿美元的投资。2004年10月在河南周口市举办的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将河南的“寻根经济”推向又一个高潮。在姓氏节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周口市共签订合同项目51个,总投资额达63.58亿元人民币。2006年4月2日,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寻根经济”如火如荼地展开,仅两天时间,河南省郑州市就签订了合同总金额达102.46亿元的投资大单。这些投资涉及的都是郑州市所期待的投资重点领域,包括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及汽车零配件工业、食品加工业、旅游和文化产业等。当年拜祖大典期间,新郑黄帝故里3天的游客量突破15万人,相当于当年全年游客数量的 1/4[5]。
第18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通过多种招商会、交易会等形式,达成了多项合作的意向。美国克鲁格公司副总裁洪胜男先生,一直从事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的研究工作,是世界著名的水处理专家。作为客属代表,通过河南省侨联和科技厅的牵线搭桥,他同开封中环环保工程公司签约,此项目的签约填补了国内空白。
作为中原“第一侨乡”——固始县寻根问祖的海内外华人络绎不绝。世界黄氏、陈氏、施氏、潘氏宗亲会纷纷组团到固始拜谒祖先,投资观光兴业。其中,黄氏宗亲会一次性捐资300万元,投资固始“三馆”——文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建设。固始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蓝天、碧水、沃土,孕育生长着名扬全国的绿色食品,以“固始鸡”、“固始笨蛋”和“仰天雪绿”茶叶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享誉省内外;以柳制品工艺加工为主导的绿色柳编产业,带动沿淮乡镇10多万农民脱贫致富,年创外汇3 000万美元。固始县因此被中国工艺美术品协会授予“中国柳编之乡”美称。以“嫩头青”、“王脑”牌萝卜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无公害蔬菜产业,种植面积近2万公顷,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杭州等全国大城市[6]。
在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中,计划打造一些精品项目,重点打造七条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十条国内旅游线路。
七条国际线路分别是:丝绸之路起点游、少林太极功夫游、中华皇城古都游、华人寻根祭祖游、黄河文明生态游、佛教文明生态游、中国名瓷探踪游。
十条国内线路分别是:黄帝故里文化游、黄河文明生态游、南太行山水观光游、伏牛山休闲度假游、四大古都朝觐游、少林—太极功夫游、华人寻根祭祖游、宗教文化探源游、中原红色圣地游、名人寻踪拜祭游[7]。
当今是一个国家与国家竞争、地区与地区竞争、城市与城市竞争日益全球化的时代,“人人都是旅游者,处处都是旅游地”理念大行其道,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河南省寻根游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够,知名度不高,旅游地形象尚未建立或是还比较模糊,人们一提到寻根首先想到的是桂林灌阳县正在开发的世界瑶族的发源地——千家峒,山西运城“中华宰相村”名人后裔寻根,东南地区雄珠玑巷侨胞寻根旅游,山西洪洞正在开发古槐后裔寻根旅游,然后才是河南正在大力开发的姓氏族谱寻根旅游……因此,应关注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与传播,设计主题口号与旅游标识,提高河南寻根游的知名度。
国内现在发展较好的几个寻根旅游地,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产业运行模式单一较为突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很多具备发展寻根旅游的地方,加大了对其开发的投资力度。但是在运行模式上,各地无外乎举办祭祖节,参观古遗迹、古建筑,出售旅游纪念产品等传统形式,加上运营理论不成熟,管理体系不完善,没有成功案例可供参考等因素,旅游地大都很单调乏味,不能很好地激发游客的兴致。基础设施不完善,饮食、居住、交通方面的不便利也成为影响寻根者前往的一个重要因素。
