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 博:转型成为关键词

2013-09-10 00:45梁秀璟
自动化博览 2013年3期
关键词:数控系统电量传感器

文/梁秀璟

“我的责任和使命是带领维博在新的时期中实现成功转型,不仅要将原有的业务继续做精、做专,同时还要将新注入的业务板块成功整合进来,使维博更加强大。”

转型,无疑成为了谢勇执掌维博公司的关键词。

这是一家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

它坐落于诗仙李白的故里。

它有着中国兵器工业第五八研究所的军工背景。

它是全国第一只用于弧焊机器人的电弧电流传感器和第一只光电隔离交流电压传感器的诞生地。

2008年汶川大地震,它处于重灾区,然而在地震的第二天它就恢复了正常生产,最大程度保护了客户的利益。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从一款产品到一个产业,它不仅开创了中国电量隔离传感器这个行业,同时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量隔离传感器研发生产基地。

它就是绵阳市维博有限责任公司。

事实上,成立至今,维博公司始终与一个人的名字紧密相连——阮赐元。他是维博的创始人,也是维博的前任总经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强,从“一个人的时代”发展到如今200余人的专业团队,从3万元产值增长到如今的1个多亿,在他的执掌下,维博走出了一条令人称奇的轨迹。

无论是谁,接下他的这个位置,无疑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而谢勇坦言:“压力必然有,但这种压力更多的是来源于自己。”

谢勇,维博公司的现任总经理,2010年,接替阮赐元先生的位置,成为维博的新一任掌门人。

“每个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阮总的那个阶段是把技术转化成产品,把产品一步步做成产业,在产业逐渐壮大的同时将企业做强,这是他的巨大成就,没有阮总,就没有维博。而今天,我接下这个接力棒,我的责任和使命是带领维博在新的时期中实现成功转型,不仅要将原有的业务继续做精、做专,同时还要将新注入的业务板块成功整合进来,使维博更加强大。”

转型,无疑成为了谢勇执掌维博公司的关键词。

三大业务助力新转型

记者在维博的网络介绍中看到了经营策略一栏里写着这样的话:“以工控为基础,巩固与扩大在铁路与通讯行业中的优势,积极开拓车辆电子市场,大力进军电力监测领域。”

而在正准备将维博带入转型期的谢勇心里,这个经营策略显然已经不足以涵盖维博的全部业务。“这个经营策略的制定只是针对传感器的业务,当时主要是基于电参数采集隔离传感器这个市场,就目前来看,现在这个业务板块的发展基本就是按照当时制定的这个策略在进行。但在2012年,集团向维博注入了智能检测产品、数控系统、军用电子板卡三大板块的优质资产,我们也借此契机对市场进行了全新的整合。”

智能检测产业主要包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辐射监测设备、核生化监测防护设备等。核辐射监测设备已经形成系列化产品,能对人员、物品、车辆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全面监测,已成功应用于大亚湾、红沿河、宁德、阳江、福清、方家山等已建和在建的核电站,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这个技术也可以应用到环保、海关等领域。谢勇表示,“目前在中核和中广核在建的核电站里面主要用的都是维博的设备,这两年我们进入这个市场以后,使得一些国外企业主动把产品价格压低,甚至低于我们,但目前来看,维博仍然抢占了这个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数控系统也是维博要大力发展的业务之一。五八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始自主研发数控系统,陆续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数控产品,先后承担并顺利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八轴五联动)攻关项目、国防军工万台机床数控化改造、千台数控机床增效等重大工程。其开发的机床数控系统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推广新产品。即便如此,谢勇认为,“虽然我们具备了机床数控的基础技术,完全具备应用在高端领域的实力,但是毕竟在市场方面我们起步较晚”。所以,维博放弃机床数控等“大”市场,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差异化市场——自主开发花样缝纫机、锁眼机、套结机等特种缝制设备数控系统,目前这些系统作为替代德国、日本等企业的国产化数控产品,已经得到了国内主流缝制设备生产商全面配套合作。据悉,在国内市场中,维博的特种缝制设备数控系统已经成功替代国外产品近40%。

基础电子技术主要以军用嵌入式板卡、加固计算机开发为重点,专门承接军用及民品苛刻级嵌入式核心板卡的定制设计与开发,现已自主开发了基于ARM、DSP、龙芯等平台的系列主控制板、系列数字信号处理板、系列高性能接口板等宽温产品族,已广泛批量应用于海、陆、空、二炮等国防尖端武器装备中,在铁路、通信等对板卡有特殊环境要求的行业中也得到大量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转型依然要专注于传统业务

电量隔离传感器业务是维博“发家”的产业。

维博公司的创始人阮赐元先生在还是一名工程师的时候产生了这样一个设想:如果有一种能够将控制系统与控制现场隔离的模块,且这个模块的输入适应现场信号的变化,输出满足系统的要求;只传送信号,不接受干扰;还能进行信号的调理变换和快速响应,则理论上就能够解决新型控制系统所遇到的各种检测问题。