寻根旅游地大都具有特殊的建筑遗迹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显露在外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文化”,一般是具有古典气息的古色古香的建筑遗迹或是物品等。二是不表现在外的“隐性文化”,即不仅仅是建筑遗迹本身或实体本身,而是旅游地建筑遗迹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反映当时的风土民情。然而这一切在寻根旅游开发过程中并没有引起开发者的注意,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提升其经济价值,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上。许多旅游地急功近利,破坏了原有古朴的民风民俗,甚至在旅游地周围建立了许多很不相称的建筑群。这些现象重蹈了传统旅游业的覆辙。南洋华侨伏蓉到内地“寻根”后,在博客里发出这样的叹息:在一些我自认为应该最有文化的地方,为何我看到的常常是那些没有任何文化依据和历史内涵的“人造景观”?这些“人造景观”根本没有承载历史内容,站在这些由钢筋水泥堆砌而成的景观面前时,我实在无法让自己的灵魂相信——这就是你要寻找的“根”[8]。
在河南寻根旅游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开发同一个寻根资源,不少地区撞车的现象不少,这是引发争议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在姓氏宗亲的开发上特别明显,比如对郑姓的开发,荥阳、新郑、新密甚至开封都在争论自己是郑姓的祖源地;在林姓的祖源地归属上,淇县和卫辉两个县市也争得十分厉害;谢姓在南阳的唐河和宛城区之间也争得很厉害。这些都制约了河南寻根旅游的发展。因此,如何以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来定位河南寻根旅游发展,来指导和解决寻根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位回来参加拜祖大典的华侨说,同一主题的活动,有时候他们往往会接到两三家的请帖,而这两三家相距很近。“有时候我们会无所适从,根本不知道参加谁的好。”“为何他们不能联合起来共同举办?”河南的不少寻根活动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也处于无序或相对无序的状态,所以在开发寻根资源上,为了争夺各自的利益,难免会发生冲突甚至攻击谩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随着寻根旅游经济效益的显现,各个城市纷纷开始进入寻根游市场,期盼能分一杯羹,因而河南省的寻根游旅游市场逐渐显现出一种“市场进入博弈”(表1)现象。在市场进入博弈中,如果只有一个城市进入某市场中,这个城市会获得50单位的利润;但如果两个城市都进入某市场中,由于市场容量的限制,两个城市就会均亏损20单位的利润。这个博弈中有两个纳什均衡,那就是:如果一个城市进入,另一个城市的最优选择就是不进入,即(进入,不进入)、(不进入,进入)。
表1 市场进入博弈
通过“市场进入博弈”,我们受到的启示是:在寻根旅游市场中,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城市都选择进入某姓氏寻根游的旅游市场时,或许并不会严重到上例中两个城市都亏损20单位利润的地步,但是由于城市之间的各自为政、彼此提防、相互诋毁等恶性竞争,大大降低寻根游旅游产品的质量,甚至影响整个河南省的旅游形象,从而导致整体旅游收益的减少。当市场需求旺盛的时候,各个城市还可以得到一定的旅游收益;一旦游客对这种恶性竞争下的旅游产品丧失信心或者失去兴趣,会直接引起市场需求减少,导致各个城市利益亏损。所以,各个城市在进行旅游市场开发时,要权衡利弊,顾全大局。
但是,现实中,各城市在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中,往往是个体理性打败集体理性,朝着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方向发展。现在,在河南省内参与分食姓氏寻根游这一旅游市场大蛋糕的城市越来越多,由于河南省本身姓氏资源的跨地区、共有性等特点,合作发展已经成为目前最为可行的发展策略。但是,尽管省内各色姓氏寻根游每年撞车频频,各个城市仍然乐此不疲地竞相推出姓氏起源地、姓氏寻根游,在巨大的短期利益的诱惑和狭隘的个体利益的驱使下,彼此争夺资源,逐渐陷入了恶性竞争的泥潭,导致整个河南省的姓氏寻根游处于“囚徒困境”的窘境当中。
在这个最为经典的博弈论例子(表2)中,两个嫌疑犯被警察抓住,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房间里接受审讯。根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原则,如果两人都坦白,那么各判8年;如果两人都抵赖,由于证据不足各判1年;如果一人坦白一人抵赖,坦白者将无罪释放,抵赖者则获刑10年。
表2 囚徒困境
此博弈中,虽然双方合作进行(抵赖,抵赖)带来的结果会比(坦白,坦白)的结果要好得多,但是问题在于这个帕累托改进很难实现,因为两囚犯之间缺乏一个可信的、稳定的协议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去相信对方,绝对合作地选择抵赖。万一A选择抵赖,B不合作而选择坦白,那么对于A而言,其抵赖带来的结果要比坦白糟糕得多;同样,B在选择是否合作的时候也会担心A不合作。所以此博弈的纳什均衡是(坦白,坦白),这也是一个占优策略。在这里,很显然,每个囚犯都是理性的,他们在作出决策的时候,会毅然决然地选择他们的占优策略,那就是(坦白,坦白)。因为他们一旦选择坦白,无论对方选择什么策略,自己的这个策略都是最优的。
回到我们的姓氏寻根游(表3)上来,姓氏寻根游旅游市场目前就处于一种“囚徒困境”当中,即两个城市相互竞争,都争相做某姓氏的发源地,都争相开发某姓氏的寻根游,致使该姓氏寻根游产品的可信度和地方旅游形象都大打折扣,两个城市均只能得到2单位的收益。尽管如此,他们也甘愿放弃合作,放弃各得9单位的巨大利益的可能,原因在于他们考虑到了竞争对手的所有可能策略,他们不肯冒一丁点的风险,而选择了较为保守的策略,那就是(竞争,竞争)。
表3 姓氏寻根游旅游产品的“囚徒困境”
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通过一种有约束力的协议来改变这种恶性竞争状态,使各个城市摆脱个体理性造成的困境,使他们心甘情愿且充满信心地选择合作,实现区域旅游产品整合,达成一种战略联盟。通过这种合作,可以实现之前无法实现的(合作,合作)的结果,从而实现“囚徒困境”的帕累托改进,达到最优,即每个城市各得9单位的收益,皆大欢喜。
那么,这种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就需要有政府的介入。因为就目前来说,单靠市场的作用,很难实现稳定的战略联盟,只有政府的介入,制定具体的规划,进行任务分工,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才能促使整个河南省的姓氏寻根游形成一个整体,进而进行整体旅游推介,深化地方的旅游形象,提高整体旅游价值。具体来说,各市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相互协调磋商,在省政府的指导下相互合作,协同管理相同姓氏的起源地,合理编制寻根游旅游线路,统一规划、统一宣传、联合推销,从而彻底打破一盘散沙、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争取在一团和气下共同发展。
河南省境内寻根遗址有多处,如何有选择和开发建设是寻根旅游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些资源该怎么利用,该怎么有序地开发,由谁来开发和整合,应该有一个统一规划,否则开发将会陷入无序或相对无序的状态。可由省政府主持,省旅游局、民政局和文物局牵头,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召开论证会,宏观运筹、科学规划、具体指导,或委托省内外相关学术研究机构,通过调研,形成发展思路,作为省政府指导各地开发的理论依据,作为官方统一开发寻根经济的思路,以避免无谓的争论。在这方面,广东省的举措值得借鉴。
2005年,广东省国际旅游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为寻根旅游资源统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经验。理由是,广东三大民系并存且各地市海外旅游客源数量相当,文化特色各异,方言不通,海外侨客亲缘观念、民系观念、地缘观念强,要组织好这样大规模、多需求、跨地市的旅游文化节,有效吸引外国游客尤其是华人华侨,这在国内乃至世界来讲是有相当难度的,而其他省市的旅游资源整合则没有这么复杂的情况,解决了这个问题也为其他省市解决资源整合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该省根据实际情况,在广州设总会场,在江门、深圳、汕头、湛江设分会场,所选分会场皆为侨乡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策划者明白,本省侨乡密布,国际旅游文化节要吸引的国际游客多为侨胞,且该地区的侨胞家乡情节浓厚,在宣传与策划中融入寻根的意味,其市场效益肯定能“保底”。但是,各民系华侨华人对区域的情感认同也为该活动策划提出挑战——会场应设在哪个城市?单独设在汕头、广州、深圳、江门等地都不行,文化内涵不同,不同故乡的华侨不买这个账,而且海外各民系的华侨混居,单靠某一城市的营销所吸引的民系游客有限,如果以省为名统一营销则更能节约成本,提高收益,所以形成了因地制宜的“省—城”互动局面。而文化特质统一的河南省,应该不会碰到这样的问题。