正是这个设想,才有了国内第一只用于交流电压的隔离传感器,才有了维博及之后的种种传奇。可想而知,维博人对于电量隔离传感器业务的感情。

虽然时代在变,市场在变,但这部分业务依然是维博赖以生存的最重要“食粮”,谢勇对此坚信不疑。目前维博公司的电量隔离传感器主要包括铁路、电力及新能源、通讯和工控基础四大业务。“维博的电量传感器应用非常广泛,而且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我们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定制化的服务,为不同行业的用户提供根据行业特点特制的产品,而这样的定制化、差异化的服务也为我们赢得了客户认可。”例如,目前在铁路微机监测和集中监测领域,几乎所有集成商都选用了维博的模块。“在维博的传感器事业部下面又分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行业,我们希望将事业部发展和行业的应用发展结合起来。”当然,定制化的产品对厂商的要求也更高。“维博有一批资深的深耕行业的研发人员,同时,我们也具备足够的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响应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维博公司生产车间

事实上,谢勇的这步棋是紧随时代发展潮流的。

如今的自动化产业早已不是凭借一个标准化产品就能够走遍天下的时代了,如何在发展拳头产品的基础上,深挖更多的行业需求,开发出符合行业特点的定制化产品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企业提升市场份额的关键。

谢总向记者介绍,在电量隔离传感器的基础上,“我们尝试着设计一些解决方案”。例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维博刚刚着手开展铁路业务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就是要把产品卖给铁道部,而是和铁道部一起研究微机监测,并为他们提交了相应的方案。运营商在拿到这个方案后,自然会选择应用维博的模块产品。

借助于这样的成功经验,谢勇认识到,新时期的维博依然可以在行业设计方案方面下功夫。例如在能源监测领域,维博开发的WB51、52系列仪表以及综合能耗监测系统,将信息化与节能监测有机融合,为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监测提供评价、运维和监管为一体的开发平台,以基于WEB的数据共享模式服务于建设单位、设备商、工程商和节能监管部门,帮助多方进行优化改进,提高系统整体效率。

谢勇坦言,在成功做了一些能耗监测的样板工程后,维博可能会从做系统退出来,为运营商和集成商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案,而维博只是提供其中的模块产品。

谢勇这样的做法或许会让很多人匪夷所思。费了很大力气终于有了做行业解决方案的能力,却将这样的方案“拱手”让给集成商?

其实,谢勇有着自己的想法。“我们有自己的核心软件和模块产品,运营商可以拿着我们的设计方案直接应用,他们不需要有很多懂技术的专家,我们会为其提供技术支持。”这样一来,维博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做渠道,就可以轻松利用运营商和集成商的渠道资源销售产品。这显然非常适合现阶段维博的发展现实。与其花大力气去做渠道,倒不如将节省下来的力气放在最根本的地方。而这个最根本的地方,在维博人的眼里,就是研发。

的确如此,在维博公司的发展历程中,研发向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谢勇介绍,目前公司一共200余人,研发人员就占据了130余人,仅就电量隔离传感器这个业务,每年公司就会将销售额的8%投入到研发当中。谢勇坦言:“在公司业务发展上,我不想做简单的加法。我希望沉下去做最底层的技术研究,做我们认为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最需要的这部分,不受外部过多的干扰和影响。”

随波逐流与寂寞坚守的取舍

“沉下心来搞研究”,就像是一句“咒语”时刻盘旋在谢勇的脑海中。这也是维博在“阮赐元时代”就留下来的传统。

然而,面对市场的诱惑,客户的挑剔,同行的赶超,“沉下心来”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谢勇坦言:“去年董事会决定向维博注入优质资产,这将使维博的发展跨入一个新的机遇期,在未来十年,维博在发展方向及技术理念等方面将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电量传感器,新注入的几个业务板块将为维博打开全新的天地。”尽管如此,谢勇也强调,虽然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但实际上最底层、最核心的技术并不深。“我一直在想,如何将浮躁的心平静下来,想一想我们该去做些什么,如何将这些做的更好一些。虽然说董事会给了我们一些压力,但我还是希望维搏电子秉承在电量传感器这个版块一直以来做精、做强的特色,抵住外界的诱惑,潜心做产品。”

在外界看来,维博的规模并不大,也似乎没有太大的野心,但是,在业内,谁都知道,这家公司有着坚实的技术基础,这来源于它总是能够在市场的诱惑中看清自己,沉下心来做最基础的事情。这样的执着精神,在如此浮躁的市场环境中,在维博转型的关键时期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谢勇的心里,“住”着这样一个维博“梦”。若干年后,维博不一定发展的有多大规模,但是在所涉猎行业内的每个人都能够对维博竖起大拇指,说它是一家专业的公司。从内部管理来说,维博持续推行精益化生产,高效的运营管理使公司的技术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产品优势,从而成为行业内受人尊重的企业。

谢勇的这个维博“梦”触动了记者的神经。记者想起了《华尔街日报》曾做过的一篇报道,其中说道:“忘掉熟悉的大品牌,德国经济是一群小企业撑起来的。”是的,企业的规模不在于大,而在于精,在于无可替代。

这个没有豪言壮语的维博“梦”,正在谢勇的手中逐渐变为现实。

猜你喜欢
数控系统电量传感器
储存聊天记录用掉两个半三峡水电站电量
康奈尔大学制造出可拉伸传感器
物联网智能燃气表电量自补给装置
基于功率的电量智能修复算法研究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传感器新闻”会带来什么
跟踪导练(三)2
基于FANUC 32i A数控系统的外部测量设计
西门子840D sl数控系统在SC125大型车铣镗床技术改造中的应用
基于FANUC Oi mate TD数控系统的手动功能开发