积极促进豫南、豫北、豫东寻根旅游合作,打破区域内交通、经济、行政管理障碍,加快建立区域内、省内无障碍寻根旅游区,打造“中原寻根旅游圈”,凸显河南旅游品牌和区域整体形象。可将河南寻根旅游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包装,整体营销,打造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金牌寻根旅游线。注重与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合作,扩大河南寻根旅游知名度。通过在中央电视台、河南卫视、《中国旅游报》等新闻媒体投放广告或宣传片、专题片,多角度、全方位推介中原寻根文化旅游线路和旅游纪念品。在机场、车站、高速公路出口设置统一的旅游景区景点识别标志,对外进行宣传;利用互联网开展旅游宣传和电子商务服务。选定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网作为网络支持平台,实施“河南寻根文化旅游圈形象口号和标识征集”活动。届时,海内外公众和旅游相关单位可登录网络活动专题页面,提交应征口号、标识,也可对其他网民提交的口号、标识进行网络投票,所有符合标准的应征口号、标识可以向海内外网民进行在线展示。期间,活动评审委员会专家也可在线与广大网民互动交流河南寻根文化旅游多方面的信息,并对网民提交的口号、标识进行精彩点评。最后结合候选口号、标识的投票数量与专家意见,专家评审委员会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河南寻根旅游形象口号和标识,以此来全面宣传河南省的寻根旅游。
加强旅游部门与侨务部门、外事部门、民主党派的互动联合,共同推进寻根旅游的海外市场开发和宣传。目前,寻根旅游更多呈现出旅游者自发的方式,海外市场宣传更多的也是由旅游部门在操作,许多潜在游客未能在寻根的感召下来中国大陆旅游。而除旅游部门外的以上各部门在海外华人中影响力都比较大,尤其是侨务部门和民主党派,它们的海外背景有助于深入华人社区,实现有效的市场组织。此外,还应该共同合作,重点研究海外华人聚居地及分布情况、代表特征、经济文化特征。
寻根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决定了寻根旅游开发必须抓住历史联系,深度挖掘其文化内涵。寻根旅游地往往年代久远却仍能为寻根游客所记忆。他们的记忆多半来自祖先的传授,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沧海桑田,许多寻根地发生巨大变化,所以需要对一些家谱、宗族、民系的迁移,对历史文化遗存、对区域文脉进行研究;反之,一些考古发现、家族谱牒研究成果、历史文献的发现也会促生新的寻根旅游地的诞生,吸引某些人前去寻根。实际上,许多寻根旅游地的开发都依托当地科研机构对有关历史文献进行研究,以得出有说服力的“寻根地身份”。寻根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模式,游客大都是城市居民、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等经济富裕阶层,在厌倦了灯红酒绿、钢筋水泥繁忙的都市生活的情况下,回归乡村,寻找“根”是大势所趋。因此,在寻根旅游开发中,可以开发一些体验性活动(例如可以让游客参与纪念品的制作)。寻根旅游地多为风景较好的一些乡村,因此可以将绿色旅游、休闲旅游等与其组合,捆绑发展,在游客旅游过程中可以提供种地、择菜等活动。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回归原始,吃粗茶淡饭,穿手工制作的布鞋、棉布衣服,住农民那种简陋的房屋,用原始交通工具(如北方多为马车、南方多为船)。通过这些体验来激发游客对祖辈艰辛生活的怀念,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
总之,河南寻根旅游文化资源是河南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把寻根文化资源开发好、利用好、包装好,打开市场,赢得游客,把文化的“原生矿”变为有用的资源和材料,以建设寻根文化的软实力,增强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硬实力。从高品位、大气魄、高层次的角度出发,开发河南省寻根旅游文化资源,使河南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华人寻根旅游的目的地。
[1]张新斌.河南寻根文化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3):38-41.
[2]戴 宏,丁 华.河南地区寻根经济的未来研究[J].特区经济,2007,(8):56-58.
[3]田迎芳,郑耀星.浅析河南寻根旅游开发[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4):82-85.
[4]蔡礼彬.中国寻根旅游研究——兼论河南“古光州”寻根旅游开发战略[J].河南大学学报,2008,(5):76-83.
[5]李长需.寻根经济的河南集体觉醒[EB/OL].http://www.xici.net/d36024009.htm.
[6]李万卿.“拜祖创意”助推河南“寻根经济”[N].经济视点报,2006-04-06(02).
[7]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做大做强我省旅游产业三年行动纲要[EB/OL].http://www.hnta.cn,2009-06-08.
[8]李承锦,肖树臣.河南“寻根热”:警惕急功近利[N].工人日报,2009-1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